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位塌陷法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王娟苏艳玲王庆贤张英泽
- 关键词:骨折跟骨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儿童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及致伤原因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儿童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收治164例儿童跟骨骨折患者,占同期儿童足部骨折的15.26%(164/1075),占同期儿童全身骨折的0.87%(164/18831)。男116例,女48例,男女比为2.42: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11—15岁(45.73%)。高发骨折类型为Essex.LoprestiⅡ型(70.12%)。高处坠落伤占57.93%,26.83%的患儿合并其他部位骨折。A、B两组分别为85、79例,分别占同期儿童足部骨折的15.43%(85/551)、15.08%(79/524),占同期儿童全身骨折的0.86%(85/9844)、0.88%(79/898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年龄段骨折构成比、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单发跟骨骨折构成比、高处坠落伤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跟骨骨折占同期儿童足部骨折的15.26%,占同期儿童全身骨折的0.87%,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11~15岁,Essex.LoprestiⅡ型骨折多见。2003年至2012年儿童跟骨骨折的性别、年龄段分布、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趋于稳定。
- 赵海涛苏艳玲陈伟孙然孙涛殷兵王海立李彦森刘松刘磊孙家元张如云杨宗酉程家祥朱燕宾张英泽
- 关键词:跟骨骨折流行病学儿童年龄分布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治3 881例(4 373侧)跟骨骨折患者,男3 306例(3 754侧),女575例(619侧),男女比为5.75∶1;左侧1 667例,右侧1 722例,双侧492例;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 ~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72.44%),高发骨折亚型为82-B2型(7.34%).A组1 977例(2 222侧),B组1 904例(2 151侧),A、B两组男女比分别为5.96∶1和5.54∶1.两组患者男女比、损伤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年龄≥61岁的患者明显增多,82-A型和82-B型骨折所占比例增高,而82-C型骨折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跟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与前5年比较,后5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老年患者增多,但82-C型骨折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 王海立苏艳玲杨宗酉孙涛朱燕宾陈伟赵海涛孙然王娟殷兵孙家元刘磊程家祥张如云李彦森张晓琳刘松张英泽
- 关键词:跟骨骨折流行病学成年人
- 纵行及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比较纵行及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分别使用纵行及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并获随访的9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纵行微创入路组(A组)50例(51足),男47例,女3例;平均年龄38.22岁;SandeⅡ型27足,Ⅲ型18足,Ⅳ型6足;术前BShler角平均-1.1°。跗骨窦微创人路组(B组)43例(45足),男42例,女1例;平均年龄41.40岁;Sander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5足;术前B抽.1er角平均2.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anders分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d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28.2个月和27.6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分别为40.78min、3.92%(2/51)、85.96分,B组分别为60.67min、8.89%(4/45)、88.60分。A组手术时间较B组更短,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AOFAS评分无差异。结论纵行微创人路与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纵行微创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 张弢陈伟李旭王海立苏艳玲张英泽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器
- 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初步报告被引量:4
- 2009年
- 陈伟张奇郑占乐苏艳玲张英泽
- 关键词:月骨球囊扩张缺血坏死
- 骶骨翼斜坡“盲区”对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指导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骨科损伤,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1].置入螺钉的方法主要有X线透视辅助经皮置入[2]、CT辅助经皮置入[3]和计算机辅助导航经皮置入[4]等方法.目前大多数医生依然在术中使用X线机透视来完成骶髂关节分离的固定.但当螺钉自骶骨翼斜坡突破骨质时,螺钉的误置在入口位、出口位和侧位有时不能准确显示.本实验主要探讨如何避免骶髂螺钉的误置.
- 郑占乐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苏艳玲郝建东
-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器
- 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策略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临床骨科中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对此类损伤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效率。方法2003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49例血管损伤患者,其中隐匿性血管损伤50例(7.7%),男42例,女8例;年龄13~66岁,平均34.0岁。血管损伤类型:静脉损伤1例,动脉损伤4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7例。根据张英泽等提出的肢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A型14例,B型20例,C型16例。初始损伤至诊断时间平均为43.4d(2~337d),表现为肢体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出血、神经受压等征象。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17例,CT血管造影7例,X线血管造影25例。手术治疗43例,包括血管修补、直接吻合、自体静脉移植、结扎及截肢,其中2例术后行血液滤过治疗;内科治疗3例;介入栓塞治疗4例。结果4例患者截肢后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余46例患者出院时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均恢复正常,远端动脉搏动存在,平均随访6.7个月(1~42个月),患肢血运良好。结论临床工作中的隐匿性血管损伤并非少见,其临床表现具有延迟出现、多种多样及不典型的特点。诊断方法应优先选择血管造影。治疗以手术为主,酌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血液滤过治疗。
- 王娟陈伟张奇王博苏艳玲张英泽
- 关键词: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