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益民

作品数:84 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19篇语言文字
  • 6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3篇莎士比亚
  • 19篇莎士比亚十四...
  • 19篇十四行诗
  • 10篇拓扑
  • 10篇拓扑学
  • 8篇文学
  • 7篇翻译
  • 7篇词典
  • 5篇诗歌翻译
  • 4篇隐喻
  • 4篇英语
  • 4篇人文
  • 4篇汉译
  • 3篇英国文学
  • 3篇诗学
  • 3篇释义
  • 3篇主义
  • 3篇伦理
  • 3篇美学
  • 3篇华兹华斯

机构

  • 64篇西南大学
  • 17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四川人民出版...

作者

  • 83篇罗益民
  • 3篇蒋文凭
  • 3篇曾绛
  • 3篇宋欣蓝
  • 2篇康方
  • 2篇张荷
  • 2篇杨林贵
  • 2篇张雪梅
  • 1篇文旭
  • 1篇赵洪尹
  • 1篇史敬轩
  • 1篇吕星
  • 1篇邹墨姝
  • 1篇李文婕
  • 1篇罗峰
  • 1篇罗春霞
  • 1篇蒋跃梅
  • 1篇赵越
  • 1篇杨博文
  • 1篇韩志华

传媒

  • 6篇广东外语外贸...
  • 5篇四川外语学院...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4篇英语研究
  • 4篇中世纪与文艺...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3篇国外文学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3篇戏剧艺术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外语教学
  • 2篇辞书研究
  • 2篇外国语
  • 2篇外国语文
  • 2篇中国莎士比亚...
  • 2篇中国辞书学会...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身体诗学被引量:3
2014年
拓扑学是一种兼几何和心理方法的审美方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为一种身体诗学,以拓扑学的方法、角度去打量,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现诗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价值。这些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处于爱情中的身体是坚定不移的;其次,身体和宇宙之间存在相似的对应性,这也是认识和表达爱情身体的一个角度;再者,身体也具有时间性,时间的养育力和摧毁力与身体的爱情有关;最后,身体的审美物理类型的心理化过程存在于民主化的审美模式。拓扑学审美的方法论意义表达了人与环境的函数关系,这构成了上述价值的行为意义。
罗益民曾绛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学
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被引量:9
2004年
众多文学理论家主张诗歌的语用目的,或称诗歌的功能是教化、怡情、摹仿、自我表达或者诗作为纯艺术的形式而存在。至于诗歌的语用目的究竟是什么,迄今难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实,上述诗歌的语用功能是存在的,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首要任务是审美,即诗必须首先是诗。为达到这一目的,诗歌必须采取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用策略。对于英语诗歌来说,其语用策略的辩证逻辑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突出—变异—隐喻化。
罗益民
关键词:英语诗歌语用策略隐喻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认知拓扑学空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组从表面上看,是心灵偶得,或生活留下的经验轨迹。许多批评家利用其经验的像似性,进行种种有关作者逸闻趣事的推断。然而,这种经验的表达,在思想的底层形成隐喻网络,然后形成认知图,和外部世界达成联系。在莎士比亚...
罗益民
名学的相——公孙龙、索绪尔与柏拉图
<正>名学的代表人物公孙龙(284-259BC)强调名的共相,把存在的现实置于理念或共相之中。在《指物论》中,他用"物"代表所指,用"指"代表共相。这种二元论的方法,对实与名的分辨,颇似西方哲人柏拉图、索绪尔的学理。在西...
罗益民
文献传递
历史的星空又添一星--我的授业恩师: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
2019年
我的恩师胡家峦先生仙逝,转眼已过三月。心中的不适,让人难受的惆怅,远不是文字可以尽情、合意地表达的。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忆,一幕幕,一场场,如一个长久播放、永不停止的电影镜头,生动如初,挥之不去。一直沉浸在这种悲伤、忧愁和失落的心绪之中,一直想写点什么,但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落笔,又从何起笔。先生于我,是我的恩师和长辈;我于先生,是他众多桃李中的一个。过往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又使先生更像一位父亲:严厉而又慈祥。先生在我一生中,对我品格的塑造、学风的形成,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先生受业于杨周翰和李赋宁两位学界名流,一位才高博学,一位儒雅仁爱。两者之中,尤其是前者,对他学问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罗益民
关键词:电影镜头杨周翰恩师
民主论与大学人文课程教学——以莎士比亚教学中的“学生中心说”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如同其他课程,在中国开设的莎士比亚课程,也受到"教师中心"教学的贻害。然而,近年的"学生中心论"又将问题推向另一面。在民主化课堂的议程中,由学生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致使莎士比亚的精髓不能准确传达,学生无法形成对莎士比亚的全面认识。对此,学校和教师作为办学、教学的主体,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理清和正确把握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采取具体而富有实效的措施,以实现通过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
罗益民杨博文
关键词:民主论人文课程教学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身体政治观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梳理了"身体政治"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了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应用。在其剧作中莎翁讨论了各种政治形式:共和制、基督王权、国家等,并用"身体政治"比喻来谈论政权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对政权的影响,使观众与读者在受到文学熏陶时,也了解了英国政权的历史演变,并获得对当今社会政治的智慧启迪。
罗春霞罗益民
关键词:身体政治共和制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
2012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通过拓扑学空间展拓的手段加以实施,形成了莎士比亚艺术审美世界独具风采的大花园,为人类精神宝库留下了可贵的遗产。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观拓扑学彼特拉克伊拉斯谟操作手法
灯火阑珊之处--乔伊斯《死者》的圣杯骑士传统被引量:5
2009年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最后的一篇,与西方圣杯骑士传统有着微妙的联系。在《死者》中,伽布里欧被刻画成一位变形的圣杯骑士,为了拯救荒原(都柏林)踏上了寻找圣杯(大陆文化)之旅,并在经历了两次象征性的洗礼后获得顿悟,原来他所寻觅的圣杯是虚幻的,借鉴大陆文化只是表象,发扬本土文化才是根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创建都柏林的繁荣。
罗益民张荷
关键词:乔伊斯《死者》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被引量:28
2005年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是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罗益民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