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洪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聚体
  • 6篇二聚体
  • 6篇D-二聚体
  • 5篇蛋白
  • 5篇血浆
  • 5篇血栓
  • 5篇凝血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抑制物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网织红细胞
  • 3篇小儿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抗凝
  • 3篇患者血浆
  • 3篇疾病
  • 3篇红细胞

机构

  • 2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作者

  • 21篇钟洪明
  • 6篇黄宇清
  • 2篇陈宁
  • 2篇吴丽瑟
  • 2篇林寿榕
  • 2篇林军
  • 2篇沈敏华
  • 2篇林好学
  • 1篇欧启水
  • 1篇朱顺强
  • 1篇江凌
  • 1篇陈淑萍
  • 1篇黄河
  • 1篇朱建辉
  • 1篇吴文红
  • 1篇江慧
  • 1篇许榕青
  • 1篇叶倩
  • 1篇叶德富
  • 1篇吴岚松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国外医学(临...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V/RDW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诊断贫血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各种疾病中度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和网织红细胞 (RET)参数的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2 0 0例各种疾病中度贫血患者MCV、RDW和RET参数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急性白血病、大出血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组MCV和RDW明显升高 ;在缺铁性贫血组RDW升高 ,但MCV降低 ;RET %除急性白血病和再障贫血组外 ,其余均偏高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MFR % )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HFR % )在各组贫血患者均显著升高。结论 MCV/RDW贫血分类法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指标 ,不仅有助于贫血的病因分析 。
钟洪明黄宇清黄河
关键词:贫血RDWMCV网织红细胞参数RET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游离TFPI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测定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free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含量,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AL患者,其中15例为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AL患者、30例为不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AL患者、15例AL缓解患者血浆游离TFPI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游离TFPI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白血病伴DIC的患者血浆游离TFPI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不伴DIC者(P<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血浆游离TFPI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检测AL患者血浆游离TFPI的含量能更好地对病情进行分析,作为判断AL预后的辅助指标有一定临床意义。
钟洪明许榕青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系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探讨其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法国STAGO公司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0例L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蛋白C、蛋白S、AT-Ⅲ、D-D值。结果LDVT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组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VT患者治疗前的蛋白C、蛋白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DVT患者治疗前的蛋白C、蛋白S均显著低于治疗后组(P<0.05)。LDVT患者治疗后组蛋白C、蛋白S、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VT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呈消耗性降低,经治疗可逐渐恢复正常。AT-Ⅲ与LDVT患者血栓形成无关。蛋白C、蛋白S、D-D是LDVT患者诊断与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钟洪明朱建辉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蛋白C蛋白SD-二聚体
肾病综合征中血浆vWF、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肾炎型)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在高凝状态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60例NS患者vWF、D-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肾炎型)中的vWF、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vWF、D-D的检测对确定NS的高凝状态有意义。
黄宇清钟洪明张旸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WILLEBRAND因子D二聚体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例肝脏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D-二聚体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是肝病患者疾病发展的敏感性指标,而凝血因子Ⅸ活性可能只是反映肝癌疾病的敏感指标。
钟洪明黄宇清曾荔山
关键词:抗凝血酶III因子IX肝疾病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各种疾病贫血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6
2004年
钟洪明黄宇清林秀华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参数贫血血液分析仪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肾病综合征(NS)存在高凝倾向,病人容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有价值的指标.为了解小儿NS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我们检测了44例小儿NS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钟洪明沈敏华吴岚松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二种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钟洪明江凌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显微镜计数
福州市573例中老年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布状况。方法 :对福州市 5 73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 6项指标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中老年健康人男女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 (P<0 .0 1) ;较之正常成人组男性 6 0~ 6 9岁 ,70岁以上组血浆粘度、血沉显著升高 (P<0 .0 1) ;女性 6 0~ 6 9岁 ,70岁以上组血沉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沈敏华钟洪明吴文红林寿榕
关键词:中老年人体检血液流变学
50例消化系肿瘤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研究
1998年
近年来凝血、纤溶指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报道较少.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50例肿瘤患者血浆中凝血与纤溶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消化系肿瘤所致凝血亢进与纤溶亢进的机制.
钟洪明余喜然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凝血纤溶指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