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列
-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开颖和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对异交结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明确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异交结实能力,在小区制种条件下考察了4个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小花数和异交结实粒数,并分析了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开颖率为18.10%~86.28%、柱头外露率为28.68%~67.33%,其中BS366为高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BS206为中开颖率高柱头外露率类型,BS212为低开颖率中柱头外露率类型,BS1453为低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供试不育系柱头外露小花和开颖小花的异交结实率分别为59.39%~65.62%和26.16%~55.54%,二者平均异交结实率相差23.46个百分点,表明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能力高于开颖小花,且不育系间的差异较小。供试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在23.58%~53.16%之间,各不育系间差异显著;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50.55%,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68.47%。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372,开颖率与柱头外露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7)。因此,高开颖率或高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均可获得较高的异交结实率,但柱头外露率较高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也较为稳定。在育种实践中,应首先注重选择不育系的开颖率,其次加强柱头外露性状选择,以便有效而稳定地提高异交结实率。
- 杨卫兵高建刚孙辉梁玉龙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核不育开颖柱头外露异交结实
-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开颖规律研究
- 2024年
-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而开花习性是衡量不育系异交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开颖率、开颖角度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5个不育系为材料,同时选取3个配合力好、制种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分析了不育系在开花过程中开颖率和开颖角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不育系开颖率基本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中部和上部穗位开颖较早,但在盛花期,下部穗位开颖角度较大且开颖主要集中在中部穗位,开颖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为BS278-2、BS185、BS126、BS163、BS136。相关性分析表明,开颖率与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开颖性状是影响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开颖性状好的不育系对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岳洁茹秦志列侯起岭郝小聪白秀成杨吉芳白建芳张风廷赵昌平孙辉
- 关键词:开花习性开颖异交结实
- 二系杂交小麦高产制种技术
- 赵昌平戴惠君叶志杰张风廷秦志列李兰波任立平
- 该项目利用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在特定条件下可实现育性转换,通过与强优父本的杂交,筛选出在产量、抗逆性、品质等方面更为优良的杂交组合。将强优势小麦杂交组合的母本与父本间隔种植,使高度不育的不育系接受父本的花粉,完成受精作用,并...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制种技术
-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被引量:17
- 2007年
-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异交结实花粉密度
-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本试验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6、BS212、BS366、BS1453和恢复系13GF7675为材料,研究不育系在饱和授粉(C1)、全程授粉(C2)、授粉4天(C3)处理下不同穗位和花位的异交结实及其差异,旨在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1处理下各不育系每穗异交结实40.0~42.9粒,较C2和C3处理分别多10.8~34.8粒和18.7~38.9粒,平均有效结实小穗数分别多2.0个和4.4个。各穗位和花位每穗异交结实总体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和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小花,穗位间和花位间每穗异交结实大多存在显著差异,但第1位和第2位小花每穗异交结实差异均不显著。处理间中部和下部穗位以及第1和第2位小花异交结实差异是不同处理每穗异交结实变化的主要原因,第3位小花异交结实的变化对C1和C2处理间每穗异交结实差异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应针对不同不育系采用适宜的人工辅助制种措施,以有效提高异交结实,发挥最大异交结实潜力。
- 侯起岭杨卫兵高建刚梁玉龙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
- 关键词:小麦穗位花位异交结实
- 二系杂交小麦的生物技术研究
- 赵昌平张风廷叶志杰戴惠君任立平秦志列李兰波
- 该课题通过生物技术(花药组织培养和外源DNA导入等)与常规育种方法间的有机结合,围绕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和强优父本的创新、优良不育系的生态生理研究、超高产杂交小麦新组合的选育、二系法制种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生物技术
- 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
- 赵昌平张风廷戴惠君叶志杰秦志列任立平李兰波
- 1998-2000年,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下,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取得了以下进展:通过对优良光温敏不育系的不同生态区试验和人工气候室实验,基本上确定了北京第一代优良光温敏不育系5个(BS210、BS20、B...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杂种
- 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38
- 2009年
- 为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恢复系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49个Genomic-SSR和40个EST-SSR标记位点对100份冬性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9个位点共扩增出53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96个;平均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0.63和0.57,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利用NJ法聚类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0份恢复系划分为6大类群,且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揭示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恢复系间存在较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结构分析阐明了各恢复系的遗传组成,推测58%的恢复系血缘相对比较单一,42%的恢复系拥有混合来源.研究结果为新恢复系的选育和现有恢复系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重要农艺性状数量性状位点的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 刘丽华王立新赵昌平姚骥张风廷张华叶志杰秦志列郑用琏
- 关键词:光温敏恢复系群体遗传结构
- 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189被引量:1
- 2023年
- 京麦189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光温敏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BS237×CP8457,父母本都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选育,其中BS237是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自“优繁5/农大3338//农大3330”的高代变异株,已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表现为短日低温不育、长日高温可育,能够一系两用。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9。
- 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张胜全叶志杰刘昌文逄子剑冯赞成古力娜尔·艾麦提江
-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杂交小麦光温敏耐盐碱变异株
-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异交结实研究
- 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是限制杂种小麦应用的关键因素,其中异交结实是决定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和杂交种子纯度高低的重要产量因子。本文根据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的特点,以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和BS210、恢复系白玉149和Cr1...
- 秦志列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育性稳定性异交结实制种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