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多学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心肌
  • 6篇动脉
  • 6篇型心
  • 6篇血管
  • 5篇心肌梗死
  • 5篇介入
  • 5篇梗死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血栓
  • 4篇起搏
  • 4篇基因
  • 4篇肥厚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心肌病
  • 3篇血管紧张
  • 3篇血管紧张素
  • 3篇血管紧张素原
  • 3篇血管紧张素原...

机构

  • 18篇亳州市人民医...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毫州市...

作者

  • 22篇陈多学
  • 10篇卜令同
  • 10篇江荣炎
  • 8篇吴桥
  • 4篇王敏
  • 4篇汪慧敏
  • 3篇王爱玲
  • 2篇孔德华
  • 2篇蒋爱清
  • 2篇耿旭影
  • 2篇杨光耀
  • 1篇韩燕如
  • 1篇董松武
  • 1篇余元勋
  • 1篇程丽芳
  • 1篇李谦
  • 1篇张辉
  • 1篇夏林虎
  • 1篇李雪芹

传媒

  • 4篇安徽医药
  • 3篇安徽医学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二尖瓣环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与二尖瓣环钙化及其二尖瓣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1例,根据图像分析,分为二尖瓣环钙化(MAC)组(62例)及正常组(69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清脂蛋白a、肌酐、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服用他汀史等。比较2组临床基本资料及发生二尖瓣狭窄及反流的差异,分析MAC的危险因素及MAC引起的相关二尖瓣疾病的风险。结果二尖瓣环钙化组及正常组的LDL-C、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升高是M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95%CI:1.002~1.490,P=0.008)。重度MAC组与正常组、轻度MAC组、中度MAC组患者的L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组及正常组二尖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6%(5/62)vs.1.45%(1/69),P=0.165],但MAC组比正常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高[17.74%(11/62)vs.4.35%(3/69),P=0.013]。结论Lp(a)水平升高是二尖瓣环钙化的危险因素之一,MAC可能增加二尖瓣反流风险,建议对MAC患者应注意监测Lp(a)并加强控制Lp(a)水平,控制Lp(a)水平可能对预防二尖瓣环钙化及其相关二尖瓣疾病的发生具有潜在意义。
潘路华朱明利陈多学涂胜
关键词:血清脂蛋白A二尖瓣反流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非对称性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异质性和外显率不全使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变得复杂化,有关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M235T多态性影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和表型相互关系的...
陈多学
关键词: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病理分析
文献传递
选择性血栓抽吸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的75例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特点,血栓抽吸过程和手术结果及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和出院后1个月的临床随访情况。结果抽吸后血流明显改善69例,抽吸无效6例,并发症4例。有效率92%,并发症发生率5.3%。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性血栓抽吸安全有效。
陈多学杨光耀卜令同江荣炎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清膜联蛋白A1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水平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与早发AMI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早发AMI患者(年龄≤40岁)107例,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STEMI组(n=68)、NSTEMI组(n=39),选择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正常,且无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病史者(年龄≤40岁)作为对照组(n=40)。收集一般资料,检测3组对象血清AnxA1水平,分析AnxA1水平与STEMI组、NSTEMI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AnxA1对早发AMI的诊断效能。结果STEMI、NSTEMI组患者血清Anx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高于STEMI组患者(P<0.05)。血清AnxA1水平与STEMI组患者(r=0.813,P<0.05)、NSTEMI组患者(r=0.832,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1诊断早发AMI的AUC为0.872(95%CI:0.803~0.941,P<0.05),诊断灵敏度为94.39%,特异度为70.00%。AnxA1鉴别STEMI和NSTEMI的AUC为0.690(95%CI:0.585~0.783,P<0.05),诊断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68.90%。结论血清AnxA1水平与早发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对早发AMI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梁潇陈多学江荣炎刘祥
关键词:心肌梗死膜联蛋白A1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桡动脉
房室分离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年轻患者1例
患者闫某某,23岁,女性,因反复发作性晕厥10余年,再发1天于2011.11-12 15:00急诊入院。近10年来不明原因下反复晕厥3次,一直未予正规诊治。12天前因孕足月临产住我院产科,产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
陈多学吴桥江荣炎
关键词:房室分离尖端扭转性室速临时起搏器剖腹产
冠心病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究合并冠心病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对应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经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随机分为开发集146例、检验集73例。随访统计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开发集中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患者分别纳入结局不良组(n=32)、结局良好组(n=114)。比较开发集、检验集及开发集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及预后预测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开发集、检验集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不良组高尿酸血症、CONUT评分、UAC、SYNTAX评分、院外依从性不良构成比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LVEF低于结局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合并高尿酸血症、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高、SYNTAX评分高、院外依从性不良是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561(1.272~5.155)、2.309(1.292~4.126)、3.048(1.360~6.831)、2.179(1.323~3.58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532(0.353~0.801)]。基于开发集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开发集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 0.867~0.960),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860,预测模型预测检验集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4(95%CI 0.812~0.960),敏感度为0.900,特异度为0.830。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CONUT评分高、SYNTAX评分高、院外依从性不良是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高是其保护因素,以上述因素为依据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时具有良好的效能。
李雪芹孙振峰涂胜陈多学朱明利
关键词:冠心病预后
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血管血流与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江荣炎蒋爱清吴桥卜令同陈多学王敏
关键词:替罗非班
不同起搏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右室间隔起搏及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曾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3例,其中右室间隔起搏组共32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共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较右心室间隔部组升高(P<0.05);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更能保证心室正常的电活动顺序,且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
梁潇陈多学孙振峰
关键词:室间隔起搏心肌收缩心室重构利钠肽
心电图类似左主干病变的中间支病变2例被引量:1
2022年
病例1患者,男性,46岁。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突发胸闷胸痛40分钟于2021年5月12日12:35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6mmHg,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痛苦貌,无紫绀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分,心律齐,心音中等强度,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反跳痛。12:42,急诊床边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Ⅱ、aVL、aVF和V2-V6导联ST段压低大于0.1mV,T波倒置或双向,aVR导联弓背向下型抬高大于0.2mV,V1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大于0.1mV.
陈多学任飞夏林虎潘路华
关键词:心电图左主干回旋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