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媛 作品数:77 被引量:14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和HPA基因型及其抗体特异性的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复合抗体诱发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HPA/HLA基因型及抗体特异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广州血液中心行血小板(PLT)配型的PTR患者中,6例同时具有HLA-Ⅰ类抗体和HPA抗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血液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患者HLA抗体及PLT特异性糖蛋白(GP)抗体,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患者HLA及HPA 1~17进行基因分型,根据HLA/HPA基因型和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实验(MAIPA)的抗体检测结果确认抗体特异性.结果 6例PTR患者的抗HLA-Ⅰ类抗体中,以抗HLA-A*2、-A* 11及-B* 40最为常见;PLT特异性GP抗体以GPⅡb/Ⅲa抗体阳性为主,占83.3%(5/6);经MAIPA PLT抗体特异性分析,3例(50.0%,3/6)患者存在抗HPA-3a抗体,2例(33.3%,2/6)患者HPA-3b抗体呈阳性,仅1例(16.7%,1/6)患者的HPA-5b抗体呈阳性.结论 临床上,对存在复合抗体的疑难PTR患者进行HLA/HPA基因型及其抗体特异性分析,能避免患者HLA/HPA抗体相应的PLT抗原输注,寻找与患者HLA/HPA基因型相匹配的献血者,可提高患者的PLT输注疗效,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邓晶 徐秀章 叶欣 王嘉励 夏文杰 邵媛 陈扬凯 丁浩强关键词: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 HLA抗原 RhD双群患者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附1例报道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1名配血困难的RhD双群(double population,DP)患者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解决其RhD血型鉴定及临床用血问题。方法用毛细管离心法分离患者红细胞,对近心端、远心端红细胞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RHD基因合子型,采用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RHD和RHCE基因型检测。结果血型鉴定的结果显示该患者血型为B型,RhD及RhCE的c和E血型抗原均为DP,直抗阳性,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显示血浆中含有抗-D;PCR-RFLP结果显示该患者RHD基因盒子型为D-/D-纯合子,即为RHD编码基因缺失型所致的RhD阴性;PCR-SSP的结果也显示该患者RHD编码基因外显子均缺失,RHD基因型为RHD*01N.01/01N.01,RHCE基因型为Ccee。结论本例患者在急救情况下输注了RhD阳性血液,之后被误判为RhD阳性血型,实则为RhD阴性血型。本中心在血型鉴定为DP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患者进行了Rh血型准确鉴定,为该患者的精准临床用血提供了依据。 邵媛 贾双双 莫春妍 廖志坚 温机智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关键词:RHD抗原 抗-D 交叉配血 单核细胞单层试验在预测IgG抗-M相关胎儿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是否能够用于IgG抗-M相关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预测。方法选取8例含有IgG抗-M的孕妇并采集血浆标本,其中有胎儿水肿等严重临床症状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各4例;8份血浆用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灭活,与M抗原阳性红细胞孵育致敏后,将致敏红细胞与单核细胞混合进行吞噬试验,同时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并计算吞噬率;采用t检验对2组吞噬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发生严重抗-M相关HDFN的孕妇的MMA吞噬率分别为15.37%、13.05%、9.17%和24.50%,均值为15.52%;检出IgG抗-M但未发生HDFN的孕妇,其MMA吞噬率分别为8.74%、11.07%、5.12%和6.23%,均值为7.79%,2组吞噬率无差异(P>0.05)。2组吞噬率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P<0.05)。结论IgG抗-M介导单核细胞吞噬的能力较低,提示抗-M导致胎儿水肿的机制可能并非红细胞被吞噬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因此体外单核细胞单层实验可能不适用于IgG抗-M相关HDFN的预测。对于检出IgG抗-M的孕妇,现仍需通过定期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来判断胎儿宫内贫血情况。 莫春妍 贾双双 朱思颖 姬艳丽 邵媛 廖志坚 罗广平 魏玲GPIV抗体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个例报告 叶欣 徐秀章 丁浩强 邓晶 夏文杰 陈扬凯 邵媛 王嘉励 付涌水与母源性HLA抗体相关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报道由母源性HL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法以4名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应用PCR-SSP的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HPA/HLA基因分型;借助Luminex检测平台进行HLA抗体特异性检测分析。结果 4名患儿及其母亲均未检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然而存在与胎儿父源性HLA抗原相对应的HLA特异性抗体。结论对临床上怀疑发生NAIT的胎儿,实验室血小板抗体检测除考虑HPA抗体外,还应考虑HLA抗体的因素。 