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业

作品数:3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病理
  • 16篇免疫
  • 14篇临床病理
  • 14篇免疫组化
  • 8篇肿瘤
  • 5篇原发性
  • 5篇病理学
  • 4篇上皮
  • 4篇文献复习
  • 4篇临床病理观察
  • 4篇克隆
  • 4篇恶性
  • 4篇复习
  • 3篇肉瘤
  • 3篇组化研究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组化研究

机构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5医...
  • 1篇解放军第88...

作者

  • 34篇赵建业
  • 21篇张伟
  • 19篇巩丽
  • 18篇朱少君
  • 12篇韩秀娟
  • 12篇兰淼
  • 4篇刘小艳
  • 3篇姚丽
  • 3篇苏勤
  • 3篇陈宝军
  • 3篇樊代明
  • 3篇乔泰东
  • 3篇李爱宁
  • 3篇刘节
  • 3篇陈海琛
  • 3篇王姝妹
  • 2篇牟震先
  • 2篇胡家露
  • 2篇张学庸
  • 2篇肖光裕

传媒

  • 14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6篇198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中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和C-erbB-2癌基因的单克隆抗体对93例大肠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68例大肠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为61.8%。其中高分化腺癌组C-erbB-2阳性表达为4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表达为50%。低分化腺癌组阳性表达为81.2%;粘液细胞癌组阳性表达为85.7%。粘液细胞癌组和低分化癌组C-er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2组(P<0.01)。在已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C-erbB-2癌基因阳性表达为76.2%(32/42)。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为38.5%(10/26)。二者比较,C-erbB-2癌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C-erbB-2癌基因阳性表达为6.7%。10例慢性炎症和10例正常肠粘膜C-erbB-2则均为阴性。以上这些结果提示:C-erbB-2癌基因产物不仅可视为肿瘤的一种标志,而且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这证明C-erbB-2癌基因的检测对大肠癌的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刘节赵建业
关键词:大肠肿瘤C-ERBB-2癌基因
骶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克隆性及c-kit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骶骨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克隆性.方法:手术切除标本经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确诊后,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病变及病变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再进行c-kit基因外显子9、11、13和17的PCR扩增和测序.同时利用女性X染色体失活的嵌合性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克隆性检测.结果:光镜下瘤细胞主要为梭形,呈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或中性;细胞核杆状或长梭形,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CD117和CD34强阳性.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揭示c-kit基因外显子11有突变发生,而外显子9、13和17均无突变.克隆性检测结果示GIST为单克隆性病变.结论:GIST是肿瘤性病变;发生于骶骨的GIST的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来确诊,并行c-kit基因扩增的检测以及测序进一步证实.
巩丽赵建业李艳红张力韩秀娟刘小艳朱少君张伟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骶骨C-KIT基因克隆性
痰细胞浓集机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1989年
痰细胞浓集检查法(以下简称浓集法)对肺癌细胞学诊断具有肯定的意义。本文介绍自行研制的痰细胞浓集机应用于痰脱落细胞浓集检查的结果,并与痰直接涂片法(以下简称直接法)对比,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对象及方法对象:1987年4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癌收住院的患者,经有关检查有明确组织学和(或)
彭长福唐敏章王睿杨淑杰赵建业
鼻腔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鼻腔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鼻腔的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病变主要由片状、巢状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核分裂罕见,血管比较丰富,部分区域呈乳头状;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少数细胞表达SM-A。结论原发于鼻腔的血管球瘤很少见,发生于指末段时容易诊断,而发生于鼻腔时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如类癌、血管外皮细胞瘤及垂体腺瘤等,诊断时应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巩丽李艳红张伟赵建业朱少君李爱宁苏勤
关键词:鼻腔血管球瘤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胰腺体部的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密集,弥漫分布,核深染,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α、Vim-entin,不表达CD45RO、CK、EMA、NSE、Syn、CgA、CD99、CD3。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极为罕见,临床诊断应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转移或白血病。
韩秀娟李艳红巩丽朱少君薛力刘小艳赵建业张伟
关键词:胰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附3例报道)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发生于食管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光镜下主要由小的间变性细胞构成,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染色质丰富,常较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K、NSE、Syn、CgA常为阳性。电镜检查还可查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非常差。
王姝妹李旭苗张伟朱少君巩丽赵建业兰淼
关键词:食管免疫组化电镜
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型和 18型早期蛋白E6及p5 3蛋白在宫颈癌 (CCa)中的表达 ,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 ,检测多种宫颈病变中HPV16 .18E6蛋白的表达及CCa中p5 3蛋白的表达。标本包括正常宫颈组织 40例 ,宫颈湿疣 44例 ,宫颈上皮肉瘤变 (CIN)Ⅰ~Ⅱ级 45例 ,CINⅢ级 41例 ,CCa 5 2例。结果 上述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18E6总阳性率分别为 :2 0 % ,7 1% ,2 2 2 % ,43 9%和 6 7 3% ,各病变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 (P <0 0 1) ;5 4例CCa中p5 3蛋白阳性者 6例 (11 5 % ) ,均为鳞癌 ,其中 3例伴有HPV16 .18E6阳性。结论 HPV16 .18型感染与CCa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关系密切 ,HPV16 .18E6单克隆抗体可作为检测HPV16 .18感染及CCa早期诊断的标记之一。本研究显示p5
张伟李艳红刘节苏勤赵建业
关键词:宫颈肿瘤P53蛋白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肿瘤相关抗原LIMA和MG_7-Ag的表达及与胃癌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1989年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间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部分人发现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可随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增高,如年龄的增大、慢性胃炎程度的加重等,认为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大。但也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是病理组织学上的渐进过程,其中以大肠型肠化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故把肠上皮化生视为癌前病变。本文应用从大肠癌中提取物制备的抗大肠型粘液单抗(Large Intestinal Mucin Antibody简称LIMA)
乔泰东樊代明陈宝军张学庸陈希陶牟震先胡家露赵建业Jeng Ma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胃癌免疫组化胃粘膜
21例粘液表皮样瘤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1989年
粘液表皮样瘤为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的命名、病理分型、良恶性的区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目前仍有分歧意见。我们收集(1970—1984)
肖光裕李春亚赵建业惠延平
关键词:病理分析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报道1例发生于颅内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成年男性患者,左侧肢体乏力伴下肢间断性抽搐半年,头颅MRI示右顶叶占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性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瘤细胞及散在分布的小岛屿状的软骨细胞灶构成,核分裂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软骨区表达S-100(++),不表达CK(-)、EMA(-)、NF(-)、GFAP(-)、NSE(-)、CD34(-)。结论:原发于颅内的间叶性软骨肉瘤极为罕见,诊断时容易误诊,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方面的结合,并且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兰淼
关键词: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