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新华

作品数:136 被引量:1,285H指数:2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历史地理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建筑科学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城市
  • 14篇生态
  • 13篇高温热浪
  • 11篇人居
  • 11篇人居环境
  • 11篇旅游
  • 9篇脆弱性
  • 9篇大城市
  • 8篇贫困
  • 8篇可持续发展
  • 8篇边缘区
  • 8篇城市边缘
  • 8篇城市边缘区
  • 8篇大城市边缘区
  • 7篇影响因素
  • 7篇城市群
  • 6篇意愿
  • 6篇生态环境
  • 6篇卡管
  • 5篇液压

机构

  • 11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3篇中山大学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福建省湿润亚...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福州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武夷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34篇祁新华
  • 34篇程煜
  • 21篇陈烈
  • 18篇叶士琳
  • 10篇林荣平
  • 9篇金星星
  • 7篇宋辉辉
  • 7篇郝丽伟
  • 6篇胡喜生
  • 6篇高广启
  • 6篇岳振玉
  • 5篇魏斌
  • 5篇马珍福
  • 5篇廖福霖
  • 5篇林金煌
  • 4篇罗文莉
  • 4篇税伟
  • 4篇吴小影
  • 4篇李岚彬
  • 3篇范建红

传媒

  • 17篇生态学报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6篇亚热带资源与...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地理科学
  • 4篇热带地理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规划师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江苏商论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灾害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商业时代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旧城改造是城建工作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总结了旧城改造应解决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可行的安置空间模式,综合考量各方利益,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缓解各方矛盾,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
关键词:旧城改造
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被引量:34
2017年
1995年以来,政府大力开展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其生态恢复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生态指标,其变化对水分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响应。以若尔盖县不同治理年限的沙化草地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包括199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治理区,2012年的正常放牧区和2012年的无治理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指标,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沙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1)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由紧砂土逐渐恢复成砂壤土,保水能力及保肥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无治理区的1.7 g/cm^3下降到正常放牧区的1.3 g/cm^3;(2)土壤p H值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7.6逐渐下降到6.7,土壤总体上为中性土,适宜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但治理区的有机质远低于正常放牧区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呈"V"型变化趋势,在治理初期,土壤含水量先减小,2009年治理区的含水量最低,仅为6.8%,但到了治理后期,土壤的含水量开始增加,1995年的沙化治理区含水量达到了12.1%,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4)经过相关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含水量与有机质、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5)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土壤退化指数逐渐减小,土壤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
税伟白剑平简小枚祁新华苏正安陈勇蔡应君
关键词:草地沙化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规划对策研究——以泉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文章以泉州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调控对策,为国内同类型城市的城市化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蔡克光陈烈祁新华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公共政策城市规划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生计适应——基于中部与东部村庄的调查对比被引量:13
2017年
相对于城市居民,气候变化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强烈,而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采取适应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领域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家庭为单位的典型调查分析相对缺乏,基于不同地域农户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则更未见于报道。选择中部内陆河南省与东部沿海福建省典型农区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中部和东部村庄144份与153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家庭尺度探讨内陆与沿海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生计适应的结构性差异。结果显示:农户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感知直接且强烈,能较一致地回顾气候变暖的强度与时期,中部农户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度较强;接近一半的农户将气候变暖归因于人类因素,至于人类活动内容(如工业排放、汽车增加、个人与家庭、农业污染、农村建设等)对气候变化变暖影响的认知,中部与东部农户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不如预期深刻;农户对气候变化的生计适应趋于多样化,包括外出打工、改变种植方式、修建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经营等。
祁新华杨颖金星星刘冠秋李达谋潘丹琳齐熙
关键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
沿海河谷盆地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23
2017年
针对以往热岛研究中缺少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作用的成因分析,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福州市1991、2000及2013年河谷盆地亮温热场,并利用主成分多元回归方法探讨DMSP/OLS夜间灯光、交通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面高程、地表植被、水体等多维因素对城市热岛的综合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发现:11991—2013年盆地热岛辐射范围不断蔓延,老城区成为热岛核心区,呈中心向外辐射并沿江扩展态势,盆地"溢出"现象显著;2盆地内平原-山地温差达10—14℃,热岛面积出现两极分化,23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226.9km^2,其中高温区面积增长四倍,年增长率最大(7.50%);3夜间灯光、交通路网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表植被、地面高程及水体每变化1个单位,温度将分别变化0.430、0.418、0.103、-0.031、-0.469及-0.096;4人文促进作用大于自然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盆地升温0.35个单位;5相比地表非渗透面,夜间灯光与交通密度对热岛的增温贡献更为显著;地面高程主导降温作用,其次为水体与地表植被,后两者作用之和仅为地面高程的27%。福州盆地当前的生态环境并不足以缓解城市未来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热岛加剧,当保持城市现有发展规模且自然作用进一步增加60%时,降温抑制作用才会明显。
林荣平祁新华叶士琳
关键词:城市热岛
基于不同TVDI指数的福建省2018年农业干旱监测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受高温天气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干旱已成为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基于2018年MODIS时序数据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二者特征空间参数差异并计算对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_(N)与TVDI_(E);在此基础上,依据站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进行TVDI_(E)、TVDI_(N)相关性分析、TVDI干旱等级区间划分及验证。结果表明:EVI能更好地克服NDVI在高植被区易饱和的问题;Ts/EVI干湿边拟合效果优于Ts/NDVI且TVDI_(E)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高于TVDI_(N);TVDI_(E)在福建省的干旱监测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及相似地区的干旱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陈哲璐黄万里叶士琳叶士琳
关键词:NDVIEVI农业干旱
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被引量:68
2013年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祁新华叶士琳程煜林荣平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贫困生态环境恶化博弈
气候变化对渔区感知指数、生计策略和生态效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渔业资源、渔业生产与渔户生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渔户也通过生计适应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关于渔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生计适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家庭调查的实证研究更鲜见于报道。选取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典型渔区——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158份渔户家庭的有效数据,构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揭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究渔户的生计适应策略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渔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2)渔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相关性;(3)渔户主要调整了生计生产方式和多样化收入经营两方面策略;(4)渔户生计适应策略的调整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渔户生计安全、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为当地及其他典型渔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参考。
吴小影刘冠秋齐熙潘丹琳祁新华
关键词:渔户气候变化生计资本生态效应
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价值系数法估算非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用防治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估算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价值,并借助"力矩平衡点"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重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3年的95541.91×106元降低至2004年的91437.19×106元,而后又增加至2009年的99192.32×106元.林地对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水域次之,两者约占总服务价值的87%-92%,而建设用地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大.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重心在不同时期的转移路径,与福州市城市化发展方向正好相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战略的影响.根据福州市各县(市)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福州市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人工调控生态区、半自然半人工恢复生态区和自然调控生态区.
胡喜生洪伟吴承祯祁新华
关键词:时空分异
生态文明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由于存在初始要素禀赋以及反映区域要素和非区域要素之间匹配程度的要素适宜度水平的差异,产生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较慢的国家以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生态文明发展较慢的地区。生态文明经济表现出阶段性发展阶段差异和区域发展差异,产生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差异,使生态文明经济在更高层次上非均衡发展。
郑国诜廖福霖祁新华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非均衡发展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