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世靖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角膜
  • 9篇膜炎
  • 9篇角膜炎
  • 6篇眼部
  • 4篇敏感性
  • 3篇眼感染
  • 3篇真菌感染
  • 3篇致病
  • 3篇视力
  • 3篇视力下降
  • 3篇显微镜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结膜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3篇激光
  • 3篇儿童
  • 3篇病原学
  • 2篇眼部真菌感染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恒普信...

作者

  • 35篇邓世靖
  • 30篇孙旭光
  • 25篇王智群
  • 19篇李然
  • 13篇罗时运
  • 9篇梁庆丰
  • 5篇白雪晴
  • 5篇侯文博
  • 4篇张阳
  • 3篇殷晓棠
  • 3篇王志昕
  • 2篇张小艳
  • 2篇徐亮
  • 2篇李炜炜
  • 2篇李建军
  • 2篇金秀英
  • 2篇黎黎
  • 2篇周玉梅
  • 2篇张丰菊
  • 2篇王宁利

传媒

  • 12篇眼科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5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眼底照相机外眼像的远程眼表疾病筛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基于眼底照相机外眼像在远程眼表疾病筛查中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9种眼表疾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每种疾病选出10例正常人外眼像作为对照组。方法对9种眼表疾病(结膜下出血、结膜炎、睑裂斑、翼状胬肉、角膜带状变性、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瘢痕、眼睑肿物)的远程筛查图像诊断标准进行测试。金标准选择门诊使用的裂隙灯照相机获得的外眼像。每种眼表病的40例受检者的两种照片分别由2位角膜病专科医师进行双盲诊断,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远程筛查图像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主要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结膜下出血、角膜带状变性、眼睑肿物眼底照相机外眼像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95%CI:92%-100%);翼状胬肉、角膜瘢痕、角膜炎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83%和83%,特异性均为100%。而睑裂斑、结膜炎、角膜营养不良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0%和63%,特异性分别为100%、80%和100%。除陈旧性角膜炎敏感性100%(95%CI:92%-100%)外,其余角膜炎的远程诊断敏感性均低于80%。结论结膜下出血、角膜带状变性、眼睑肿物可通过眼底照相机外眼像为基础的远程筛查模式进行诊断;而睑裂斑、结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炎的判定敏感性较差。
梁庆丰李然潘志强邓世靖李建军徐亮王宁利
关键词:眼表疾病
儿童眼部分离细菌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14岁以下儿童的眼部标本培养细菌的菌属分布.方法对1989~2000年送检的798份14岁以下儿童的眼部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G)染色分布、细菌菌属分布及随年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培养阳性的细菌250株,12年平均培养阳性率为31.3%,其中G+球菌127株,占50.8%;G+杆菌35株,占14%;G-球菌30株,占12%;G-杆菌53株,占21.2%.放线菌5株,占2%.培养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为18.0%,其次为棒状杆菌为12.4%,肠杆菌科为11.6%,微球菌属为9.6%,假单孢菌属为9.2%,淋病奈瑟氏菌为9.2%.结论儿童结膜标本细菌G染色特点及细菌菌属分布与全体人群差异较大,儿童结膜淋病奈瑟菌阳性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赵慧英李然王智群邓世靖张岩罗时运孙旭光
关键词:病原学儿童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孙旭光梁庆丰王智群邓世靖李然
本项目属于眼科基础及临床应用领域的研究。由于角膜手术的大量开展,特别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不断普及,术后并发性角膜感染已经成为眼科界高度重视的问...
关键词:
关键词:角膜炎分枝杆菌
眼部常见致病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测定
2009年
目的测定抗菌药物对眼部常见致病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旋氧氟沙星(LVF)、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FL)、妥布霉素(TOB)及氯霉素(CHL)对40株眼部分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各8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集菌法将细菌浓度提高到1.2×10^10克隆形成单位/ml,接种其于水解酪蛋白胨(MH)肉汤及胰酶大豆(TSA)培养基中,测定致病菌的MPC。采用SPSS11.0软件,计算出MIC范围、MPC范围、90%MIC和90%MPC(即MIC90、MPC90)、选择指数(MPC90/MIC90)及突变选择窗(MSW,即MIC90与MPC90之间的浓度范围)。结果LVF和TO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最低(4mg/L),CIP对绿脓杆菌的MIC90最低(0.25mg/L),LVF对其他3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90最低(分别为256.00、1.00、0.25mg/L);LVF对5种细菌的MPC90、MPC90/MIC90及MSW均最小。从整体趋势看出,CHL的MIC90最大,抗菌活性最弱;LVF的抗菌活性强,但对绿脓杆菌以CIP的抗菌活性最强。CHL和TOB的MPC90较大,防细菌突变能力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以LVF的防细菌突变能力最强。结论左氧氟沙星对眼部分离菌既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又有较强的防细菌突变能力。
梁庆丰王智群李然罗时运邓世靖孙旭光
关键词:抗药性微生物敏感试验抗菌药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角膜接触镜对SBK术后角膜神经再生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后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CSNFs)修复的影响,探讨IVCM在评价屈光手术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SBK术患者43例(86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2.75--10.00D,部分患者术前均配戴过软性角膜接触镜。将患者分为4组:组Ⅰ,戴镜时间≤5年,共10例;组Ⅱ,戴镜时间〉5-10年,共6例;组Ⅲ,戴镜时间大于〉10年,共4例;组Ⅳ(对照组),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共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IVCM观察CSNFs的密度、数量级弯曲度.并通过评分评价CSNFs再生速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不同戴镜时间患者角膜中央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2、1.947、0.821,P〉0.05),但配戴时间大于10年的患者神经密度和数量较低,弯曲度较高。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明显低于术前,弯曲度高于术前(t=6.150、-4.141、9.709,P〈0.01)。术后6个月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0-318、0.353,P〉0.05),但随戴镜时间延长,数量和密度下降,弯曲度增高;不同戴镜时间对SBK术后CSNFs再生速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73、8.806、5.364,P〉0.05),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大于10年患者术后3和6个月再生CSNFs进入角膜中央3mm区域的比例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对SBK术前后CSNFs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配戴可延缓术后CSNFs的修复。IVCM可客观、定量评价SB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邓世靖张丰菊郭宁侯文博孙旭光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角膜磨镶术角膜接触镜角膜
