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未名 作品数:18 被引量:234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红豆杉中二个新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被引量:8 1992年 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树皮中得到二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羟基-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Ⅰ(1—hydroxy-7,9—dideacetyl—baccatin Ⅰ)和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Ⅵ(7,9-dideacetyl baccatin Ⅵ) 章菽 陈未名 陈毓亨关键词:红豆杉 化学成份 云南红豆杉中四个新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11 1994年 自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etL.K.Fu)树皮的二氯甲烷提取部分又分离得到7个紫杉烷类二萜和生物碱,经光谱(IR,MS,1HNMR,1H-1H’COSY,13C-1HCOSY)解析推定4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涨化合物的结构为5-decinnamoyl-11-acetyl-19-hydroxyltaxagifine(I),2-deacetoxy-5.decinnamoyltaxinineJ(II),1-hydroxy-2,7,9-trideacetylbaccatinI(IV)和7-xyIosyl-10-deacetylbaccatinIII(VII),3个已知的紫杉烷类二苑和生物碱是5-decinnamoyItaxinineJ(III),7-xylosyltaxol(V)和7-xylosylcephalomannine(VI),它们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陈未名 张佩玲 周金云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紫杉烷类 云南红豆杉中四个新紫杉烷类四环二萜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997年 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etL.K.Fu)树皮的二氯甲烷部分又分离得到四个新紫杉烷类四环二萜化合物,分别命名为taxayuntinA,B,C和D。应用1HNMR,13CNMR,1H1HCOSY,13C1HCOSY及13C1HCOLOC等方法进行结构测定,证明它们都有5/7/6三环稠合的基本骨架,并在C4和C5上连有环氧丙烷。 陈未名 张佩玲 周金云 方起程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紫杉烷类 云南红豆杉枝叶中一个新成分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4 1994年 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etL.K.Fu)枝叶的二氯甲烷提取部分得到一个新化合物紫杉云亭(taxayuntin),经光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推定其结构为5/7/6元环和环氧丙烷四元环稠合的紫杉烷类化合物。这种骨架的紫杉烷二萜化合物在红豆杉植物中首次发现。 饶畅 周金云 陈未名 吕扬 郑启泰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IV:二个新紫杉烷类三环二萜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994年 在继续从云南红豆杉(TasusyunnanensisChengetL.K.Fu)树皮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又分离出7个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经光谱解析(MS,1HNMR,1H-1HCOSY,13CNMR,13C-1HCOSYand13C-1HCOLOC),鉴定其中5个为已知化合物:7-epi-10-deacetyltaxol(I),7-epi-10-deacetylcephalomannine(II),10-deacetyltaxol(III),10-deacetylcephalomannine(IV)和10-deacetylbaccatinIII(VII);2个新化合物是13(2′,3′-dihydroxy-3′-phenyl)-propionylbaccatin,III(V)和9-deoxo-9α-hydroxytaxol(VI),分别命名为云南红豆杉醇(yunnanxol)和云南红豆杉胺(yunnanxamine)。 陈未名 张佩玲 周金云 刘欣 方起程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紫杉烷类 二萜 鸡骨常山根中三个新吲(口朶)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985年 从云南产鸡骨常山(Alstonia yunnanensis妇Diels)根中又分离得9个吲哚生物碱和一个非碱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UV、IR、NMR及MS等光谱数据,推断三个新碱是去乙酰匹克林拉三甲氧基苯甲酸酯(deacetylpicraline 3,4,5-trimethoxybenzoate Ⅵ),17-乙酰蛇根精(17-acetylsarpagine Ⅺ)和16-差向蛇根精(16-episarpagine Ⅻ)。六个为已知碱。 陈未名 阎雅平 王永寄 梁晓天关键词:夹竹桃科 吲哚生物碱 Determination of 10-Deacetyl baccatin Ⅲ and BaccatinⅢ in Taxus yunnanensis 被引量:1 1995年 报道了一种在C_(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上分离紫杉醇(Taxol)的前体化合物BaccatinⅢ和10-去乙酰BaccatinⅢ的分析方法。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必要时可使用水-乙腈-四氢呋喃(67:25: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7nm。运用此方法对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干皮、枝、叶、心木)的若干样品进行了测定,发现BaccatinⅢ和10-去乙酰BaccatinⅢ在各部位间含量差异较大,即使同一部位也有很大差异。 方唯硕 吴悦 周金云 陈未名 方起程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 1997年 紫杉醇(Paclitaxel)是近十年来发现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在癌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细胞中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到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988年美国开始Ⅱ期临床试验。1992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紫杉醇用于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 方起程 韩锐 陈未名 程青 丁怡 何小庆 方唯硕 刘红岩 孙迪安 顾建桥关键词:紫杉醇注射液 转移性卵巢癌 肿瘤生长 细胞分裂 化学结构 天然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6 2000年 The paper reviewed the 13 CNMR features of natural taxane diterpenoids according to their carbonskeleton types. In the 13 CNMR it is easy to distinguish the 6/8/6 and 5/7/6 membered rings by observation of the 13 CNMR data of C1 and C15.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of the resonance of C13 and C12 were found. In addition, based on various chemical environments many obscured chemical shifts of carb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such as the oxygenated tertiary carbons of C2, C5, C7, C9 and C13, and sometimes between C9 and C10, as well as between aliphatic quaternary carbons of C8 and C15, and secondary carbons of C6 and C14. All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s are helpful for structural elucidation and assignments of the carbon signals of taxoids. 周金云 陈未名 方起程关键词:核磁共振 碳谱 抗肿瘤药物 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紫杉烷类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制备分离 被引量:22 1991年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无载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它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螺旋管的方向性与高速行星式运动相结合,产生一种独特的流体动力学现象,使互不相溶的两相溶液在螺旋管中充分混合,顺序传递,导致样品中各个组分由于分配系数的差别而有效的分离。本文介绍了国产的高速逆流色谱仪及应用该仪器制备分离云南红豆杉中结构相近的三种紫杉烷类二萜及二萜生物碱。 饶畅 刘欣 张佩玲 陈未名 方起程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 云南红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