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建常

作品数:150 被引量:605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4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9篇地震
  • 41篇震源
  • 27篇震源机制
  • 26篇地震活动
  • 21篇震群
  • 18篇反演
  • 16篇双差
  • 16篇发震
  • 14篇震源参数
  • 14篇双差定位
  • 13篇应力场
  • 13篇裂带
  • 12篇断裂带
  • 12篇震源机制解
  • 12篇强地震
  • 11篇中强地震
  • 11篇小震
  • 10篇地震序列
  • 10篇断层
  • 9篇视应力

机构

  • 146篇山东省地震局
  • 2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2篇中国地震台网...
  • 9篇云南省地震局
  • 9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安徽省地震局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150篇郑建常
  • 32篇王鹏
  • 23篇李冬梅
  • 17篇赵金花
  • 14篇蒋海昆
  • 13篇徐长朋
  • 12篇冀东普
  • 11篇华爱军
  • 10篇曲均浩
  • 10篇林眉
  • 10篇刘希强
  • 10篇崔华伟
  • 9篇张正帅
  • 8篇侯海峰
  • 7篇曲延军
  • 7篇赵瑞
  • 7篇代磊
  • 7篇周翠英
  • 7篇李永莉
  • 6篇吕子强

传媒

  • 15篇地震地磁观测...
  • 13篇国际地震动态
  • 12篇地震
  • 12篇地震学报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7篇地球物理学进...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地震地质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5篇世界地震译丛
  • 3篇地震研究
  • 3篇高原地震
  • 2篇华南地震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2013年环...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建筑结构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6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双差法研究长岛震群震源区介质波速比
李冬梅郑建常张正帅赵金花崔华伟
关键词:双差定位波速比
双向压缩条件下非均匀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被引量:7
2006年
在双向压缩条件下,研究了一种非均匀断层模型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AE)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随侧向应力σ2的增大,断层破裂强度提高,自加载至破坏的时间延长,破坏形式由突发失稳逐渐转变为渐进式破坏.预制断层及其非均匀性对标本变形过程中AE空间分布图象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预制断层,特别是预制断层上的强度不均匀部位及高强度段落,控制着微破裂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破裂局部化均起始于断层上强度不均匀部位,随侧向应力σ2的增大,微破裂密集区域从预制断层强度不均匀部位逐渐扩展到整个高强度区段.侧向应力σ2的大小对AE时序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较低σ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突发失稳,失稳发生在微破裂活动“增强-平静”的背景之上;而较高σ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破坏前后AE频次持续增加,AER呈指数增长.σ2对b值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断层破坏表现为突发失稳时,b值在弹性阶段后期至弱化阶段显示出“前兆”性降低;而当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时,b值变化平稳.
蒋海昆马胜利周焕鹏侯海峰戴磊郑建常
关键词:B值
2013年山东乳山MS4.3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2013年10月1日起在山东乳山发生了M4.3级地震序列,此序列持续时间是该区域历史上最长的。利用山东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ML≥2的波形资料,对S波记录谱进行仪器响应、传播路径和场地响应的校正后,基于Brune模型,...
王鹏郑建常
关键词:震源参数地震矩应力降视应力
文献传递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山东乳山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即为重复地震的原则,识别了乳山震群的重复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时延法,计算分析了文登台和招远台这两个固定台站的走时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乳山震群的地震相似性很好,且震中位置较为集中,重复地震的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提高观测结果的时间分辨率;乳山震群中3次MS>4.0地震前均出现了短期的走时差低值异常现象,反映了乳山震群震源区在中强震前会出现短期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过程,可以为该区域的中强震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王鹏郑建常谭毅培
关键词:重复地震地壳介质变化
山东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山东地区2010—2012年6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鲁南网重力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每年的3月与8月,重力场存在反向变化,变化幅值相近;季节性变化与降水有关。
吕子强郑建常陆汉鹏韩海华王梅佟瑞清
关键词:重力场平差降水量
一种三维复杂地学模型中地震精确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复杂地学模型中地震精确定位方法,本发明涉及三维地学模型中地震定位方法技术领域。该三维复杂地学模型中地震精确定位方法将后续反射PmP波联合初至P波应用于定位方法中,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矩阵反演寻求全局最...
赵瑞郑建常崔华伟冀东普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被引量:83
2006年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蒋海昆曲延军李永莉郑建常华爱军代磊侯海峰
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图小波分析及其在海啸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2007年
试图利用小波变换在地震图开始部分检测长周期成分。分析了2004年12月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_w9.2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尼亚斯M_w8.7级地震的位移地震图。小波分析能够在S波到达台站前清楚地区分两次地震的长周期W震相的振幅。结果显示,2004年地震W震相的振幅明显更大。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识别具有引发海啸可能的巨大地震。
O. G. LockwoodH. Kanamori郑建常楼海
关键词:小波分析地震图海啸小波变换
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乳山地震近场区构造应力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乳山台阵和乳山台记录的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分析乳山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获得该区域应力环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乳山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和局部构造活动的双重影响,台站DSDC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近NW方向。结合地震序列展布方向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推测,该台附近存在近NW方向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可能为乳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台站BSTZ和CXZX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近EW方向,附近可能存在近EW方向的活动断裂。
苗庆杰高原刘希强曲均浩郑建常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构造应力
台风引起的重力扰动现象被引量:20
2009年
山东省泰安台LaCoste-PET型重力仪安装以来,出现了几次固体潮"脉动加粗"的情况.用高通滤波进行信息分离后发现,"脉动加粗"与2008年登陆我国最强的3次台风发生时间有很好的对应.烟台SSQ-2型倾斜仪表现出与重力仪同步"脉动加粗"的特征,泰安台JCZ-1型地震仪在台风发生期间也观测到了"纺锤形"振幅加大的情况,台风信号卓越周期为3—7s.分析结果表明,重力仪及倾斜仪的这些异常变化均是台风引起的扰动,"扰动"信号的频率、幅度在重力仪的监测能力内."扰动"的出现与台风发展强度、移动速度及地理位置有关.
王梅季爱东郑建常
关键词:重力仪倾斜仪地震仪台风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