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诗言

作品数:122 被引量:4,286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暴雨
  • 32篇夏季
  • 30篇环流
  • 24篇季风
  • 20篇梅雨
  • 19篇降水
  • 17篇大气环流
  • 16篇灾害
  • 14篇梅雨锋
  • 13篇气候
  • 12篇热带
  • 11篇洪涝
  • 10篇涝灾
  • 10篇洪涝灾害
  • 9篇汛期
  • 7篇中尺度
  • 7篇水汽
  • 7篇气象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气象局培...
  • 6篇国家气象信息...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云南大学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21篇陶诗言
  • 33篇张庆云
  • 27篇卫捷
  • 16篇张小玲
  • 13篇孙建华
  • 12篇赵思雄
  • 12篇张顺利
  • 8篇琚建华
  • 7篇高守亭
  • 7篇徐祥德
  • 6篇梁丰
  • 6篇吕俊梅
  • 5篇金祖辉
  • 4篇陈烈庭
  • 4篇黄真
  • 4篇陈联寿
  • 4篇陈隆勋
  • 3篇朱福康
  • 3篇王昂生
  • 3篇丁一汇

传媒

  • 23篇大气科学
  • 19篇气候与环境研...
  • 16篇应用气象学报
  • 11篇气象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气象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灾害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14篇2004
  • 13篇2003
  • 12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张小玲陶诗言卫捷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水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被引量:67
2004年
分析了 1 999及 2 0 0 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气候灾害及其物理成因。这两年华北夏季严重干旱灾害是欧亚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和长期持续的结果。在干旱持续时期 ,欧亚 35~ 45°N范围的纬度带存在EU型静止波列。这个静止波列的遥相关强迫作用以及干旱灾害区域下垫面的正反馈作用是造成 1 999及 2 0 0
卫捷张庆云陶诗言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物理机制干旱气象灾害
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MM4就1991年7月2日江淮暴雨进行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的影响。在模拟工作中,人为地将模式地形中长江中游的大别山地区及其紧邻地域的海拔高度降为50m以下,而并不改变大尺度环境的各要素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形的改变使中尺度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局地地形的改变也只在有限区域内对局地中尺度降水系统产生影响。
冯强叶汝杰王昂生陶诗言许焕斌高守亭
关键词:中尺度地形暴雨降水减灾措施MM4模式
冬半年东亚寒潮的研究
陶诗言
冬半年东亚寒潮的研究是1951年进行的,该项工作总结了东亚寒潮的过程,指出寒潮不是局部环境演变的问题,而是北半球长波调整的结果,它概括了中国寒潮的几种主要发展过程,并指出寒潮的预报方法。该项工作的主要成果至今仍是合乎客观...
关键词:
关键词:冬半年
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43
1998年
根据NCEP/NCAR1980~1995年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年以来5个ElNino和LaNina年冬、春和夏季200、500和850hPa合成高度场、风场、流函数场及温度场。发现在冬季ElNino(LaNina)年亚洲上空的环流型不利(有利)于寒潮向南爆发,导致亚洲冬季风和大洋洲夏季风弱(强)。在ElNino(LaNina)年冬季华南和青藏高原降水或降雪量为正(负)距平,这使得在晚春和初夏南亚的加热慢(快),导致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小(大),因而出现弱(强)夏季风。我们还发现强ElNino年冬季,在印度洋-亚洲上空出现类似于东太平洋-北美上空的PNA遥相关,我们称之为印度洋-亚洲遥相关型(IA),引起亚洲冬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过程都是由IA遥相关型引起的。
陶诗言张庆云
关键词:季风遥相关型厄尔尼诺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被引量:130
2000年
利用中国194站 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 NCEP 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始于华南北部和江南地区,随后向南和向西南扩展,于4月末扩展到华南沿海和中南半岛,这个雨带主要是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转向的SW风以及南亚地区冬春副热带南支西风槽中西风汇合而形成的,是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后者是南海热带季风爆发后使原来由江南移到华南沿岸的副热带季风雨带随副热带高压北进而北进,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江南出现第二次雨峰,形成梅雨期和江淮及华北雨季。同时,热带季风雨带也自东向西传播到达南亚地区而形成热带季风雨季。还讨论了 1998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期的季风由副高北侧形成的新生气旋进入南海造成南海中部西风和南海越赤道气流转向的SW季风加强汇合而形成,因而是东亚季风系统中环流系统季节变化造成的,和印度季风无关。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阿拉伯海仍由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南亚仍是上述副热带反气旋北侧NW风南下后转向的偏西副热带气流所控制,索马里低空急流仍未爆发,赤道西风并未影响南海。
陈隆勋李薇赵平陶诗言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南海季风爆发越赤道气流南海中部季风系统印度季风
灾害性的未来警告——评“中国灾害研究丛书”
2001年
陶诗言
关键词:书评灾害学灾害问题研究方法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被引量:231
2008年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于欧亚大陆出现异常的大气环流。1月中下旬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的阻塞形势稳定维持20余天,里海以东地区长期维持一个切断低压系统,在这个切断低压下游地区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这时欧亚大陆20~35°N地区南支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强,来自大西洋的大气扰动沿这条急流波导向下游地区传播,欧亚地区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显著。从1月16日开始到2月初,在20~40°N范围内,30°W、15°E和85°E(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持续有高空槽发展,而在5°W、50°E和135°E(日本南部)稳定有高空脊维持。我国南方地区处于80°E的“南支槽”前,大量暖湿空气被输送到我国南方。此外,1月中下旬原来位于15°N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到20°N,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来自南海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在这样稳定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当一次次从高原西侧过来的高空高位涡扰动移到位于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时,诱发低层静止锋锋生引起一次次降水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暖湿空气沿着锋面抬升,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形成了持久的温度高于0℃的逆温层(暖盖),使得在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冻雨天气。
陶诗言卫捷
关键词:环流异常
河套气旋强烈发展时的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本文采用位涡理论对1998年7月4~7日的一次河套气旋强烈发展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夏季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由地面低气压系统与高空正涡度区相耦合而引起的,低层暖平流加强了气旋的发展.强降水出现在河套气旋强烈...
梁丰陶诗言
关键词:暴雨过程对流云带
文献传递
高空急流加速与低层锋生被引量:74
1991年
本文从动力学上找到了低层锋生函数同急流区内纬向平均风加速的关系,指出高空急流加速有利于大气低层锋生,并从天气学的角度给出了高空急流加速同低层大气锋生的环流形态特征。即高空波的动量和热量通量在急流区的辐合,促使高空急流加速,并引起急流入口区上下层之间的质量调整,在急流轴高度以下出现一个反环流,反环流的上升支同其下原有的弱锋前的上滑爬升气流发生耦合,造成上滑气流加强,低层锋面坡度变陡,冷暖对比明显,引起大气低层锋生。
高守亭陶诗言
关键词:高空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