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左文
- 作品数:56 被引量:3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汶川地震前后震区及其周边岩石圈磁场变化
- 地磁场由内源场和外源场构成。内源场是由地球液体外核的磁流体动力过程所产生的主磁场与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磁性所产生的岩石圈磁场的总和,又被称为地磁基本场。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分布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地磁基本...
- 狄传芝顾左文陈斌
- 关键词:总强度汶川地震
- 文献传递
-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2016年8月25—29日,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EMSEV)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兰州召开。简要介绍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及地震与火山磁效应研究的新进展,讨论并展望了震磁研究的前景。新进展主要展示了地震发生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和火山爆发前的地磁异常特征,特别是岩石圈磁场变化对地震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王粲狄传芝王振东
- 关键词:震磁效应
- 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
- 1.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的意义地震地磁监测与相关研究的基础是获取一定区域内具有足够分辨力的地球磁场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过程。目前比较完善的固定地磁台站监测观测网络和流动地磁观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可移动磁通门台阵观测是兼有地...
-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狄传芝高金田
- 关键词:可移动流动地磁
- 文献传递
- 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与中强震震中分布关系被引量:31
- 2012年
-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 顾春雷张毅顾左文王行舟王雷徐如刚朱志春
- 关键词:缓冲区华北地震区
-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被引量:6
- 1998年
-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数及谱成分关系.在数据处理中参考应用了随机数据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指出,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受武功、乾陵之间地下近东西向异常感应电流集中的区域性影响及测点附近局部感应电流影响.其主要分布特征为,垂直分量变化在武功和乾陵之间存在一反向轴,频率响应显示出转换函数在周期约20min时有最大值.
- 范国华姚同起韩克礼朱克佳顾左文
-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地磁变化
- 京津冀地区地磁场球冠谐分析被引量:41
- 2004年
- 20 0 2年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 4 5个测点的地磁三分量测量 ,对测量资料进行通化处理 ,通化时间为 2 0 0 2年 5月 5日 16~ 18时 (世界时 ) .通化后的观测均方差分别优于 1.5nT(地磁场总强度F) ,0 .5′(磁偏角D和磁倾角I) .将国际参考地磁场 (IGRF2 0 0 0 )作为地磁正常场 ,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 (BTHASCH) .球冠极的空间位置坐标为 39.5°N和 117.0°E ,球冠半角为 4°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 ,球冠谐函数的截断阶数分别取为 1~ 10 .经综合比较 ,最终采用的截断阶数为 5 .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参考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 (BTHGRF) .根据模型 ,绘制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图 (ΔX、ΔY、ΔZ、ΔF、ΔD、ΔI)和京津冀地区地磁图 (X、Y、Z、F、D、I)
- 顾左文安振昌高金田韩炜詹志佳
- 关键词:地磁测量球冠谐分析地磁场模型
- NOC方法在地磁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 本文以中国地震局地磁台网的36个地磁台站1995-2008年的地磁时均值为基础研究数据,运用NOC方法提取中国地区地磁变化前六阶能量的时间变化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1995-2008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NOC模型...
- 陈斌顾左文袁洁浩狄传芝
- 关键词:地磁场长期变化地震监测
-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描述及解释被引量:1
- 1994年
-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 顾左文范国华姚同起朱克佳
-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长江三角洲
- 2009~2010年大华北岩石圈磁异常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21
- 2011年
- 使用曲面样条和球冠谐和方法,对2009年和2010年所测量的2期大华北地区218个地磁场测点的数据所描述的岩石圈磁场F,D,I3个要素进行分析.2期测量所得到的F,D,I3要素的宏观分布类似.D要素的值在华北东北部负值增强、正值减弱,在华北的中西部负值减弱、正值增强;在整个华北的大部分地区,F要素的负异常减弱,正异常增强,江苏滨海和辽冀附近的正异常减弱,负异常增强;I要素在华北大部分地区正值增强负值减弱,在辽宁东北部,山西东边界至晋豫交界附近的区域正值减弱负值增强.
- 陈斌顾左文狄传芝高金田袁洁浩
- 关键词:岩石圈磁场
- 海南省澄迈县小区域地磁变化观测及解释被引量:1
- 1997年
- 1991年12月下旬,在海南省澄迈县的一条短测线上进行了小测点距地磁短周期变化的三分量观测.在20~500s的观测周期范围内,测线上地磁变化的垂直变化主要和北向水平分量相关.地磁复数转换函数实部的剖面图显示出,该地区存在一短波长的不对称局部异常变化,叠加于区域性的单调趋势性变化之上.用基于二维导电率结构电磁感应的有限元正演计算的广义逆矩阵反演方法,对该小测线上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反演,以探讨测线地下介质的导电率结构.讨论指出。
- 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陈伯舫冯戬云
- 关键词:地磁地磁变化地磁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