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美芬

作品数:3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新生儿
  • 9篇手术
  • 9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8篇外科
  • 7篇结肠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细胞
  • 6篇巨结肠
  • 5篇婴儿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先天性巨结肠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幽门环肌
  • 3篇切开

机构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邢美芬
  • 23篇徐小群
  • 18篇耿其明
  • 7篇刘继炎
  • 6篇杨晓帆
  • 6篇季晓辉
  • 5篇王慧娟
  • 5篇顾镭
  • 5篇李涛
  • 3篇楼跃
  • 3篇唐维兵
  • 3篇张戎
  • 3篇林刚
  • 3篇孙志达
  • 2篇姜朋涛
  • 2篇张明顺
  • 2篇耿昌平
  • 2篇谷兴琳
  • 1篇王卫文
  • 1篇姜玉章

传媒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江苏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IL-10及IL-12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IL-12异常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IL-10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26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18例志愿者的外周血(PBMCs),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上清中IL-10、IL-12水平;在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s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SLE血清、SLE血清+IL-10抗体,PHA刺激培养24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BMCs培养上清中自发产生和PHA刺激诱生的IL-10及IL-12P40水平均异常增高。然而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但血清IL-12P40水平、PBMCs培养上清自发产生的及PHA刺激诱生的IL-12P40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尽管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IL-12P40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水平呈正相关,但体外实验时,在PBMCs培养中,加入SLE血清,可显著抑制IL-12的产生,采用IL-10抗体中和掉SLE血清中的IL-10后,正常人或SLE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中IL-12可明显增多。结论:SLE患者IL-10及IL-12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血清水平与SLE活动性正相关;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SLE血清中IL-10可明显抑制IL-12的分泌,但在细胞因子网络环境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邢美芬刘晓华姜玉章王慧娟杨晓帆季晓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0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8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1999年
邢美芬徐小群
关键词:十二指肠闭锁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CD34+HPC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HPC纯度;比较GT(GM-CSF+TNF-α)方案和GTI(GM-CSF+TNF-α+IL-4)方案及GTI方案中TNF-α和IL-4不同时段加入对诱导培养产生的DCs成熟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纯度可达90%以上;将CD34+HPC按GT方案和GTI方案进行培养,均可诱导产生DCs,但经GT方案诱导的DCsCD14表达较高,CD80、CD86、CD83、CD1a表达不如经GTI方案诱导的高;而GTI方案中,以TNF-α0h加入、IL-448h加入诱导培养的DCs各表型表达相对较佳,并具有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CD34+HPC经过合适的培养体系能够诱导分化为功能性DCs,以GM-CSF与TNF-α0h加入、IL-448h加入的GM-CSF+TNF-α+IL-4方案更为可取。
顾镭邢美芬季晓辉孙志达杨晓帆王慧娟张明顺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共同作用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活化密切相关。在体内,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分化成熟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因子的参与作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和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共同作用下对CD34+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完全随机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6-05/2008-10在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外周血标本取自50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30例南京医科大学的健康志愿献血者。15份脐血标本取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健康足月顺产的新生儿,产妇及其家属均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无菌采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根据正常人血清中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采用百分位数法求得血清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95%参考值范围,并以浓度超过此范围为异常升高。取新生儿脐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设立6组,分别加入:正常对照血清、α干扰素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白细胞介素6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同时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α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6中和抗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外源性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正常对照者血清,各组血清体积分数均为10%,培养14d。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的表型,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
张戎邢美芬王卫文季晓辉顾镭杨晓帆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外科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外科处理的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18人,死亡6人,治愈率7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邢美芬徐小群耿其明唐维兵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
电视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
刘继炎徐小群邢美芬耿其明李涛
该课题对电视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进行了研究。采用从动物试验过度到临床应用,动物试验部分为“电视腹腔镜下幼猪胃壁浆肌层切开模拟婴儿幽门切开术”的训练,幼猪10例,第二阶段为“电视腹腔镜下婴...
关键词:
关键词:腹腔镜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IL-4+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同时在该体系中加入与SLE患者血清浓度相当的外源性IL-10(30 pg/m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型(CD14、CD11c、CD1a、HLA-DR、CD80、CD86和CD83),CCK-8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s分泌IL-12p40、IL-10和INF-γ水平。结果:30 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e derived-DCs,MDDCs)HLA-DR、CD80、CD86和CD83的表达以及I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姜朋涛邢美芬张戎孙志达杨晓帆王慧娟顾镭张缪佳季晓辉
关键词:IL-10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介绍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 2 0 0 0年 5月起行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2 5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6岁 ,平均 1.5岁。全部病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压力在 1.3 3~ 1.86kPa ,后于同一点置入内径 5mm腹腔镜 ,分别于左右下腹置入两只内径 5mm的操作钳 ,对准备切除肠管段肠系膜血管进行处理 ,肛门部的操作为改良Soave’s法 ,于齿环线上 0 .5~ 1.0cm水平结肠与肛管全层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最长 2 10min ,最短 12 0min ,平均时间 165min ,术后第 3天开始进食 ,住院时间 7~ 9d ,全部病儿术后无近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安全 ,损伤小 。
刘继炎徐小群邢美芬易军刘大林李涛耿其明林刚姜斌
关键词:腹腔镜巨结肠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胆汁淤积病因探讨被引量:1
1997年
徐小群耿昌平邢美芬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SLE患者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6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precursor cells,HPCs)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HPCs,GM-CSF+IL-4+TNF-α方案诱导其分化形成DCs。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和IL-6水平升高的SLE血清,并通过IL-6抗体的中和作用,观察IL-6对DCs分化发育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HLA-DR、CD80、CD86、CD83、CD1a),细胞增殖/毒性试剂盒(CCK-8)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s分泌IL-12、IL-10、IFN-γ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在高IL-6的SLE血清作用下,脐血CD34+HPCs可分化形成不表达IL-10、IFN-γ的DCs,其HLA-DR、CD80、CD86的表达上调,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但IL-12的分泌水平却有所下降。结论:SLE血清中显著升高的IL-6对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s的分化发育产生了异常影响,改变了DCs的特性,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和发展。
张戎邢美芬顾镭杨晓帆王慧娟姜朋涛季晓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IL-6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