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学丽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突变
  • 2篇族性
  • 2篇基因
  • 2篇家族
  • 2篇家族性
  • 2篇癌患者
  • 1篇代谢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早发性
  • 1篇乳腺癌新辅助...
  • 1篇突变检测
  • 1篇胚系突变
  • 1篇疗法
  • 1篇化疗
  • 1篇化学疗法
  • 1篇基因突变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胡学丽
  • 2篇戴旭
  • 2篇黄隽
  • 2篇陈飞宇
  • 2篇胡元萍
  • 1篇贺亚宁
  • 1篇邬玉辉
  • 1篇唐利立
  • 1篇姜萍岚
  • 1篇李卉
  • 1篇薛茜
  • 1篇夏婷
  • 1篇海健
  • 1篇王守满
  • 1篇王浩
  • 1篇欧阳慧英
  • 1篇周卫兵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FISH及IHC法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HER2状况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态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HER2表达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以135例行含紫杉醇类或CAF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石蜡切片标本行IHC检测和HER2基因的FISH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对穿刺组织采用IHC与FISH行HER2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P=0.727,Kappa=0.510),而新辅助化疗后组织采用IHC与FISH方法的HER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一致性较差(P:0.000,Kappa=0.25);对化疗后肿瘤组织的HER2检测,含紫杉醇类方案组的IHC与FISH结果一致性较CAF方案组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引起HER2基因的IHC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降低,故对于行新辅助化疗特别是行含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应行HER2基因的FISH检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黄隽胡学丽海健陈飞宇夏婷贺亚宁唐利立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PTEN和NBS1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和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ijmegen breakage syndrome 1,NBS1)基因的突变特点及潜在意义。方法:纳入13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PTEN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NBS1基因外显子5和外显子6的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然后采用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131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PTEN基因插入突变IVS4+109ins TCTTA,其突变频率为1.15%;首次发现PTEN基因的2个突变225 A>C(h r 160 Pro)与IVS5+13T>C,另一个已报道的错义突变为rs121909229 G>A(Arg 130 Gln)。在NBS1基因上发现3个突变,其中IVS6+43A>G与IVS6+127A>G为首次发现,另一个已报道的同义突变为rs1805794G>C(Glu 185 Gln)。结论:新发现的PTEN和NBS1突变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
邬玉辉蒋炳涧戴旭胡学丽王守满姜萍岚胡元萍黄隽
关键词:乳腺癌PTEN突变
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胚系突变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p53基因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位点及特征。方法:以中国南方地区1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静脉血基因组DNA,对p53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进行扩增。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预筛后,应用DNA测序分析和证实基因突变的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9例的p53编码区域共发现6种不同的p53变异,其中869_888ins20(插入突变)为新发现的致病性突变,643_660del18(缺失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91G>A,215C>G,537T>G和743G>A为已报道有致病意义的错义突变位点。此外,还发现了第4外显子区域的同义突变141G>A及第3内含子区域的缺失突变IVS3+54_70del16和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的p53总突变率为6.00%,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的p53突变率约为6.81%。早发性乳腺癌突变率约为6.25%。结论: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p53基因胚系总突变率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发现的插入突变869_888ins20的致病意义有待今后的功能学验证。缺失突变643_660del18丰富了国人p53基因突变数据库,有可能是中国乳腺癌人群的特有突变。
胡学丽欧阳慧英王浩李卉陈飞宇戴旭周卫兵胡元萍薛茜
关键词:乳腺癌P53基因胚系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