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显双

作品数:2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艺术
  • 6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书法
  • 5篇大字
  • 5篇书法家
  • 4篇艺术
  • 4篇审美
  • 3篇书法审美
  • 3篇匾额
  • 3篇楷书
  • 2篇用笔
  • 2篇生平
  • 2篇书法作品
  • 2篇书论
  • 2篇书体
  • 2篇字书
  • 2篇文化
  • 2篇协会会员
  • 2篇建筑
  • 2篇古代建筑
  • 2篇汉字
  • 2篇汉字书写

机构

  • 13篇长春师范大学
  • 8篇长春师范学院
  • 8篇吉林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吉林省政协

作者

  • 23篇苏显双
  • 1篇郑可春
  • 1篇于丹

传媒

  • 3篇中国钢笔书法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书法赏评
  • 2篇艺术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美术大观
  • 1篇骏马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艺海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关东学刊
  • 1篇大学书法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匾额书法文化研究
匾额是将汉字书写或刻制于木质、石质或其它材质的材料上,作为建筑的重点装饰和视觉中心,高悬于殿楼观宇、厅堂高斋、亭榭馆所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处的一种文字标识。其文字内容往往是几个有特定含义的汉字,或反映建筑物的名称、用途和性质...
苏显双
关键词:匾额书法文化书法审美
《雪庵字要》“把笔八法”“用笔八法”释义
2013年
元书家李溥光所著《雪庵字要》是迄今所见第一部专论楷书大字独特技法和审美的著述,在古代大字书法技法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关于"把笔"和"用笔"问题的论述尤为精当。但由于语言过简,较为晦涩难懂。本文试图对其中"把笔八法"、"用笔八法"部分予以阐释,以探明其本意,并望有益于当代的大字书法教学与创作。
苏显双
关键词:用笔
匾额——中国传统文化鲜活的木质档案
2013年
匾额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门头、门脸或是门牌号。在我国古代无论是皇宫殿宇还是风景建筑,或是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匾额的身影,《说文解字》中提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门屏上的牌子。也就是说匾额不仅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表达了情感,起到了褒奖激励和交流的作用。
于丹苏显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匾额古代建筑档案鲜活门牌号
由明代书论看大字书法审美被引量:1
2007年
  大字书法指凡直接书写的,与普通小字系统(以钟繇、王羲之小楷,书札、尺牍和宋代诸刻帖为代表的,人们平常所使用的大、中、小楷书法作品)的书写方法不同的数寸至径丈的汉字书法作品.……
苏显双
关键词:书法审美颜真卿楷书书体
好书数行数“墨皇”——对陆机《平复帖》艺术的再认识
2011年
魏晋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的士人崇尚玄学,精神上极为自由、解放,主观表现欲空前高涨.最富于智慧和热情。这一时期是文人流派书法大发展时期,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使书法艺术走上了自由阶段(或称自觉阶段)。书法成了表现人的主体精神的最佳媒体,当时各种新书体(楷书、行书、今草)都在流行,但适合表现人的风神俊爽、天资超迈的行草书最为盛行。
苏显双
关键词:艺术精神《平复帖》再认陆机书体演变魏晋时期
战国玺印略说
2013年
商周时期主要用作徽识的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全面发展,已发现的数量达6000余枚之多,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古玺的制作者受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在自由和创新处多,在风格多样性上远非后世可比。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息自然古朴;印文排列散朗有致;奇异中有章可循;格式丰富多彩;铸造和凿刻工艺精湛。
苏显双
关键词:古朴精湛
由古人书论看大字书法审美
2016年
大字书法具有实用性强、审美特征明显和书写方法独特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但历来鲜有人论及,至今尚存在着许多误读和轻视。本文试图是从明代专论大字书法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大书长语》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论析大字书法的审美标准,并透过表象分析这种标准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希望对当代大字书法的审美和实践有所启发借鉴。
苏显双
关键词:审美教化
不随流俗转,不畏学书难——李树君先生书法蠡测
2016年
李树君先生早在1995年就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那时他才三十出头,是吉林省书法界较早的一批国家级会员。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上下求索的步伐,坚持创作与研究,探索入古与出新,不断地毁我塑我,自我面貌愈发地成熟起来,是一位书路正、取法古、格调高的实力型书家。当代书法经过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早已由实用书写走向了纯艺术化的道路,书法从旧时文人的案头把玩走向异彩纷呈的展厅,审美也日趋多元。这些现象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书法的原本内涵正在逐渐地被剥离,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异化为一种唯技巧论、唯形式论的表演。树君先生对此始终保持着自己清醒的判断,他既没追风赶潮、
苏显双
关键词:上下求索形式论唐诗宋词
匾额书法简论被引量:4
2013年
一、匾额概说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构件。它是将汉字书写或刻制于木质、石质或砖质材料上,高悬于建筑物门首之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的审美、义理和情感。其设计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上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古代,匾、额二字所指的意义本不相同,其中"额为名称,匾指颂词"(1)。
苏显双
关键词:匾额中国古代建筑书法审美价值传统建筑汉字书写
苏显双作品欣赏
2020年
学艺感言: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会随俗从众,所贵者在立定脚跟,回归传统。当然求古也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在深入经典的同时活用经典,古化为我,方有可能"楚调自歌,不谬风雅"。若想臻达此境,不仅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大定力。
苏显双
关键词:从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