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旭
-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降水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3年
- 流域水沙关系对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的响应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1987—2010年的水文泥沙数据,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是流域产流和输沙的主要影响因素。桥子东沟在1987—2006年和桥子西沟在1987—2010年时期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降水量变化、坡面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桥子东沟在2007—2010年期间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显著减小,表明流域水沙关系发生显著改变,这是由于2006年建设的淤地坝通过拦蓄径流泥沙和减少下游沟道侵蚀,导致流域减沙比例大于减水比例。
-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
- 关键词:降水径流输沙水沙关系水土保持措施
-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沟道治理途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长期以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沟道治理一直是流域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回顾和总结了沟道治理的探索历程及经验,根据自然环境和沟道发育特征,分析了沟道治理的技术条件,总结了淤地坝、支毛沟谷坊、沟头防护和沟坡防护林、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生态陡坎治理等相结合的沟道治理途径和模式。
- 苏广旭赵力毅
- 关键词:沟道治理
- 黄土丘陵沟壑区吕二沟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流域水沙关系的研究可为流域水土流失模型构建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吕二沟流域在1982—2010年间的74场次洪水事件水文泥沙数据,对降雨、径流和输沙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次洪水事件径流系数和平均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和显著性。结果显示,降雨量和降雨历时是流域径流和输沙的主要影响因素,前期降雨量中前7天降雨量与径流系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吕二沟流域具有较好的水沙关系。通过Mann-Kendall法检验得到1985年8月24日发生的洪水事件是流域径流系数时间序列的突变点,突变点之后径流系数呈显著减小趋势,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是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流域次洪水事件平均含沙量时间序列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以植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没有显著影响吕二沟流域的水沙关系。
-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
- 关键词:径流输沙水沙关系
- 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65
- 2014年
- 对黄土区桥子东沟流域的143场次洪水事件水文泥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K均值分类法划分降雨类型,比较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探讨水土保持治理对不同降雨类型下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是影响流域产流输沙的主要降雨特征。降雨事件划分为4种类型:Ⅰ型(小雨量、小雨强)、Ⅱ型(大雨量、大雨强)、Ⅲ型(大雨量、小雨强)和Ⅳ型(小雨量、大雨强)。4种降雨类型下次洪水事件的产流能力和洪峰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Ⅱ型、Ⅳ型、Ⅲ型和Ⅰ型。频次最少的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的输沙量最多,Ⅰ型、Ⅲ型和Ⅳ型降雨条件下次洪水事件输沙量的差异不显著,输沙量均较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显著减少了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其中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减水量和减沙量最多,Ⅰ型最少。
-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
- 关键词: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与非治理对比小流域侵蚀产流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研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侵蚀产流量和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内治理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未治理小流域桥子西沟为对象,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同阶段小流域侵蚀产流量年际变化和次降雨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桥子东沟产流次数较桥子西沟减少了42.86%,年径流模数为桥子西沟的5%~63%;桥子东、西沟的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1.80%和4.03%;桥子东、西沟年径流深比值略有下降,治理后期在0.6以下。桥子东沟在治理后期的次降雨起流和洪峰流量的出现都晚于桥子西沟;桥子东、西沟次降雨洪峰流量、洪水历时比值不断下降,治理后期分别为0.41和0.6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治理流域的侵蚀产流量,对次降雨径流过程影响很大。
- 原翠萍李淑芹雷启祥曹全意何爱东苏广旭
-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次降雨径流过程
- 降水和水土保持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流域径流和输沙对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的响应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1987-2010年的水文泥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的变化趋势;结合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资料,探讨降水和水土保持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降雨量和年降雨侵蚀力分别是罗玉沟流域产流和产沙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降雨量和年降雨侵蚀力在1987-2010年时期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径流深和年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因为坡面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改善了罗玉沟流域的下垫面条件,降低了流域的降雨产流能力和侵蚀产沙能力;沟道工程措施通过拦蓄径流泥沙,减少了对下游沟道的侵蚀。研究结果对流域治理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苏广旭任亮雷启祥苏怡宁
- 关键词:降雨径流输沙水土保持
-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西吉县土壤侵蚀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为研究区域,使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计算了西吉县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了不同坡度和不同土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结果表明,西吉县土壤侵蚀多发在8-25°的坡地,坡耕地和草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区域,建议加大坡改梯建设,维护旧梯田,在草地或有稀少灌木的荒坡草地中种植灌木。
- 李雷苏广旭康廷祥周子渊徐景东苏怡宁
-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
- 198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 2021年
- 径流场监测与试验是认识不同侵蚀形态水土流失特征与规律,揭示水土流失与其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蚀严重,过程复杂多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劣。为综合分析黄土丘陵水沙特征,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天水站”)自1943年以来,先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建立了100余个径流场,进行坡面水土流失观测,主要观测降水、径流、泥沙等参数,截至2018年已累计观测了476场年的径流场数据成果。本数据集涵盖了1987–2018年期间罗玉沟流域部署的24个径流场的基本信息、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数据集与土壤含水量观测数据。长期、连续、良好的水土流失观测记录,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刘晓张耀南赵国辉苏广旭蒋志简
- 关键词:降水量径流量冲刷量
- 植被坡面产流特征及其侵蚀动力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植被覆盖变化状况直接影响流域水文过程,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坡面产流特性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评价植被对水沙调控的作用提供参考。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需求出发,回顾了植被作用下坡面产流特征和侵蚀动力学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植被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和减缓径流的作用、植被对坡面产流的影响、植被作用下坡面流侵蚀动力学特性;明确了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植被作用下坡面降雨-入渗非线性过程、坡面产流机制发生胁变的被覆临界、不同产流机制的侵蚀动力参数特性等。
- 肖培青李艳霞苏广旭吕锡芝
- 关键词:坡面产流植被覆盖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