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二伟

作品数:57 被引量:44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新生儿
  • 13篇早产
  • 13篇早产儿
  • 13篇产儿
  • 11篇血清
  • 11篇缺血
  • 11篇缺氧
  • 10篇蛋白
  • 10篇脑病
  • 9篇血性
  • 9篇缺氧缺血性
  • 8篇综合征
  • 7篇凝血
  • 7篇缺氧缺血性脑
  • 7篇窘迫综合征
  • 7篇呼吸窘迫
  • 7篇呼吸窘迫综合...
  • 7篇患儿
  • 6篇新生儿缺氧
  • 6篇新生儿缺氧缺...

机构

  • 49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兰州市妇幼保...

作者

  • 54篇袁二伟
  • 23篇曲海新
  • 23篇张雅静
  • 20篇许津莉
  • 16篇郭华贤
  • 8篇郭卫平
  • 6篇邢静
  • 6篇魏建和
  • 6篇刘振奎
  • 4篇李世阳
  • 4篇卢艳辉
  • 4篇王艳飞
  • 3篇杨梅
  • 3篇王瑞娟
  • 2篇余唯琪
  • 2篇罗庆华
  • 2篇李怀营
  • 2篇卢艳辉
  • 2篇詹明华
  • 2篇张志玲

传媒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医学综述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0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控miR-155对凝血功能障碍模型幼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调控miR-155对凝血功能障碍模型幼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幼鼠26只,建立凝血功能障碍模型,成功24只随机分为模型、上调miR-155和下调miR-155共3组,每组各8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幼鼠miR-155表达,观察各组幼鼠凝血因子水平、凝血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上调miR-155组HMGB1、RAGE、TLR2、TLR4、NF-κB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下调miR-155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上调miR-155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下调miR-155组均表达升高(均P<0.05)。三组凝血因子Ⅺ表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上调miR-155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均P<0.05),而下调miR-155组正好相反。结论:下调miR-155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幼鼠凝血因子水平及凝血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张雅静袁二伟曲海新郭华贤
关键词:凝血功能障碍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2016年
患儿女,出生后20min,因“孕32周剖宫产生后20min”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孕32周剖宫产出生,无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史,其母有胎盘早剥,出生时体质量1800g。
袁二伟张雅静魏建和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新生儿休克水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血流改变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血流改变及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有窒息史,同时选取我院产科同期出生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72、120 h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阻力指数(RI)、舒张期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时间以及平均流速(Vm);观察两组新生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 h时ACA、MCA及PCA的Vd、Vs、Vm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RI显著增高(P〈0.05);新生儿出生后72、120 h时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生后24、48、72、120 h,轻、中、重度HIE患儿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IE严重程度增加,RI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HIE患儿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准确地反映患儿脑部血流变化,在HIE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曲海新郭卫平袁二伟张雅静许津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改变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比较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两种喂养方式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静脉营养方案,胃肠营养组先采用静脉营养,患儿吞咽功能协调后经口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胃肠营养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生理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均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呕吐、胃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喂养效果良好、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方式是一种针对早产低体重儿良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赵美林郭华贤袁二伟张雅静曲海新罗庆华王瑞娟赵文慧
关键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
褪黑激素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对LPS诱导新生大鼠脑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探究褪黑激素治疗脂多糖(LPS)诱导新生大鼠脑炎的效果,及其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产前对孕鼠腹膜内注射LPS制备新生大鼠脑炎模型;注射Ibotenate诱导幼鼠(产后第4天)发生兴奋毒性病变。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褪黑激素对幼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蛋白、TGF-β1、Smads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 褪黑激素可以减轻新生脑炎大鼠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褪黑激素可以降低新生脑炎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凋亡的表达。褪黑激素干预并不能逆转新生大鼠脑炎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LPS下调了Smads蛋白的表达,上调了TGF-β1 mRNA的表达,褪黑激素可以逆转这些变化。结论 褪黑激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治疗LPS诱导的新生大鼠脑炎。
吴丹徐博文曲海新袁二伟
关键词:褪黑激素内质网应激自噬脑炎
PAF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损伤新生儿70例设为急性肺损伤组,其中恢复期28例,急性期42例;存活63例,死亡7例。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新生儿50例设为肺炎组;另外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新生儿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AF、TNF-α水平,采用免疫斑点实验法进行SP-A检测,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肺炎组和急性肺损伤组PAF、TNF-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P-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损伤组PAF、TNF-α表达水平高于肺炎组,SP-A水平低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PAF、TNF-α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SP-A水平低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AF、TNF-α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SP-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485,P=0.001);TNF-α、SP-A之间呈负相关(r=-0.358,P=0.002);PAF、SP-A之间呈负相关(r=-0.245,P=0.041)。结论PAF、TNF-α、SP-A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表达异常,三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参与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嘉兴袁二伟王瑞娟赵美林张艳君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肺表面活性蛋白A
体位交换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探讨体位交换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按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采取体位交换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呼吸动力学水平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与P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R与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体位交换护理能够对其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动力学指标起到积极改善作用,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赵文慧罗庆花曲海新王玲玲袁二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2008年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研究类型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14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治疗组为常规治疗+苯巴比妥,对照组为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R)为1.42,95%可信区间(CI)为(1.21,1.67),P<0.000;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为0.33,95%CI为(0.21,0.52), 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苯巴比妥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能降低惊厥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病死率。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不高,且缺乏长期疗效评价的证据,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失访偏倚和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有必要进行大规模、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证实苯巴比妥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杨梅林丽星张志玲袁二伟田金徽杨克虎
关键词:苯巴比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META分析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背景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袁二伟郭华贤许津莉赵文慧赵美林王玲玲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
自制三腔管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
探讨自制“三腔管”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7年1月以来对3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病灶清除、应用自制“三腔管”灌洗、引流、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等治疗。结果:36例病人术后感染应用自制“三腔管”均得到有效控制,35例治愈,1例因患有糖尿病致肾衰,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手术清创、置入自制“三腔管”冲洗、注药、引流、全身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营养支持是有效控制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方法,利于伤口愈合,保留脊柱内固定物,保持脊柱稳定性。
高彬袁二伟郑铁钢
关键词:深部感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