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支气管结核与肺结核137例对比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6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与70例单纯肺内结核病人的临床症状、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中,40岁以下45例(67.2%),女性42例(62.3%),胸闷20例(29.9%),局限性啰音31例(46.3%),局限性呼吸音减低12例(17.9%)。就诊时肺不张38例(56.7%),支气管播散19例(28.4%),满疗程后肺不张23例(34.3%),气管支气管狭窄42例(62.7%),与单纯肺结核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好发于中青年,其中女性居多,且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但特异性不强,极易漏诊。气管支气管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治疗方案不同、疗程不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 高文英韩顺利刘晓
-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结核单纯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镜检查
- 伊曲康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27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经伊曲康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4例,显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4.1,死亡率14.8。有9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占33.3。结论伊曲康唑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一旦确诊,应尽早应用。
- 韩顺利高文英刘晓
- 关键词:伊曲康唑糖尿病侵袭性肺真菌病
- 瑞替普酶三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早期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早期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符合溶栓指征的APTE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溶栓方案:(1)A组:r-PA18 mg溶于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2 h;(2)B组:rPA18 mg溶于10 m L的生理盐水,单次静脉推注>2 min;(3)C组:r-PA18 mg溶于10 m L的生理盐水,两次静脉推注,每次时间>2 min,两次间隔时间为30 min。观察比较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评价溶栓疗效,观察溶栓后3 d内出血并发症。结果 (1)溶栓24 h后,三组患者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三组患者溶栓24 h后的多重比较:(1)右心室内径:A与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与A、C与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动脉收缩压:A与B、B与C、A与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动脉血氧分压:A与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与A、C与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0,P=0.01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3)溶栓后3d内三组患者总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P=0.538)。结论r-PA两次静脉推注溶栓效果最好,r-PA单次静脉推注与r-PA单次静脉泵入疗效近似,三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r-PA两次静脉推注可能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APTE溶栓治疗方法。
- 高文英韩顺利刘晓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瑞替普酶给药方式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及细管引流治疗。治疗组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结果:抽液次数a:治疗组2.5±1.5次,对照组5.6±1.6次;胸水消失时间a:治疗组7±3.4天,对照组17±4.2天;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b:治疗组-0.56±0.02,对照组0.20±0.03;治疗后肺功能a:治疗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88±0.01,FEV1占FVC比值0.87±0.02;对照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78±0.02,FEV1占FVC比值0.77±0.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p<0.05,b: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使胸液吸收较快,胸腔内炎症反应减轻,从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治疗。
- 韩顺利高文英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
- 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对比联合莫西沙星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8名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成治疗组(T组)69例,对照组(C组)69例,治疗组选用联合莫西沙星方案,对照组选用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结果治疗2个月以上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方案中联合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效果更好。
- 高文英韩顺利刘宏平
-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多药肺结核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8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B组,C组,各36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每次1粒胶囊(18μg),每日1次;B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每次1吸(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至症状消失后改为夜间吸1次;C组患者同时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用法同上。3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肺功能(PEFR、FEV1、FVC、IC、FEV1/FVC、FEV1%Pred)、动脉血气分析(Pa O2、Sa O2、Pa CO2)、运动耐力(6MWD)及CAT评分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耐力及CAT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C组较A组和B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均>0.05)。结论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稳定期COPD,比单用其中之一能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运动耐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高文英韩顺利刘宏平
- 关键词: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肺功能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及细管引流治疗。治疗组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结果:抽液次数a:治疗组2.5±1.5次,对照组5.6±1.6次;胸水消失时间a:治疗组7±3.4天,对照组17±4.2天;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b:治疗组-0.56±0.02,对照组0.20±0.03;治疗后肺功能a:治疗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88±0.01,FEV1占FVC比值0.87±0.02;对照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78±0.02,FEV1占FVC比值0.77±0.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p<0.05,b: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使胸液吸收较快,胸腔内炎症反应减轻,从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治疗。
- 韩顺利高文英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
- 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2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22例。结果1、老年人易发。2、多发生于中、大量咯血患者。3、患侧多见。4、左肺多发。结论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如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韩顺利高文英米国强
-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肺不张咯血患者老年人
- 矽肺合并肺结核32例临床分析
- 目的观察分析矽肺合并肺结核在抗结核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32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矽肺诊断全部由焦煤集团职防所集体鉴定,肺结核诊断依据结核病分册临床诊疗指南而定,同时抗结核治疗有效。32例患者均为男性,...
- 李复方米国强韩顺利王艳伟高文英刘宏平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
- <正>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肺结核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2SHRZ/4HR化疗方案,同时口服中药黄芪、百部、百合、白芨、地骨皮、丹参、五味子、甘草,中药每日...
- 李复方米国强韩顺利高文英王艳伟王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