石春林
- 作品数:80 被引量:1,194H指数:2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被引量:43
- 2001年
- 利用CERES Wheat、CERES Rice、SOYGRO等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ISSTransientRuns耦合 ,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冬小麦和大豆生产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未来 5 0年 ,由于研究区域增温明显 ,将导致作物生育期显著缩短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 ,水稻、冬小麦、大豆作物都呈减产趋势 ;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CO2 浓度增加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后 ,单季稻、冬小麦、大豆等都将增产 ,而双季稻区水稻的减产幅度虽有所缓和 ,但减产趋势不变。鉴于气候变化影响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 石春林金之庆葛道阔苏高利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变化粮食生产适应性
- 一种缓解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渍害胁迫、促进小麦增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渍害胁迫、促进小麦增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水稻秸秆生物炭自身理化特性,在成本较低、环境负效应小的前提下对稻麦轮作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改良。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收集水稻秸秆,在300...
- 刘杨冯彦房石春林刘晓宇宣守丽
- 文献传递
- 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稻作制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及稻作制度的影响,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B2和A1B方案,分析了未来不同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稻种植布局变化.结果表明:未来福建省水稻生育期的温度将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温幅度加大.单季稻生育期增温幅度最大,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分别增加0.3~2.4℃和1.5~3.4℃;早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2~0.9℃和0.7~1.7℃;后季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3~2.1℃和0.5~3.6℃,且日均温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大.降水多呈增加趋势,早稻、单季稻和后季稻生育期降水分别增加10%~40%、10%~30%和10%~20%;闽东南早稻生育期的降水年际波动最大.未来气温的上升导致了10℃以上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延长,使用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和中熟品种及单季稻种植区改种双季稻成为可能.
- 江敏金之庆杨慧石春林朱朝枝林文雄
- 关键词:气候变化积温水稻
- 一种用于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影响的效应模型——RCCMOD被引量:8
- 2004年
- 将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改造为适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水稻效应模型(RCCMOD);利用中国南方9个有代表性样点的水稻区域试验资料与同期同地的天气资料,对RCCMOD进行可靠性检验;将RCCMOD分别在研究区域基准气候(Baseline)和3种基于大气环流模型(GCMs)的(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并将模拟结果与同样条件下CERES Rice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 陈华金之庆葛道阔石春林高亮之魏秀芳
-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 基于模型和遥感的水稻长势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06年
- 水稻生长模型是集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为一体的对水稻的物候发育、光合生产、器官建成、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等生理过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因子关系综合量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具有机理性和预测性。遥感影像的信息波段及其组合可以反射作物生长的空间信息,可实现对水稻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具有及时性和广域性。将二者结合用于长势监测不但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简要概述水稻生长模型和长势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稻生长模型和长势遥感监测相结合下水稻长势监测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设想。
- 李卫国李秉柏石春林
- 关键词:水稻遥感长势
- 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花粉活力及籽粒结实的影响被引量:55
- 2006年
- 以杂交籼稻汕优63、特优559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华粳1号为材料,于抽穗期用35℃及其以上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和籽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1 d,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均下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供试品种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都急剧降低;水稻抽穗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条件下,杂交籼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受高温的伤害分别明显小于同类型品种特优559和华粳1号;花粉活力降低是高温导致籽粒结实率大幅度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 汤日圣郑建初张大栋金之庆陈留根黄益洪石春林葛道阔
- 关键词:水稻高温胁迫花粉活力
- 水稻叶片几何参数的模拟分析被引量:48
- 2006年
- 目的在生长模型输出的基础上,构建预测水稻叶片几何参数的动态模型,以便更准确地实现水稻的虚拟生长。方法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叶长之间以及叶长与叶宽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耦合水稻叶龄、叶面积和茎蘖数模拟模型,进行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变化的动态模型构建。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的叶长比随分蘖叶序呈二次曲线变化,叶长与叶宽的关系可用幂指数函数描述。运用独立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的初步检验显示,本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的几何参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分析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器官几何参数受生态环境、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影响的形态生理规律,为水稻虚拟生长提供了可靠和普适的叶片几何特征确定方法。
- 石春林朱艳曹卫星
- 关键词:水稻叶片
- 夏季逐月东亚高空急流异常对我国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根据1981~2010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与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讨夏季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重要成员——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强度逐月变化与我国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6~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比各自气候态位置偏南(北)时,易造成6月华南、江南地区降水、7月江淮流域降水以及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偏多(少)。本文重点分析2010年6月、2007年7月及2006年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异常时东亚高、低纬度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降水影响的物理成因。研究发现:2010年6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在35°N以南。急流轴南侧(北侧)为强辐散(辐合)距平,相应低层辐合(辐散),造成江南、华南地区从低层至高层的强上升运动,配合整层偏西水汽通量距平,为该地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2007年7月东亚高空急流位置偏南、强度偏弱,急流月内尺度扰动偏强,使得东亚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暴雨;2006年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持续偏北、强度偏强,有利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我国四川—重庆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
- 宣守丽张庆云孙淑清石春林
- 关键词:西风急流降水月际变化
- 近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
-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9年地面太阳辐射资料和气候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近49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总辐射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129.1MJ...
- 宣守丽石春林金之庆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 文献传递
- 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被引量:24
- 2007年
- 在温度控制试验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开花期开花概率密度分布、日开花分布规律以及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提取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因子。开花概率密度随开花历期呈Possion分布,日开花结实率可用二次方程描述,日开花量呈正态分布,高温对开花结实率的影响可用S型曲线描述。进一步结合气温日变化规律,并综合考虑高温对已开和未开颖花的影响,构建了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利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40℃时,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当温度高于40℃时,因高温对开放颖花的结实率仍有影响,模拟值与实测值有一定误差。总体上,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差(RMSE)为0.12。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开花期的日极端最高气温较少超过40℃,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 石春林金之庆汤日圣郑建初
- 关键词:水稻高温开花期败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