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红

作品数:30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疗效
  • 4篇带状疱疹
  • 4篇疱疹
  • 4篇疗法
  • 4篇疗效观察
  • 3篇软膏
  • 3篇注射
  • 3篇光动力
  • 2篇多发性肌炎
  • 2篇药疹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症状
  • 2篇乳膏
  • 2篇湿疣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皮肌
  • 2篇皮肌炎

机构

  • 30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30篇郑晓红
  • 24篇曹鸿玮
  • 20篇王瑞
  • 17篇杨俊亚
  • 15篇王菲菲
  • 2篇韩景兰
  • 1篇于建斌
  • 1篇张江安
  • 1篇曹鸿伟
  • 1篇李振鲁
  • 1篇姜喜锋
  • 1篇李太红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8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菌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008年
韩景兰郑晓红李太红
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双黄连口服液
手足口病40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论:手足口病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发病人群,预后良好。临床上需与口蹄病、多形红斑、疱疹性咽炎鉴别。
郑晓红曹鸿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症状
艾拉光动力综合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艾拉光动力综合疗法(ALA-PTD)结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尖锐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ALA-PTD结合微波疗法,而对照组则行单一的微波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复发率为1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复发率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波联合ALA-PTD治疗尖锐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杨俊亚郑晓红王瑞
关键词:微波
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8在早期梅毒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究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早期梅毒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104例早期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临床分型分为Ⅰ期梅毒组33例、Ⅱ期梅毒组36例、早期潜伏梅毒组35例,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5名为正常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血清IFN-γ及IL-18进行检测,对比4组人群的血清IFN-γ及IL-18指标。结果3组患者IFN-γ与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以Ⅰ期梅毒组最高,分别为(231.6±19.7)ng/L及(86.4±7.1)ng/L,Ⅱ期梅毒组分别为(199.0±16.5)ng/L及(65.6±6.8)ng/L,两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IFN-γ及IL-18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IFN-γ与IL-18呈明显正相关(r=0.795,P<0.05)。结论 IFN-γ与IL-18在早期梅毒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随着患者梅毒分期进展而降低,其免疫应答由Th1优势型转为Th2优势型,免疫水平不断降低,预后较差;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与IL-18可作为确认其临床分型、指导用药、判断预后的有效手段。
王瑞曹鸿玮郑晓红杨俊亚王菲菲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早期梅毒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曹鸿玮郑晓红王瑞杨俊亚
关键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安全性
老年梅毒患者1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传统性传播疾病。我国梅毒患者以性活跃期的20~40岁年龄段高发,但近些年来,老年梅毒患者有增多趋势。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对于老年梅毒患者来说,其发病往往较隐匿,且常常无自觉症状,就诊治疗相对较晚,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故对老年梅毒患者作回顾性临床分析很有必要。
王瑞杨俊亚王菲菲曹鸿玮郑晓红
关键词:梅毒
阿昔洛韦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成人水痘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不同途径给药治疗成人水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56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成人水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剂,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阿昔洛韦注射液,观察两组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5.00±0.98)d和(7.89±1.40)d,对照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4.82±1.25)d和(7.46±1.37)d,两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1周痊愈率为53.57%,对照组的1周痊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片治疗无严重合并症的成人水痘有效、经济、安全。
王瑞曹鸿玮郑晓红
关键词:给药途径成人水痘
女阴假性湿疣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30例,年龄18~35岁,已婚25例,未婚5例。病程1d~2年。否认婚外性行为25例,有婚外性行为3例,无性生活史2例。皮损表现为小阴唇内侧,对称分布呈肤色或淡红色颗粒样丘疹,约1~2mm大小,表面光滑,形如鱼子,群集带状分布,互不融合。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同程度增厚,散在空泡细胞,基底层细胞形态及排列正常。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充血,周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女阴假性湿疣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无婚外性行为,在临床及病理上需与尖锐湿疣鉴别。
郑晓红曹鸿玮
关键词:女阴假性湿疣病理分析
MRI诊断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诊断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拟诊为PM/DM的76例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肌肉活检检查,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kinaes,CK)水平,观察皮肤损害情况;以EMG、肌肉活检、CK、皮肤损害情况联合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观察PM/D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76例受试者中,综合诊断呈阳性者58例,呈阴性者18例;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94.44%、84.21%、97.92%和60.71%。肌肉炎性水肿47例(61.84%)、皮下结缔组织水肿20例(26.32%)、肌筋膜炎32例(42.11%)、脂肪浸润肌肉萎缩5例(6.58%)。结论 MRI诊断PM/D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图像特点明显,且为无创检查,重复性好,对及早检出病变部位、指导后续病理活检有一定帮助。
王瑞王菲菲杨俊亚曹鸿玮郑晓红
关键词:MRI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光动力续接电离子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耐受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光动力续接电离子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耐受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60例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光动力续接电离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光动力疗法(PDT),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至2018年12月,以失访、死亡为随访终点事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评分,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无复发生存率(PFS)。结果①观察组人均治疗次数为(3.6±1.1)次,低于对照组的(4.1±1.1)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83);②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烧灼、疼痛、红肿、渗出,但灼烧、疼痛、红肿、渗出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随访时长、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续接电离子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得临床疗效获益优于单纯光动力治疗,且不增加耐受性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王瑞杨俊亚王菲菲曹鸿玮郑晓红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电离子治疗皮肤癌癌前病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