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赛雄

作品数:31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术后
  • 4篇皮瓣
  • 4篇肿胀
  • 4篇护理
  • 4篇复位
  • 3篇肢体
  • 3篇肢体肿胀
  • 3篇手术
  • 3篇舒适护理
  • 3篇髓内
  • 3篇缺损
  • 3篇外科
  • 3篇肌腱
  • 3篇背侧
  • 3篇创伤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愈合
  • 2篇愈合影响

机构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贾赛雄
  • 23篇利春叶
  • 11篇吴迪
  • 10篇杨钦泰
  • 9篇喻林波
  • 9篇欧春培
  • 8篇李晓文
  • 8篇陈金仁
  • 8篇龙海泉
  • 6篇傅爱凤
  • 5篇王爱琴
  • 4篇李晓文
  • 4篇农春花
  • 3篇叶飞强
  • 3篇钟世良
  • 3篇陈金仁
  • 3篇付爱明
  • 2篇欧运娇
  • 2篇王丽英
  • 2篇陈国艺

传媒

  • 5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现代临床护理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高分子材料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性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粘连是引发组织损伤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肌腱修复后粘连程度的因素很多,在目前预防粘连的诸多方法中,选用高分子材料包裹肌腱周围,作为屏障防止腱周结缔组织长入,从而减轻粘连的发生,这也是目前防止肌腱粘连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用于预防粘连的各种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包括壳聚糖、透明质酸钠、聚乳酸等。这些材料可以制成溶液、薄膜、凝胶等不同形式使用;而且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抗粘连药物结合使用。本文旨在分析几丁糖、透明质酸钠、聚乳酸在防止肌腱粘连中的作用,探讨3种材料对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性。
王爱琴利春叶贾赛雄李晓文傅爱凤农春花
关键词:肌腱粘连高分子材料几丁糖透明质酸钠
腕桡背侧入路和腕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对骨折愈合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腕掌侧入路和腕桡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1例采用腕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牚侧组,同时选择同期24例采用腕桡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为桡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每3个月复查X线片,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掌侧组患者3月、6月、9月骨折愈合率分别为54.84%,93.55%,100%;桡背侧组3月、6月、9月、12月骨折愈合率分别为41.67%,70.83%,95.83%,100%,掌侧组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桡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利于对腕舟骨血供的保护,促进骨折愈合,可作为腕舟骨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喻林波李晓文欧春培杨钦泰贾赛雄陈金仁叶飞强利春叶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
缺血-再灌注对甲床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后缺血-再灌注对甲床组织的损伤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于右后肢根部上止血带,于缺血30、60、90、120 min再灌注1 h后剥离甲床组织。分光分析法检测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TNF-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甲床组织缺血30 min后再灌注SOD活力、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改变(P>0.05)。与缺血30 min比较,缺血60 min后再灌注甲床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但缺血90 min与120 min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可以诱发甲床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术后指甲畸形的主要致病机制,SOD的减少和TNF-α表达的升高是导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欧春培利春叶李晓文陈国艺贾赛雄
关键词:甲床损伤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由于种种原因,上肢或手的损伤临床十分常见,多造成...
易小青贾赛雄付爱明欧运娇傅爱凤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患肢肿胀
文献传递
不同内固定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上肢长骨干采用带锁髓内针或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治疗的患者63例。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治疗,将其分为带锁髓内针组30例与形状记忆合金组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出现伤口感染率、发生骨不连几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形状记忆合金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带锁髓内针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形状记忆合金组患者发生骨不连情况明显低于带锁髓内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综合评价其形状记忆合金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带锁髓内针组(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内固定治疗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具有抗弯曲力强、抗扭转作用明显以及固定牢固等优点,且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发生骨不连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故运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内固定不适为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喻林波李晓文欧春培杨钦泰贾赛雄陈金仁叶飞强利春叶
