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雯熙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用药
  • 2篇门诊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眩晕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干预
  • 1篇药物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医疗保险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用药分析
  • 1篇用药咨询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宁德市医院

作者

  • 9篇谢雯熙
  • 9篇吴小杨
  • 1篇赖敏玲

传媒

  • 3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6日-2015年2月6日经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患者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等治疗药物;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静滴前列地尔注射液,14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随访1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0%,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为97.67%,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谢雯熙吴小杨
关键词:前列地尔冠心病心绞痛
神经梅毒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梅毒性脑膜炎5例、脑膜血管梅毒15例、麻痹性痴呆24例和脊髓痨6例。结论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梅毒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青霉素G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吴小杨谢雯熙
关键词:神经梅毒
201例葛根素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统计分析1997年~2005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葛根素的不良反应。结果葛根素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变态反应、肝损害、溶血反应、肾损害、心衰等。
谢雯熙吴小杨
关键词:葛根素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变化。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 (丹参,口服拜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10d为1个疗程,第7、14、21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第7d差异显著(P<0.05),在14、21d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
吴小杨谢雯熙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复位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复位组63例,对照组60例,第4天随访时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2.5%(52/63)和18.3%(1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06,P〈0.01);第7天随访时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1%(58/63)和31.6%(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82,P〈0.01)。结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凡BPPV诊断明确如无禁忌证者均可给予手法复位。
吴小杨谢雯熙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手法复位体位限制
我院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4日至2007年11月20日共收集到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类别、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2.5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吴小杨谢雯熙
关键词:统计分析
我院450例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门诊用药咨询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按照咨询人群、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群多数为患者或其家属(47.33%),咨询内容多样,其中以用法用量者较多(23.33%),咨询的药物种类以抗菌药物居多(24.00%)。结论药物咨询为提高医疗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谢雯熙吴小杨赖敏玲
关键词:用药咨询药学服务门诊
我院门诊儿科抗生素处方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8000张,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涉及4类15个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不合理使用率为10.23%。结论儿科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生素使用起点高,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理念,强化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提高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水平。
谢雯熙吴小杨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药师干预医疗保险控费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药师干预对医疗保险控费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药师干预医疗保险控费前后用药资料,选取与患者住院费用密切相关的部分用药指标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施药师干预医疗保险控费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l(1)人均辅助用药费、辅助药使用率、辅助药人均用药天数;(2)人均自费用药费、自费用药使用率、自费用药人均用药天数;(3)住院药占比、人均日住院药费、平均住院日。结果:实施药师干预医保控费前后未有患者数量明显变化,住院总收入也未有明显变化,但是药品费用收入明显下降。结论:药师干预医疗保险控费是有效的,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趋向合理性。
谢雯熙吴小杨
关键词:药师药师干预合理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