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丁二烯
  • 2篇丁烷
  • 2篇丁烯
  • 2篇氧催化剂
  • 2篇氧化脱氢
  • 2篇脱氢
  • 2篇
  • 2篇
  • 2篇CO氧化
  • 2篇催化活性
  • 1篇氧化锰
  • 1篇陶瓷
  • 1篇陶瓷膜
  • 1篇膜反应器
  • 1篇化学组成
  • 1篇反应器
  • 1篇焙烧
  • 1篇焙烧温度

机构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范煜
  • 3篇刘长厚
  • 2篇张守臣
  • 2篇葛善海
  • 1篇王立秋
  • 1篇赵修仁
  • 1篇王连军

传媒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Chines...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01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惰性膜反应器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烯和丁二烯反应被引量:3
2000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V Mg O催化剂 ,利用XR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比较了固定床反应器 (FBR)、惰性膜反应器 (IMR)与混合式惰性膜反应器 (MIMR)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烯和丁二烯反应的性能 .采用在陶瓷膜上部分涂釉的方法获得渗透率符合实验要求的惰性膜 ,利用惰性膜沿反应器轴向分布氧气 ,降低反应区氧气分压 ,从而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通过优化进料方式 ,在 2 0MIMR反应器中得到了 6 6 %的C4 烯烃选择性和 33 %的C4
葛善海刘长厚范煜王连军
关键词:陶瓷膜膜反应器丁烷氧化脱氢丁烯丁二烯
V-Mg-O催化剂上丁烷氧化脱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制备了V-Mg-O催化剂,并测定了在该催化剂上进行丁烷氧化脱氢的反应动力学.应用BET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793~873K范围内,改变接触时间 (W/F) 和丁烷与氧气的分压进行了动力学实验.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产物主要有脱氢产物(丁烯、丁二烯)、CO和CO2.提出了一个包括C4烯烃、COx生成反应的反应网络;从所测量的动力学数据中得到了合适的幂率型动力学方程.因为氧化脱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比深度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大,在相同转化率时,C4烯烃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葛善海刘长厚范煜张守臣
关键词:丁烷氧化脱氢催化剂丁烯丁二烯氧化锰
铜-铈-氧催化剂的组成与催化活性
为了解决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文对Cu-Ce-O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具体方法如下:1、按不同的Cu/Ce配比制备了五种Cu-Ce-O催化剂,并与作为催化剂的纯化CuO与CeO<,2>比较了其CO催化氧...
范煜
关键词:焙烧温度CO氧化
文献传递
萤石结构铜-铈-氧催化剂组成与催化活性被引量:5
2001年
按不同的 Cu、Ce配比制备了 5种 Cu-Ce-O催化剂 ;与纯 Cu O和 Ce O2 相比 ,其 CO催化氧化活性均较高 .XRD测试显示 ,活性最高的 ( Cu O) 0 .1 5 -( Ce O2 ) 0 .85 催化剂上看不见 Cu O的特征峰 ,只显示 Ce O2 的萤石结构特性 ,说明高活性是由于 Cu O高度分散在 Ce O2 上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所致 .对反应的动力学处理结果表明 ,其组成与活性的变化符合 Constable标绘的规律 ,表明它们是同一系列性质相似的催化剂 .还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 H2 -TPR、O2 -TPD和 CO-TPD的表征以考察它们的氧和一氧化碳吸附量。
范煜王立秋张守臣刘长厚赵修仁
关键词:CO氧化化学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