厌氧菌性角膜炎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梁艳闯孙旭光邓世靖王智群李然罗时运
关键词:角膜炎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感冒发热虹膜炎
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综合诊断及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20例(21眼)。方法所有患者均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角膜溃疡区刮片及培养,7例患者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0.04%洗必泰或0.04%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0.5%新霉素滴眼,同时联合局部角膜溃疡清创;对多次刮片阿米巴仍阳性或基质致密浸润迁延的12例患者,3例行角膜板层切除术,9例行角膜板层切除+羊膜移植术;对于药物及清创治疗效果不佳,溃疡接近角膜缘的3例严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主要指标视力、角膜刮片及培养、激光共焦显微镜下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观察结果。结果20例患者中,角膜外伤10例(50%),配戴角膜接触镜6例(30%),无明确危险因素4例(20%)。早期主要表现为上皮溃疡和角膜神经炎样改变,进展期为基质溃疡,环形浸润,可伴前房积脓。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5%(19/20)和70%(14/20)。7例患者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均发现阿米巴包囊,其中3例同时发现滋养体。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19天~8个月),治疗后其中9例患者(10眼)视力≥0.1。结论阿米巴性角膜炎需根据患者病史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角膜刮片的阳性率较高。角膜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病程。(眼科,2008,17:104-108)
张琛邓世靖王智群李然罗时运孙旭光
关键词:角膜炎激光共焦显微镜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培养阳性菌株681株,阳性率为31.25%,其中镰刀菌属394株(57.86%),曲霉菌属116株(17.03%)。培养阳性的标本中,角膜591株(86.78%)、房水29株(4.26%)、结膜22株(3.23%)、玻璃体22株(3.23%)、泪囊1株(0.15%)、其他16株(2.35%)。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发现,镰刀菌中368株对那他敏感(93.40%),曲霉菌中107株对伊曲康唑敏感(92.24%)。结论镰刀菌属及曲霉菌属仍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镰刀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
王志昕王智群罗时运李然邓世靖孙旭光
关键词:眼部感染镰刀菌属曲霉菌属药物敏感性
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特点及其睑板腺功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睑缘炎和睑板腺功能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2年1。10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睑缘炎患者84例(168眼)。方法裂隙灯下观察睑缘炎类型、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脂质排出难易度、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及病变范围,并进行评分。分析角膜病变特点及病变范围与睑缘炎类型及睑板腺功能的关系。主要指标睑缘炎类型、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脂质排出难易度和角膜病变范围。结果84例(168眼)睑缘炎患者平均病程(22.25±40.46)个月。其中前部睑缘炎1例(2眼),后部睑缘炎42(84眼)例,混合型睑缘炎41例(82眼)。其中65例(104眼)出现角膜病变。角膜周边或中周部上皮下或浅基质浸润44例(73眼,70.2%),角膜周边或中周部溃疡10例(15眼,18.3%),角膜云翳或瘢翳5例(8眼,7.7%),角膜点片状上皮混浊、糜烂3例(4眼,3.8%)。17眼(10.1%)角膜病变范围超过1/2角膜,10眼(6%)到达角膜中央,其中1例角膜中央融:解、变薄。与后睑缘炎相比,混合型睑缘炎角膜浸润和溃疡更多见(聘0.003);与无角膜病变者相比,有角膜病变者的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和睑脂性状评分均较高(t=-4.606和13.418,P=0.033和0.000)。结论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混合型睑缘炎更容易发生角膜浸润和角膜溃疡。睑缘炎患者是否合并角膜病变与睑板腺功能密切相关。
邓世靖王智群张阳孙旭光
关键词: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
厌氧菌性角膜炎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厌氧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改变,探讨其致病机制。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5只。方法新西兰白兔按每组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选取1只作为对照。向实验组的兔右眼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建模后5、8、12、17、23天进行临床表现评分,并取术眼角膜,分别进行角膜厌氧菌培养、组织病理学观察、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方法测定TNF-α、IL-8含量。主要指标组织病理学改变、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TNF-α及IL-8含量。结果兔厌氧菌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基质浸润,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后期出现角膜新生血管。炎症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在第8天和第17天出现两个峰值(500.0±164.3和665.0±28.1);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在第17天分别增加至118.0±17.2及60.5±13.0。角膜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呈阳性,CD4+表达持续强于CD8+表达。角膜内TNF-α及IL-8含量在第5、12、17天分别为(21.99±4.56)pg/ml和(22.39±4.20) pg/ml、(9.32±2.89)pg/ml和(8.10±7.24)pg/ml、(20.72±8.20)pg/ml和(22.48±11.33)pg/ml。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及TNF-α、IL-8参与了厌氧菌性角膜炎的炎症反应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眼科,2007,16:357-360)
梁艳闯王智群李然罗时运邓世靖孙旭光
关键词:角膜炎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