邓晶 徐秀章 王嘉励 刘静 夏文杰 丁浩强 陈扬凯 陈大伟 邵媛 叶欣关键词:HLA抗体 HPA 血小板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LA抗体筛查和特异性分析初探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广州地区部分无偿献血者HLAⅠ、Ⅱ类抗体的分布及特异性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安全输血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方法随机收集无偿献血者标本368份,应用Antigen Tray-LATM和LAT1240检测HLA抗体,PCR-SSP方法检测阳性标本HLAⅠ、Ⅱ类抗原,并根据相应的抗原对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对男、女献血者HLA抗体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68名献血者中,13名HLA抗体阳性(3.53%)。HLA抗体出现以女性献血者为主,达到10.78%,均有孕产史,而男性献血者HLA抗体的出现频率仅为0.75%(P<0.05)。13份阳性标本中HLAⅠ类抗体阳性8份,且女性献血者也明显高于男性(P<0.05)。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PRA<20%占61.5%、PRA(20%~30%)占15.4%、PRA(30%~40%)占7.7%、PRA>40%占15.4%。抗体特异性分析,抗-A19(53.85%),抗-B40(30.77%),抗-DR4(30.77%),并且以复合性抗体为主。结论初步探讨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LA抗体分布情况,女性献血者的HLA抗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本研究为HLA系统引起的输血免疫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的建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邓晶 叶欣 夏文杰 徐秀章 丁浩强 陈扬凯 邵媛 王嘉励 付涌水关键词:HLA HLA抗体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基因频率分布的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基因的多态性及频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5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作HNA-1基因分型,计算HNA-1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将结果与国内外部分数据比较。结果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a、1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3、0.287,未发现HNA-1c等位基因;人群基因型以HNA-1aa(50%)纯合子和HNA-1ab(43%)杂合子为主要表达形式;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基因频率与浙江汉族、西藏藏族、大连汉族、西北回族、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出了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的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基础。 陈扬凯 夏文杰 邵媛 丁浩强 邓晶 徐秀章 王嘉励 叶欣关键词:粒细胞 基因频率 多态性 献血者 流式细胞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流式细胞血小板交叉配型(Flow-XM)的试验方法。方法对104名临床血小板输注>3次的患者作Flow-XM试验,同时采用经典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NIH-CDC)方法作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试验结果。结果血小板阳性检出率,Flow-XM试验为60.58%(63/104),NIH-CDC试验为26.92%(28/104)(P<0.01)。结论 Flow-XM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对原始结果全程质控,可使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实现了标准化。 王嘉励 邓晶 徐秀章 丁浩强 陈扬凯 邵媛 叶欣关键词:交叉配型 相关抗体 血小板 HLA抗体 CD36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2例 <正>目的对2例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Ⅳ抗体(CD36)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CD36抗原抗体分析。方法采用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进行抗体筛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6同种抗体,分析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的CD36抗原表达... 邓晶 叶欣 夏文杰 徐秀章 王嘉励 邵媛 丁浩强 陈扬凯文献传递 CD109表达量及保存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中国南方人群HPA-15基因型分布频率,研究血小板上HPA-15抗原表达量。寻找较好的血小板保存方法以维持HPA-15的高表达量,为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HPA-15同种抗体提供合适的供者血小板。方法 1)随机选取广州血液中心的健康血小板单采献血者109名,留取EDTA抗凝管全血。SSPPCR方法检测HPA-15基因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上HPA-15抗原表达量。2)另随机选取健康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67例,将每份血小板分为2份,1份重悬于EDTA-PBS中放于4℃保存作为检测组A,另1份留于血小板辫子中放于血小板振荡仪中作为检测组B,在d 0、1、2、3、7、14检测2组血小板上HPA-15的检测含量,比较2组HPA-15含量的变化。结果 1)109名随机健康献血者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是0.495和0.505。流式细胞术检测HPA-15抗原的MFI值的范围2.44-20.4,阳性率3.2%-86.7%。不同HPA-15基因型之间,HPA-15抗原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比较AB这2个组,随着测量时间点的推移,2组HPA-15的表达量均有降低,但检测组B中HPA-15的表达含量高于检测组A,且2组的MF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A-15a和HPA-15b的基因分布频率相近,HPA-15抗原表达含量整体水平偏低且个体差异性大。体外保存方式下,HPA-15的表达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4℃保存方式下HPA-15含量降解尤为明显。血小板振荡仪中保存血小板的方法为MAIPA检测HPA-15抗体提供更合适的血小板抗原。 邵媛 叶欣 徐秀章 夏文杰 王嘉励 丁浩强 邓晶 陈扬凯 刘静 陈大伟关键词: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