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琪

作品数:21 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污染
  • 4篇污染源
  • 4篇环境空气
  • 4篇PM
  • 3篇连续监测系统
  • 3篇PM2.5
  • 3篇CEMS
  • 2篇烟气
  • 2篇在线监测
  • 2篇质控方法
  • 2篇评价指标
  • 2篇自动监测
  • 2篇污染源烟气
  • 2篇颗粒物
  • 2篇监测仪
  • 2篇固定污染源
  • 2篇光谱
  • 2篇发生器
  • 2篇
  • 2篇采样

机构

  • 21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上海华川环保...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杭州市环境监...
  • 1篇中国环境保护...
  • 1篇天津计量监督...
  • 1篇天津同阳科技...
  • 1篇杭州泽天科技...

作者

  • 21篇钟琪
  • 13篇王强
  • 13篇杨凯
  • 8篇周刚
  • 6篇张杨
  • 5篇迟颖
  • 3篇赵金宝
  • 3篇梁宵
  • 1篇滕恩江
  • 1篇孙凯
  • 1篇沈建东
  • 1篇何曦
  • 1篇陈斌
  • 1篇陈烨
  • 1篇李铭煊
  • 1篇许秀艳
  • 1篇张海洋
  • 1篇陈文亮
  • 1篇王文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分析仪器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电力科技与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需求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结合我国"十二五"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要求和当前国内外相关监测管理现状,研究分析了适合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的仪器系统结构和技术特点,进而从系统采样预处理技术和分析测量技术两方面,提出了符合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特点的发展需求.
王强周刚钟琪赵金宝杨凯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
CEMS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技术现状被引量:5
2017年
概述了国内现有CEMS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类型、原理,从光源、气室、滤光部件、检测器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内现有CEMS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技术现状,并对影响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张杨孙凯钟琪
关键词:检测器
大气环境中氧化基体对VOCs测定的影响
2025年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种类多,活性强,部分VOCs在采样、分析过程中会与大气中的氧化基体发生反应.为研究大气中氧化基体对VOCs测定的影响,选择苏玛罐与KI小柱联用,采集去除氧化性基体的样品,与未去除氧化性基体的样品比较,探讨大气中氧化性基体对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氧化性基体的样品定性检出的化合物种类多,共定性检出110种化合物,未去除氧化基体样品定性检出的化合物种类少,共定性检出40种化合物;氧化基体的存在影响VOCs的浓度和组成,去除氧化基体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为144.8 nmol·mol^(−1),其中烷烃为体积分数最大的组分,占81.9%,其次是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有机物,分别占7%、6.5%、3.2%和1.4%,未去除氧化基体TVOCs平均浓度为32.5 nmol·mol^(−1),其中烷烃、氯代烃占比最高,分别占38.9%和37.5%,其次是芳香烃、烯烃和含氧有机物,分别占11.5%、6.5%和5.6%.大气中氧化性基体影响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理论计算值及对OFP贡献优势物种的判断,去除氧化性基体样品的OFP高(平均值254.1μg·m^(−3)),各物种对OFP贡献大小的顺序为烷烃(67.5%)>烯烃(22.8%)>芳香烃(9.5%)>含氧有机物(0.2%);未去除氧化性基体样品的OFP值低(平均值44.6μg·m^(−3)),各物种对OFP贡献大小的顺序为芳香烃(40.0%)>烯烃(30.6%)>烷烃(28.7%)>含氧有机物(0.8%);去除氧化基体样品的OFP高于臭氧实测浓度,且与臭氧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未去除氧化性基体样品的OFP值低于臭氧浓度,去除氧化性基体后采集的样品更符合大气VOCs的真实状态,未来大气VOCs监测,采样时应考虑联用KI小柱去除大气中存在的氧化基体.
曹方方石敬华钟琪陈烨张凤菊由希华梁宵许秀艳李红莉许杨
关键词:臭氧
自动二级热脱附-单色谱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前驱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国内日益突出的臭氧污染问题,研制了基于二级热脱附-单色谱柱-气相色谱/质谱(GC/MS)原理的臭氧前驱物自动监测系统,并评价了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56种臭氧前驱物在单根色谱柱上能实现较好地分离分析,各目标组分检出限均低于0.15×10-9 mol/mol,精密度RSD小于3%,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95以上。仪器的性能,如保留时间的稳定性,满足环境空气长期自动监测和目标物定性识别要求。
杨建虎李少华钟琪崔延青王强高超
关键词:GC/MS自动监测
新型大气颗粒物自动换膜采样装置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对于环境治理和执法十分重要,其测量准确性与采样精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的采样器大多是单膜采样器,存在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和测量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位方式的空气颗粒物自动换膜采样装置,实现了长时间的空气颗粒物的稳定连续采样。其中,自动换膜机构设计有效提高了换膜的准确性,分离切割器能够对特定粒径的粒子进行有效筛选,温控模块保证了采样器在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工作稳定。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工位设计方式的自动换膜采样器测量精度达到国家标准,仪器长期运动稳定。新型大气颗粒物自动换膜采样装置有助于我国大气颗粒物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设备开发。
钟琪王文王哲陈文亮
关键词:空气颗粒物机械臂
固定污染源烟气湿度测量质控方法和连续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杨凯王强周刚刘德允钟琪
该项目属环境监测领域,主要科学技术内容包括:(1)针对中国固定污染源烟气湿度的各种测量方法,通过在多个不同湿度现场的测试比较,研究了不同原理湿度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差异。(2)结合中国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高湿、高颗粒物以及强腐...
关键词:
关键词:污染源自动监测仪器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该课题主要针对现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方法展开研究,包括采样及分析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结合地方监测站多年现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污染源颗粒物测定方法中存在的不明确、未量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这些影响因素。
周刚梁宵钟琪迟颖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影响因素
提高TEOM数据准确性和有效率的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光散射组件的辅助方案。实测结果表明:两者结合可以提高仪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率,增强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仪器更加"皮实耐用"。
李金平李虹杰李恺骅张杨张冲钟琪
关键词:振荡天平光散射异常值有效率
美国NIST元素汞发生器的基准溯源传递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综述了美国NIST元素汞发生器的基准溯源传递方法,通过在输出的汞标准气体中混合加入已知高纯度的201Hg0气体(201Hg2+标准溶液还原雾化),并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D ICP/MS)测量加标后201Hg/202Hg同位素丰度比例,计算出待溯源元素汞发生器输出的Hg0质量浓度。该过程实现了从元素汞一级标准物质SRM 3133到201Hg2+标准溶液,再到元素汞发生器输出标准气体的溯源传递,完成了从NIST元素汞基准到仪器供应商生产基准的一级溯源传递,为建立符合我国需求的元素汞溯源传递方法和形成元素汞发生器溯源传递能力提供借鉴。
王强周刚钟琪杨凯白勇田英明
关键词:NIST质谱法
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的长光程仪器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的应用
2017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的高灵敏长光程环境空气监测仪器,对其进行了实验室性能测试,并与点式化学发光法仪器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长光程仪器的NO、NO_2和NH_3的零点和量程漂移均小于±1%F.S./24 h,示值误差均小于0.5%,重复性小于1%,稳定性小于±2.5%。现场比对测试结果表明,长光程和点式仪器对NO和NH_3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NO2测量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存在一定差异。
钟琪王强
关键词:长光程化学发光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