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蛟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条件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地震
  • 1篇汶川地震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交通运输部

作者

  • 2篇薛蛟
  • 2篇韩军
  • 2篇韩用顺
  • 1篇朱颖彦
  • 1篇崔鹏
  • 1篇孔亚平
  • 1篇梁川
  • 1篇张永祥
  • 1篇曾思美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频繁活动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以岷江河谷汶川段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状况和主要地形影响因素,并基于次生山地灾害形成因素贡献率,引入确定性系数,利用GIS和RS技术,定量分析了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主要地形因子对次生山地灾害的易发程度,确定了最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地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等特征,并受地形条件控制;2)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高程条件为1 000~1 600 m的高程范围,高程大于1 600 m的区域,山地灾害随海拔升高而越不易发生;3)坡度大于35°的中陡坡地带,均利于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且随坡度增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大;4)有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坡向条件依次为东南、东、南和东北4个方向,其CF分别为0.169、0.1440、.135和0.023;5)利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能定量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为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灾区山地灾害防治规划、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等具有参考意义。
韩用顺梁川崔鹏韩军薛蛟张永祥
关键词:地形因子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2)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3)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韩用顺朱颖彦孔亚平韩军薛蛟曾思美
关键词:汶川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