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然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伪满
  • 5篇伪满洲国
  • 5篇文学
  • 3篇殖民文学
  • 2篇东方主义
  • 2篇殖民
  • 2篇日本文学
  • 2篇白俄
  • 2篇次郎
  • 1篇大众文学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视野
  • 1篇夜话
  • 1篇勇于
  • 1篇游记
  • 1篇右翼
  • 1篇战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部
  • 1篇殖民地

机构

  • 8篇大连外国语大...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祝然

传媒

  • 4篇东北亚外语研...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城市学刊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满洲文学”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
有关“满洲文学”所进行的研究自“满洲国”时代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将近八十年的历史。从历史时期以及研究切入点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该研究分为“战时”以及“战后”两个阶段。   作为“满洲国”的产物,“满洲文学”可以说是伴随着...
祝然
大正及昭和初期日本文学中的“哈尔滨游记”被引量:1
2020年
大正及昭和初期日本文学中的“哈尔滨游记”,是在战争及殖民视域内对于哈尔滨都市空间所进行的细致解读,为日本国内的读者带来了十分生动现场体验。在这些作品中,“白俄”“松花江”以及“中国人”是颇受作家青睐的主体形象,围绕其展开的套语式记述,不但成为“哈尔滨游记”的典型特征,更是阐释当时日本作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要素。白俄的潦倒与堕落、松花江的浑浊与汹涌、中国人的被动与沉默——这些典型形象为读者构建起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哈尔滨游记”,描绘出一幅幅信息量宏大、观察角度多维的哈尔滨全景图。
祝然
关键词:白俄伪满洲国
勇于揭开日本文学与文化的阴暗面
2016年
2001年,当第一次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读到王向远先生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一书时。我心底掀起的波澜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使读者看到了日本文学的另一面,也是黑暗的一面。继此之后,王先生又陆续发表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以及日本右翼历史观的研究文章,到2005年.《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日本右翼言论批判》两部著作同时推出,与之前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一并构成对日本侵华史研究的“三部曲”.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出版项目、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军读书书目,堪称学界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份大礼。
祝然
关键词:日本文学文化侵略抗战胜利60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日本右翼
伪满洲国时期大内隆雄文学翻译活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翻译家大内隆雄是伪满洲国日语翻译文学的领军人物,在能辨明译者姓名的142篇日译"满洲"中国作家作品中,有110篇经由大内之手,成为构建伪满洲国日语翻译文学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大内隆雄做为转向作家的特殊身份使得他的译作在数目众多的同时又带有复杂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充分展现出伪满洲国时期"五族和谐"、"王道乐土"等口号背后永远无法弥合的民族冲突与社会矛盾。
祝然
关键词:殖民文学
无产阶级大众小说《发声满洲》论
2016年
1933年7月,刚刚问世4天的小说集《发声满洲》因为反对战争并宣传阶级斗争而被禁止。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群司次郎正凭借大众文学独有的故事性以及其自身相对中立的阶级立场,通过几组典型的矛盾冲突对20世纪30年代前往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无产阶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对当时无产阶级的矛盾性格与复杂特征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进而在大众文学的视域内完成了一次针对无产阶级、针对阶级斗争、针对殖民侵略所进行的客观、生动的解读。
祝然
关键词:大众文学伪满洲国
从《哈尔滨诗集》看室生犀星眼中的中国东北城市
2012年
《哈尔滨诗集》是现代日本作家室生犀星于1937年前往中国东北地区旅行后创作的诗集。作品中,他有意回避"国策文学"等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以诗人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对于中国东北的几大城市进行了独具个人特色的阐释。
祝然
关键词:伪满洲国
伪满洲文学中的东方主义
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满州国”可以说是在日本看来最典型的“东方”,与此同时,作为日本东方主义的产物,“满洲文学”自身则集聚着两种原本似乎不可调和的内容——对充满异国情调的美丽国度的礼赞与面对“东方”时所特有的偏见和傲慢。本...
祝然
关键词:东方主义殖民地
文献传递
殖民语境下日本大众文学对于“哈尔滨”的解读——以《哈尔滨夜话》为中心
2013年
作为与日本大众社会相匹配的话语体系,日本大众文学以日常、生动的语言将作者、媒体、读者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殖民语境下的日本大众文学在迎合读者需求的同时,还不失时宜地担负起普及"国策"的重任,游记《哈尔滨夜话》便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作者奥野他见男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让身处国内的日本读者在领略异域风情的同时还能在不经意间了解到殖民地时局以及国家的殖民政策,从文学性和社会性两个角度完成了其作为大众文学的基本使命,实现了殖民语境下日本大众文学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详细解读。
祝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日新闻视野中的文学关系——以《光明日报》和《朝日新闻》为中心
2021年
作为在各自国内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光明日报》与《朝日新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中日文学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光明日报》围绕德永直展开的多篇文章,体现出当时中国在译介日本文学时立意明确、针对性强的主观能动选择;《朝日新闻》针对郭沫若进行的系列报道,表明了该报更愿意通过中国作家与日本之间的"历史渊源"唤起读者的"亲近感"的姿态。两份报纸对"友好"定义的不同依据,联手架构起该时期中日文学交流有分歧亦有共识的主体基调。
祝然
关键词:光明日报
战争末期伪满日语杂志《北窗》时评专栏中的作家视角
2018年
作为伪满时期哈尔滨地区相对权威的日语综合杂志之一,《北窗》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相应推出了顺应时事需要的"时评专栏"。该专栏由35篇短小精炼的文章构成,从诗歌、小说、文艺、论坛等多个角度对于当时伪满地区的日语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品评。在这些时评作品中既有顺应侵略战争的附和之作,也有反对"国策"控制文学活动的"不和谐"声音,对于战时下伪满地区日本殖民文学的整体动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详细解读。
祝然
关键词:伪满洲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