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传颂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管子》“四篇”的心论-以“智”为讨论核心
- 2014年
- 《管子》“四篇”把心灵的功能划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把较低层级的“心”比喻为储藏智慧的宫室,而较高层次的“心”即宫室所藏的智慧.《管子》“四篇”侧重于从政治实践的角度理解智慧的本质,并诉诸一个神秘莫测的概念-“精气”来解释智慧的来源,把“精气”视为智慧的超越性原则,把“心”视为智慧的个体性原则,把情感、欲望的扰动视为超越性智慧与个体之心之间的差异原则,把“德”视为克服情欲扰动的途径,亦即把“德”视为智慧的内化原则.《管子》“四篇”对“智”的探索,是中国古人解开智慧之谜的一次尝试.
- 路传颂
- 关键词:精气
- 自我修养与劳动——论《庄子》的反异化思想被引量:3
- 2013年
- 《庄子》把外在自然与人的内在自然的"人化"过程及其结果视为一种异化现象,因此希望通过"返本""归真"等方式纠正过分的"人化"过程。"返本"与"归真"是人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因而实质上也是一种"人化",但是,这种"人化"保留了人的内在自然所固有的尺度。《庄子》中所论及的艺术活动、工匠们的劳动也体现了"自然的人化",但是,这里所谓的"人"已是经过"返本""归真"的修养过程的人,因而《庄子》中的"自然的人化"不同于平常所谓的"自然的人化"。
- 路传颂
- 关键词:《庄子》自我修养
- 略论太虚与气的关系
- 2020年
-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是理解张载虚气关系论的关键语。按照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本体"即本然状态,太虚是气的一种存在状态;但也有学者认为"本体"是体用之体,或是西方哲学所谓的本体(substances),并认为太虚是高于气的独立存在。本文先结合文法分析捍卫第一种解释,然后指出第二种解释面临的问题。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常常被解释为:太虚是无形的,这是气的本然状态。这并不符合语法。
- 路传颂
- 关键词:太虚文法分析西方哲学本体无形
- 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对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
- 当代社会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家不遗余力地探讨“天人之际”,为当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智识资源;西方哲学对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同样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庄子与康德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具有...
- 路传颂
- 关键词:庄子逍遥
- 文献传递
- 自然与自由——庄子与康德的两种思路
- 当代人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庄子与康德对人与自然、自由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在东西方各自具有典型性。康德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自然仅仅是表象;自然遵循于因果必然性,人的感情、欲望、偏好属于自然世界,而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却...
- 路传颂
- 关键词:庄子自然观
- 文献传递
- 儒家意识形态再生产和“自得”主体的诞生
- 2016年
- 为避开儒家思想立场,更客观地把握陈献章"自得"这一重要概念,借鉴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某些思想洞见,通过中西认识论的比较,分析"体认""贵疑"和"自得"几个关键词。研究认为,"体认"是用儒家意识形态解释、塑造个人的生活体验;"贵疑"是召唤个体抛开书册,获得与儒家思想的真切认同;而"自得"标志着儒家意识形态主体的诞生,即一个把自我视为儒家价值观的独立源泉,并自由地臣服现实秩序的主体。
- 路传颂
- 关键词:陈献章自得体认意识形态
- “行为”还是“情感”:论“逍遥”的含义被引量:1
- 2012年
-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逍遥"一词意为漫步、散步等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情感状态,甚至认为"逍遥"在语境中带有伤感色彩。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把"逍遥"在语境中的引申含义都还原为词源学上的本义,并且混淆了语境的情感色彩与"逍遥"一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在先秦文献中,"逍遥"主要的引申含义是游戏、游玩,不能还原为单纯的散步、漫步,《庄子》则对"游戏"含义进一步引申,明确地用该词意指闲适、自得的情感状态。
- 路传颂
- 关键词:情感逍遥《庄子》
- 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
- 2011年
- 当代人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与康德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具有典型性。康德希望通过美学统一人的认知与意志,通过道德目的论以及人的实践活动来统一自然与自由。庄子主张人应该尊重自然,并认为可以美的生存方式体验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康德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工营造的道德世界,庄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态社会。
- 路传颂
- 关键词:庄子
- 庄子与康德论美、崇高及天人关系
- 2016年
- 一般认为,康德的自然观代表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对待自然的工具理性态度,主张人对自然的统治、主宰权利。近年来,有一些学者提出康德的美学理论为环境伦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还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庄子与康德都是试图通过“美”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此来说,庄子思想与康德哲学有许多可以对话交流的地方。但是,相比庄子而言,康德仍然没有给予自然应有的尊重。
- 路传颂
- 关键词:天人关系康德哲学德论庄子思想环境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