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杰
- 作品数:37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方案述评
- 2012年
- 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最终变为现实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19世纪30—50年代,提出最早的一批西伯利亚铁路设计方案;60—70年代,出现乌拉尔—西伯利亚铁路方案,其中的北线、南线和中线方案各有不同的支持者;80—90年代,各种较成熟的铁路设计方案纷纷出台。无论哪种设计方案,代表的都是不同集团的利益,乌拉尔和欧俄的工厂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陈秋杰
- 关键词:铁路
- 俄中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引量:1
- 2010年
- 萨涅耶夫Б Г陈秋杰
- 关键词:能源合作经济发展能源政策
- 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设立——《自由港法》从构想到实施被引量:1
- 2020年
- 俄罗斯远东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当下学术界和专家界的热门话题。以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设立为例,系统梳理自由港的演变脉络,阐释特定历史条件下《自由港法》从学术思想产生到具体实施,揭示新科学平台(空间经济)的作用,有助于全面认识俄罗斯远东的现代化进程。21世纪初,新一代官僚(当代政治精英的社会基础)改革活动的主要"产物"便是建立发展机制,政治集团在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中迫切需要新的科学平台。通过在大众媒体和社交网络公开自己的立场和相关资料,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官僚政治"构建起高度公开性和开放性的形象。基于对《自由港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初步成果,以及入驻企业和管理机构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官僚机构的过度协商,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扶持制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专家们在法律草案讨论层面预测的一些问题出现在《自由港法》实施的第一个阶段。两个问题对于落实《自由港法》至关重要:一是自由关税区创新,二是新规则条件下土地分配的法律适用实践。原文发表于俄罗斯《俄罗斯与亚太》(1)杂志2019年第3期,经作者同意在《西伯利亚研究》以中文刊发。
- 陈秋杰
- 关键词:自由港法律实践
- 西伯利亚大铁路对俄国东部地区开发的意义
- 2011年
- 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加速了其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铁路的开始敷设,越来越多的欧俄居民迁移到东部地区居住,使这里居民点数量显著增加,而铁路沿线居民点的发展更快。特别是铁路管理部门对东部地区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因此,铁路修建的直接后果是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另一方面,它在俄国社会上也引起了深刻的矛盾:既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又进一步加深了作为原料供应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对欧俄的依赖。
- 陈秋杰
- 关键词:西伯利亚大铁路俄国东部地区经济开发
- 十月革命前俄国远东的朝鲜人
- 本文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十月革命前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移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这一时期朝鲜移民在远东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生活状况,并分析了他们移民的历史背景、过程以...
- 陈秋杰
- 关键词:朝鲜移民远东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 文献传递
- 《2018年前俄联邦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纲要》实现的条件和风险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阿塔诺夫陈秋杰
- 关键词:俄联邦
- 俄远东铁路货物运输及其国际合作被引量:2
- 2004年
- 铁路运输是远东主要的运输形式,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铁路货物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远东铁路运输经济效益较低,面临着许多困难。为此远东铁路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远东铁路货物运输潜力巨大,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合作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 陈秋杰
- 关键词:铁路货物运输
- 外国参与西伯利亚铁路方案设计问题研究
- 2017年
- 19世纪下半叶,英、法、德、美等国争相提出西伯利亚铁路的设计方案,但均遭到沙皇政府的回绝。外国申请西伯利亚铁路修建权失败的原因包括:第一,沙皇在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具有极大专制权;第二,俄国独立解决重大政治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第三,俄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有能力不依靠外国资本修建通往东部地区的铁路。
- 陈秋杰
- 关键词:外国资本
- 十月革命前俄国远东朝鲜人的经济活动被引量:4
- 2006年
- 自19世纪60年代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在远东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经济领域都能够看到朝鲜人的身影。朝鲜人具有吃苦耐劳的本性,他们在远东开垦了大量荒地,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远东经济的发展,为该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 陈秋杰
- 关键词:俄远东朝鲜人经济活动
- 俄国远东政策的演变被引量:2
- 2018年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其远东政策也历经几次调整。先是采取和平经济渗透政策。为此,维特提出了修建取道中国境内的中东铁路,并想方设法诱使清廷接受这一提议。之后制定了武力压服政策。这一政策由别佐布拉佐夫提出,目的是想通过武力征服中国东北和朝鲜,俄国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充当急先锋便是武力压服的表现。再后升级至联日侵华,即从俄日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到俄日无视中国主权的结盟侵华。
- 陈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