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莉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CCS模拟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敏感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三维细胞培养系统(RCCS)模拟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RCCS建立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体系,实验组旋转瓶轴心与地面平行模拟微重力环境,对照组即重力组旋转瓶轴心与地面垂直,分别于培养第1、7、14天取实验组与对照组菌悬液,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莫西沙星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K-B法检测莫西沙星抑菌环直径,采用荧光染色剂SYTO-9和碘化丙啶(PI)进行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125 ~64.000μg/ml)莫西沙星作用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活菌比例.结果 肉汤稀释法检测各时相点实验组与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MIC均为0.25 μg/ml.K-B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相点莫西沙星抑菌环直径明显延长(P<0.05),且随模拟微重力时相延长,实验组抑菌环直径呈不断延长趋势(P<0.05).实验组各药物浓度下活菌比例均小于对照组,且随模拟微重力时相延长,同一药物浓度下,实验组活菌比例逐渐减少(P<0.05).结论 14天RCCS模拟微重力能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度.
- 黄玉玲易勇杨建武江文俊贾莉萍杨鹤鸣周金莲崔彦徐冰心
- 关键词:模拟微重力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药物敏感度
- 鲍曼不动杆菌协同凝集试剂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以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抗血清结合,制备特异的协同凝集试剂,探索其在鲍曼不动杆菌快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血清并经吸收处理。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o 1800株)经甲醛灭活后,与该多抗血清结合,制备协同凝集试剂,用各种临床分离菌株尤其是其它种类的不动杆菌与自制的协同凝集试剂反应,对该试剂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对临床新分离菌株,以本法和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 20E生化鉴定板对比,并结合细菌药敏结果判定自制协同凝集试剂的快速诊断效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了高质量的多抗血清,特异性好,凝集效价达1:320;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能与待测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明显的凝集现象,灵敏度较血清凝集试验高16倍,而对其它种类的不动杆菌以及其它种属的细菌均无凝集现象。与传统的生化鉴定相比,协同凝集试验可提前1~2天得到细菌鉴定结果,结果准确性良好。结论:以鲍曼不动杆菌的多抗血清致敏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效果,可以作为常规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 易勇贾莉萍肖敏陈兴明刘春雷魏平王惠李丹许丽艳吕芊芊敬华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血清协同凝集试验
- 免疫磁分离及免疫比浊分析对福氏志贺菌的自动快速定量检测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以SPA包被的磁珠和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福氏志贺菌的多抗血清结合,制备福氏志贺菌特异的多抗磁珠和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与免疫比浊试剂,利用免疫比浊分析探索其在福氏志贺菌自动快速定量检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福氏志贺菌F1a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血清,磁珠包被SPA后再与多抗偶联,制成多抗免疫磁珠。以该磁珠捕获模拟标本的福氏志贺菌,接种MH平板37℃培养18~24h,菌落计数后计算免疫磁珠的特异富集作用。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o1800株)经甲醛灭活后,与福氏志贺菌的多抗血清结合,制备特异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和自动定量检测的免疫比浊试剂,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编制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进行初步的方法学评价。结果福氏志贺菌F1a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了高质量的多抗血清,特异性好,凝集效价达1∶320;制备多抗免疫磁珠对福氏志贺菌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菌落计数显示磁珠处理的细菌捕获效率约为30%;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和自动定量检测的免疫比浊试剂,在玻片上能与待测福氏志贺菌产生明显的凝集现象,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定量检测灵敏、特异、线性良好。结论以福氏志贺菌的多抗血清分别致敏SPA包被的磁珠和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特异的多抗磁珠对福氏志贺菌有一定的特异捕获与富集作用,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与免疫比浊试剂对福氏志贺菌的自动、快速、定量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为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自动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 肖敏易勇毛旭虎罗萍聂棱贾莉萍魏平王惠敬华邹全明
-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免疫磁珠免疫比浊SPA
-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室的各类标本,以分离出的非重复细菌为研究对象,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系统进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断多重耐药菌。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非重复细菌为806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为4675株,占57.94%,重点监测的6种多重耐药菌占比分别为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占14.35%(671/4675)、耐碳青霉稀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10.37%(485/467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1.55%(540/4675)、耐碳青霉稀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占3.89%(182/4675)、耐碳青霉稀类的大肠埃希氏菌占2.46%(115/467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占1.05%(49/4675)。检出多重耐药菌株最多的前3位科室分别为综合ICU 25.18%(1177/4675)、呼吸内科17.18%(803/4675)、干部病房15.25%(713/4675)。结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的检出较高,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
- 董宏艳冉素平贾莉萍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 采血管与检验质量保证被引量:2
- 2010年
- 敬华易勇陈兴明肖敏李丹许丽艳贾莉萍刘春雷
- 关键词:采血管
- 模拟微重力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对肺炎克雷伯菌(KPN)生长、形态、蛋白表达以及4种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微重力组和对照组,采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模型处理微重力组菌株,检测KPN微重力下的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细菌形态,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蛋白质表达及采用实时(real-time,RT)PCR检测ureA、wabG、uge、fimH 4种毒力基因的表达。结果微重力组与对照组相比,KPN的生长加快,最终菌量增加;扫描电镜见部分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细长的菌体增多,透射电镜见细胞质内颗粒状物质增多;质谱分析结果有18个蛋白峰表达发生变化,表达上调和下调各9个,经蛋白库共检索出21个与其相对分子质量(Mr)相近蛋白,其中13个功能已知的蛋白与细菌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RT-PCR结果表明,4种毒力基因表达均下调。结论微重力使KPN生长加快、繁殖能力增强,菌体形态、蛋白表达以及4种毒力基因表达均发生变化,微重力使KPN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
- 王甲王萍朱敏立徐冰心张军贾莉萍陈杨
- 关键词:失重模拟肺炎克雷伯菌蛋白基因
-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 冉素平贾莉萍顾颖刘欣波
-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医院感染
- D群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 2004年
- 贾莉萍敬华
- 关键词:耐药性合理用药
- 2015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感染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2015年11月19日00:00至24:00在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1 02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现患率为5. 88%;发生社区感染226例,现患率为22. 16%。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U(37. 50%)、泌尿外科(24. 14%)和神经外科(14. 29%);社区感染前3位科室分别是儿科(100. 00%)、呼吸内科(74. 07%)和胸外科(44. 44%)。医院感染部位前2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30例,46. 88%)和泌尿道感染(18例,28. 13%)。检出病原体共计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11株,真菌5株。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 37%(371例),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58. 74%(158例)。结论该院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集中在综合ICU、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应针对重点科室,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贾莉萍王洪江刘欣波冉素平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病原体抗菌药物
- 建立免疫比浊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快速检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方法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自动快速定量检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血清。ProteinA磁珠与多抗偶联制成多抗免疫磁珠,以该磁珠捕获模拟标本的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接种培养后菌落计数,计算免疫磁珠的特异富集作用。富含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o1800株)经甲醛灭活后,与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多抗血清结合,制备特异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协同凝集试剂和自动定量检测的免疫比浊试剂,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编制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和初步的方法学评价。结果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的多抗血清特异性好,凝集效价达1∶240;制备的多抗免疫磁珠对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捕获效率约为35%;抗体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与待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产生明显的凝集现象,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定量检测其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宽、特异性良好,检测结果与SYSMEXUF-5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基本一致。结论制备特异的多抗磁珠对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有一定的特异捕获与富集作用,协同凝集试剂与免疫比浊试剂对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自动、快速、定量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其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自动定量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 肖敏易勇敬华贾莉萍魏平李婷王惠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免疫磁珠免疫比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