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雅君
- 作品数:25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物联、互联灾害大数据与应急预防研究
- 2020年
- 为实现多灾种、灾害链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预防,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大数据信息特征类型、灾害信息数字化和灾害云的特征,讨论自然灾害大数据的应急预防,提出基于物联-互联灾害大数据和灾害云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1)在组织架构上将专业减灾与群测群防形成统一体;制度上实现防灾减灾,人人有责,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既是综合防灾减灾的贡献者,又是安全防护的受益者,生命和财产的受保护者。(2)实现政府应急部门、专业防灾减灾事业和科研单位一体化,实现政府、企业、社区(乡村)和个人灾害安全信息综合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 刘思齐黄萍陈刚毅陆雅君
- 关键词:灾害信息大数据应急管理
- 成都雷暴的数字化特征分析预测方法研究
-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雷暴的发生不仅对电力、交通、通信及建筑物等产生影响,也给人类生命带来危害,因此,雷暴的预测必须要完善,同时对雷暴的预报也是当前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采用信息数字化V-3θ结构图分析方法...
- 陈刚毅刘莹陆雅君刘小渝
- 关键词:雷暴超低温数字化
-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数字化特征分析
- 2008 年1 月中旬至2 月初,中国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灾害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准确预测成为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对此次灾害,气象工作...
- 陆雅君陈刚毅
- 关键词:稳定性信息数字化冰雪灾害结构信息
- 一种基于北斗水文监测通信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北斗水文监测通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发送单元、北斗通信系统、北斗地面数据接收器、数据解析单元、数据输出装置、双膜自动转换系统、GSM通信系统及供电模块,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的输入端...
- 花海安陆雅君钱传明洪刚卢昌红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构建研究
- 利用2001-2009年3-10月逐日4次1°×1°NCEP FNL分析资料计算了各时刻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d滑动平均值,建立了对流参数库.根据“邻(临)近”原则,在大量历史个例的基础上,对安徽省雷暴、大风、...
- 陆雅君花振飞李劲朱鹏飞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 城市暴雨的细化预测实例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提高暴雨预测准确率和降低城市暴雨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使用大气探空和自动气象站1次/分钟的观测资料,以"信息确定性"和"时间不占有物质维"的观点,采用非规则信息数字化分析方法,对城市暴雨预测进行实用性分析。结合2004年6月29日至30日成都地区的暴雨实例,通过将复杂的数量信息转化为方位角的相空间结构信息,对暴雨发生前后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分别进行相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相空间图配合V-3θ结构图能够对城市暴雨进行细化预测。
- 陆雅君陈刚毅张静陈明轩
- 关键词:防灾减灾城市暴雨相空间
- 减灾、防灾与'给能量留有空间'的对策问题
- 根据欧阳首承提出的"搅动能守恒定律"揭示的能量不能脱离物质,而必须给能量留有空间的理论,论述了能量空间与自然灾害和灾变动力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给出了能量空间在灾后重建工程、防洪减灾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的...
- 陈刚毅陆雅君刘思齐
-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后重建
- 基于V3-θ图分析灾害天气过程中云的特征
- 2017年
- 云的特征与变化(特别是垂直结构特征和演变)对天气、气候、环境及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L波段探空及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V-3θ结构图法,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不同云系的垂直结构特征,并对暴雨、暴雪等天气过程中云系的结构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实例研究。发现V-3θ结构图不但能够显示出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还能通过热量、风场、水汽等的配置较好地预测出云的变化发展趋势,对重大天气过程和降水的分析预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和实用价值。
- 陆雅君花振飞陈刚毅
- 关键词:探空灾害天气
- 一种水位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位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包括视频接口模块、计算机分析模块、参数模块、网络控制模块、视频分析报警单元以及用于向上述模块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视频接口模块分别与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分析模块相连接,所述视频分析报...
- 花海安陆雅君钱传明洪刚卢昌红
- 文献传递
- 信息数字化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鉴于地震是变化事件而展示信息变化的过程性,本工作对"5.12"汶川8.0级地震和2011年3月23日茂县4.0级地震相继按地热的变化信息和"时序性"变化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展示了地震前后信息变化的过程性(演变)的特征(差异性),为改善地震预测或预防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地热"可以作为地震分析、预测的重要信息。
- 陈刚毅陆雅君徐水森黄闻欧阳首承
- 关键词:非规则变化信息数字化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