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宏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传能
  • 5篇NE
  • 4篇原子
  • 4篇分子
  • 4篇分子束
  • 4篇
  • 4篇CO
  • 4篇N
  • 3篇电离
  • 3篇亚稳态
  • 3篇一氧化碳
  • 3篇转动传能
  • 3篇NH
  • 3篇NO
  • 3篇CS
  • 3篇X
  • 2篇单次
  • 2篇电离过程
  • 2篇荧光
  • 2篇振动布居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陈宏
  • 18篇李学初
  • 12篇楼南泉
  • 11篇沈关林
  • 10篇徐大东
  • 7篇王黎明
  • 6篇董峰
  • 5篇邹胜利
  • 5篇谭晓峰
  • 2篇马永斌
  • 1篇李健

传媒

  • 7篇Chines...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年份

  • 2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3
  • 1篇199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_2(α~1Π_g)+CO(X^1∑)→CO(A^1Π)+N_2(X^1∑_g)的E-E传能速率
1995年
亚稳态N_2(a^1Π_g)不但是放电过程中的重要能量载体而且也是电离层中最重要的紫外分子发射(LBH)源.因此,了解它的传能过程对化学激光、大气化学和遥控技术的应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Golde等第一次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高纯N_2(X^1∑_g)微波放电产生N_2(a^1Π_g),通过测量E-E传能发射光谱求得标题反应的传能速率为1.5×10(-10)cm^3/mol·s.Sha等利用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对上述体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研究.而后,Marinelli等又利用共振双光子激发荧光技术通过测量荧光的衰减直接求得CO(X^1∑)对N_2(a^1Π_g)的猝灭速率为2.8×10^(-10)cm^3/mol·s.本文报道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结合高灵敏度光谱测试技术测量上述体系的E-E传能速率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沈关林李学初陈宏王黎明楼南泉
关键词:一氧化碳
分子束条件下研究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CS<,2>、N<,2>的传能动力学
陈宏
关键词:分子束碰撞传能
分子束条件下NO(A, B, a)态产物的分支比研究(英)
1998年
在相对碰撞平动能为0.05eV的分子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CO(a)+NO(X)的E-E传能通道。通过测量观测区域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反应物CO(a,v)的相对振动布居。利用计算机模拟传能产物NO(A-X)和NO(B-X)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它们初生态的相对振动布居、转动温度以及传能通道的分支比γ/β=1.3±0.3。同时提出传能是经过中间复合物OCNO过程可用电子交换机理进行解释。利用NO(B2Π,v'=0,J'=10.5,/a4Π,v'=8,J'=10.5)“门道”传能的磁场“冻结”效应,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证实了传能产物亚稳态NO(a)的存在。根据“门道”传能的发射强度与NO(B-X)的发射强度之比,求得了传能产生“暗”、“明”通道NO(a,v'=8)/NO(B,v'=0)的分支比为2。因此,CO(a)+NO(X)的电子传能除生成NO(A,B)辐射态外,生成亚稳态NO(a)也是一个重要的传能通道。
沈关林陈宏徐大东李学初楼南泉
关键词:分子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直流放电制备CN自由基及其LIF探测被引量:4
1998年
Jet cooled CN radical beam was formed by cold cathode DC discharge of CH3CNunder molecular beam conditions. The cylindrical cold cathode was placed between the skimmerand the nozzle to prevent the nozzle from being clogged by carbon particles. The pulsed photoncounting LIF measurement was seriously jeopardized by the high intensive scattering laser lightdue to CN(B2Z)’s short lifetime (70ns) and weak fiuorescence. By using an attenuator to reducelaser intensity or a polaroid to reduce the scattering laser intensity, we obtained LIF spectra withgood S/N ratio. Wi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sd spectra, the effects of laser p0larization on LIFwe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ve populations of CN rotational and vibrational states were obtained.
谭晓峰董峰陈宏李学初
关键词:LIF
单次碰撞条件下NH_2()转动态态传能研究
1998年
采用脉冲阀喷出NH3/Ar(1∶4)进行被动式直流放电方式产生NH2自由基,YAG泵浦染料激光泵浦NH2至上电子态A的某一特定转动能级,在分子束条件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NH2(A,(0,9,0),(0,10,0),(0,13,0)NKa,Kc)的转动态态传能。
董峰谭晓峰陈宏邹胜利李学初
关键词:转动传能转动能级
He(2^3S1),NE(^3P0,2)与NH3的传能动力学被引量:1
1995年
在分子束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He(23S1)和Ne(3P0,2)与NH3碰撞的解离激发反应.He(23S1)与NH3的反应中观察到NH(A-X,c-a,c-b),NH+(B-X)和H*-Balmer发射.对NH(A-X,c-a)的谱图进行了拟合.分析NH(c-b)谱发现NH(c)倾向于生成具有f对称性的转动能级,NH3可能是经由一个NH2中间体分两步解离,这与121.6nm光解NH3时的倾向性正好相反.利用参比反应测得生成NH(A,c)的速度为k=1.0×10-11cm3·s-1.He(23S1)与NH3生成的NH(A,v’=1)的转动激发比v’=0时要高,根据含角动量守恒的相空间理论,其生成过程可能具有较大的解离半碰撞参数.Ne(3P0,2)与NH3反应只有NH(A-X,c-a)发射,NH(A,c)的振转布居可由简单相空间理论三体解离模式解释.
王黎明李学初陈宏沈关林楼南泉
关键词:
单次碰撞条件下Ne~*与C_2H_2碰撞解离激发通道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首次在单次碰撞条件下,用放电产生的亚稳态原子Ne与C2H2进行碰撞传能,单光子计数技术测量碰撞解离激发产物的化学发光光谱,发现解离激发产物主要有C2H和C2(d)等。应用相空间理论进行处理,碰撞络合物三体解离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产物C2的生成机理。
董峰谭晓峰陈宏邹胜利李学初
关键词:振动态分布发射光谱分子反应动力学解离机理相空间
N_2(a^1∏_g)+CO(X^1∑)→CO(A^1∏)+N_2(X^1∑_g)传能及其振动态的依赖关系
1996年
目前使用的放电激光器中多数是以传能反应作为布居数反转的泵浦源,这些激光的获得都是在充分研究了这些体系中的传能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人们对电子传能研究一直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沈关林李学初陈宏王黎明楼南泉
关键词:化学激光器振动态
分子束条件下传能反应CO(a,v')+NO(X)→CO(X)+NO(A,B,v)研究
1997年
亚稳态CO(a)是一个很重要的能量载体(r≈5ms,E_(v=0)=6.01 eV),人们对它的传能和猝灭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和NO传能时可产生NO(A→X)γ带和NO(B→X)β带辐射.对该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体系里,发现CO(a,v’)的振动分布对NO(A,v)振动布居无影响.在分子束条件下对该反应的唯一报道是Ottinger等人利用电荷转移反应得到CO(a),在较高平动能下(实验室坐标标系5~200 eV)和NO(X)碰撞,没有观察到NO(B)态.从势能曲线上可以看出,NO(X)发生垂直跃迁时(FC过程),在6eV附近只可能产生NO(A),而不应产生NO(B).因此在单次碰撞条件下从实验上证实传能反应CO(a,v’)+NO(X)是否有NO(B)态生成,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徐大东沈关林陈宏孙连宏李学初楼南泉
关键词:分子束
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He,Ne,Ar与N_2分子的激发传能
1998年
陈宏沈关林徐大东李学初
关键词: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双原子分子激发态传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