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霁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对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18例,设为胃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病理诊断为胃息肉者75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分别为胃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水平。观察胃癌患者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其诊断和预测2年内存活率的效能。结果胃癌组血清miRNA-128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息肉组(q=26.388,P<0.01)和健康对照组(q=32.195,P<0.01),手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t=14.321,P<0.01),胃息肉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7.198,P<0.01);而胃癌组血清miRNA-128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胃息肉组(q=211.148,P<0.01)和健康对照组(q=249.984,P<0.01),手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t=15.139,P<0.01),胃息肉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q=38.232,P<0.01)。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水平对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8.8%,特异性为97.3%,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个指标miRNA-128a(Z=3.436,P<0.01)和miRNA-128b(Z=2.658,P<0.01)。胃癌患者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病例随访2年,胃癌存活组血清miRNA-128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当其>98.47 fmol/L,预测2年内出现死亡的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81.8%,曲线面积为0.889。而存活组的血清miRNA-128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当其≤94.86 fmol/L,预测2年内死亡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为81.8%,曲线下面积为0.93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miRNA-128a和miRNA-128b有助于胃癌诊断,对2年内出现死亡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周琨 陆霁 殷晓星 董冰 徐晗 李龙至 马保金关键词:胃癌 微小RNA 定量RT-PCR 预后 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梗阻性黄疸的胆道细菌变化,探讨梗阻性黄疸与胆道感染的关系,以期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法:选取9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1%,共检出243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梗阻性黄疸性质、梗阻时间、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与胆道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年龄、梗阻时间、白细胞、TBIL、ALP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梗阻时间、白细胞、TBIL、ALP对梗阻的良恶性鉴别具有意义。胆道梗阻性质、梗阻时间、TBIL和ALP是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胆道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陆霁 蔡建珊 孙强 马保金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胆道感染 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老年乳腺良性病变者40例以及老年体检中心正常人群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选人群的Treg水平并比较;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将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比较Treg差异;对乳腺癌患者检测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CA153),并比较Treg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乳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乳腺癌组患者的Tre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间Tre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reg水平在肿瘤≥2 cm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高于<2 cm患者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上,Ⅲ、Ⅳ期组Treg水平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eg阳性率43.33%,CA125阳率为21.67%;CA153阳性率为23.33%,Treg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与CA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抑制了抗肿瘤功能,与乳腺癌患者的分期进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提示其可以作为乳腺癌预测的一项指标。 殷晓星 周琨 陆霁 董冰 徐晗 马保金关键词:老年 乳腺癌 调节性T细胞 病理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2013年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主要是指肠系膜上动/静脉的缺血性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流灌注不足或回流受阻导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本类疾病临床发病率低,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且病情复杂,易漏诊、误诊,诊治不及时则出现肠坏死、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陆霁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系膜 肠系膜缺血 肠坏死 腹部手术史 肠吻合术 小肠梗阻 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88例LCBD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胆道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术后一期缝合为观察组48例,T管引流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以及住院时间并分析。结果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T管引流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胃肠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出现胆漏2例,残留结石1例,无结石复发;T管引流组出现胆漏1例,残留结石3例,无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周琨 陆霁 马保金关键词:腹腔镜 胆石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54例,其中接受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的患者分别为26例和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EN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改善评分均优于TPN组,住院天数(18±4 d)、住院费用(25114±852元)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4%)均低于TPN组[分别为(26±6 d),(36501±1250元),4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较全胃肠外营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且无肝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等并发症危险。 陆霁 周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