关键词:内固定形状记忆合金带锁髓内针
Bio-Oss骨粉复合BMP-2及VEGF修复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单纯骨粉组、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每组18只。麻醉后在大鼠左侧胫骨前部、胫骨结节下1 cm处磨除5 mm长的骨块缺损(包括髓腔),余留后侧1/3骨皮质和腓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按分组分别植入Bio-Oss骨粉、Bio-Oss骨粉复合BMP-2、Bio-Oss骨粉复合BMP-2/VEGF。术后2、4、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X线检查、HE染色、CD31免疫组化。结果 X线检查、HE染色显示术后2周时各组新骨形成极少,4、8周时骨粉/BMP/VEGF组新骨形成最多,骨粉/BMP组次之,单纯骨粉组最少。术后2、4周时,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细胞数目最多,单纯骨粉组最少,骨粉/BMP组居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单纯骨粉组CD31阳性表达较前增多,但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表达较4周时有所下降。结论 Bio-Oss骨粉复合BMP-2和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io-Oss骨粉及只复合BMP-2的效果。
贾赛雄杜水红欧春培吴迪李晓文喻林波
关键词:骨缺损BIO-OSS骨粉骨形态发生蛋白2
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3~11月门诊收治的338例骨折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日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17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162例,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复位时使用止痛药情况、复位成功率、术后3d肢体肿胀情况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使用止痛药情况、复位成功率、术后肢体肿胀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施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使用止痛药情况、肢体肿胀情况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而在复位成功率和满意度方面则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折手法复位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复位中的疼痛及术后肢体肿胀,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傅爱凤黄日妹易小青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法复位疼痛满意度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体外培养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周龄SD大鼠4只,获取原代骺板细胞后进行培养及鉴定。采集8周龄大鼠全血10 ml,制备PRF。实验分组:对照组在培养基中不加PRF;实验组在培养基底部加入PRF膜。采用CCK-8、划痕实验、硫酸糖胺聚糖含量(glycosaminoglycan,GAG)检测评价在PRF作用下细胞的增殖、迁移、生物学功能活性。结果PRF作用后48 h,CCK-8检测显示实验组增殖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作用24 h和48 h,划痕实验提示实验组伤口闭合度分别为(81.27±3.02)%、(97.60±0.89)%,较对照组(28.04±4.50)%、(45.68±2.44)%显著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RF作用24 h,与对照组相比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作用48 h,实验组的GAG含量为(102.45±4.11)μg/ml,与对照组(56.62±4.61)μg/ml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可以促进骺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还可以促进GAG的产生。
贾赛雄利春叶洪意侠翁启文吴迪龙海泉陈金仁
关键词:软骨细胞生长面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胞增殖动物实验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31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从2012年12月-2014年8月,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背侧及拇指桡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31例,皮瓣设计以拇指及大鱼际桡背侧掌背侧皮纹相交处的皮神经体表投影为轴线,以拇指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之间任意点为蒂部旋转点,切取皮瓣面积4.4cm×3.3 cm-2.5 cm×1.5 cm,其中21例行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创面内指神经断端吻合.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到25例,时间4-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吻合神经的皮瓣受区指腹两点分辨觉(2-PD)为7-10 mm,关节屈、伸活动无明显障碍,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手指功能,优良率90%. 结论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层次明确、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吴迪利春叶杨钦泰贾赛雄相文龙欧春培
关键词:拇指显微外科手术
腕管综合征8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研究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及如何更合理地使用这两种方法。方法84例腕管综合征,轻度型21例,中度型48例,重度型15例。非手术治疗45例,手术治疗39例。结果非手术治疗对轻度型、中度型病例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48%、85.00%,2。3年后部分轻、中度型病例的非手术治疗不能阻断病情发展,改手术治疗(5例)。重度型病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轻、中度型腕管综合征可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再行手术治疗。重度型病例选择手术治疗。
喻林波利春叶贾赛雄李晓文欧春培杨钦泰叶飞强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外科手术非手术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