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兵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有效的方法。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4例:口服阿昔洛韦0.4g,5次/d,强的松片15mg早晨顿服,加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对照组13例:口服阿昔洛韦0.4g,5次/d,强的松片15mg早晨顿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4例中中痊愈13例,痊愈率92.85%,临床有效率100%。对照组13例中痊愈10例,痊愈率76.92%,临床有效率8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缩短疗程,治愈率高,减少后遗症神经痛的发生率。
- 廖德怀潘光辉张洁方佳丽陈正陈建兵
-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中西医治疗
-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回顾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4月亲属活体间捐肾的供者93例,对供者在捐肾手术前、手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供体血肌酐上升30.16μmol/L,上升幅度为38.5%(P=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Ccr下降38.44 mL/m in,下降幅度为40.1%(P=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普通人群略低(但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者在捐肾后肾功能未见减退,且生活质量较好,和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
- 李光辉潘光辉陈正廖德怀陈建兵方佳丽张善斌
- 关键词:活体肾移植供者回顾性分析
- 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瘤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和血管重建的方法。方法:本组3例患者在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动脉瘤后,采取自体肾移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后移植。术后经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评价移植肾功能。结果:3例患者在成功接受自体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随访4个月~3年,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自体肾移植是治疗肾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 陈正潘光辉虞湘才廖德怀卢俊陈建兵罗道升方佳丽
- 关键词:动脉瘤自体肾移植髂内动脉
-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 ,探讨其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 .结果 本组全部切取左肾 ,经腹手术 ,手术顺利 ,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 1~ 10分钟内分泌尿液 .供体肾功能在 1周内恢复正常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受者仅 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全部受者至今存活 ,肾功能良好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 ,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 .排斥反应发生率低 。
- 潘光辉陈正廖德怀陈伟中陈建兵
- 关键词: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血液循环
- 9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分析本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手术治疗经验和疗效,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特点,以期推广并应用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来治疗终末期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已完成的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内、外科并发症,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用量。结果全部93例供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9~13d出院,所有受者2周内肌酐降至正常值范围。其中2例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MP或OKT3治疗后逆转。通过术后随访调查,1例术后6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1年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经济困难私自停药诱发排斥反应死亡,其余受者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未见减退。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能尽早解决患者的病痛,并且术后肾脏功能恢快,维持时间长。
- 李光辉潘光辉陈正廖德怀陈建兵方佳丽张善斌
-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疗效
- 探讨肾动脉多支畸形的供肾在体外血管重建中的方式及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支畸形的供肾在体外血管重建中的方式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肾动脉多支畸形供肾的修整采取截取受者同侧髂内动脉的方法,依据供肾动脉的分支数而保留髂内动脉的分支数;在体外将供肾动脉各分支与髂内动脉大分支的开口进行端端吻合,然后将髂内动脉主干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将肾动脉重建后的供肾应用于双侧肾动脉瘤患者的自体肾移植术1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术3例和尸体肾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5例受者均未发生外科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短暂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但48h后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0~36个月,受者移植肾功能全部正常,肾动脉及分支未发生血栓或闭塞。结论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的方法,可有效修复肾动脉3支以上以及肾动脉过短的供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管重建的方法,血管并发症较低,可有效应用于肾移植。
- 潘光辉陈正廖德怀卢俊陈建兵罗道升方佳丽
- 关键词:肾移植髂内动脉
-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的评估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 赵豫波石炳毅方佳丽陈正潘光辉陈建兵王科高振利
- 关键词:亲属活体供者肾移植肌酐尿素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