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光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21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人民币
  • 6篇汇率
  • 6篇加工贸易
  • 5篇升值
  • 5篇实证
  • 5篇贸易方
  • 5篇贸易方式
  • 4篇衍生品
  • 4篇中国贸易
  • 4篇企业
  • 4篇金融
  • 4篇跨境
  • 4篇国贸
  • 4篇产业结构
  • 3篇对外直接投资
  • 3篇衍生品监管
  • 3篇制造业
  • 3篇中介
  • 3篇实证研究
  • 3篇面板数据

机构

  • 38篇中央财经大学
  • 7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8篇马光明
  • 7篇赵峰
  • 3篇王立勇
  • 2篇杨武
  • 1篇魏浩
  • 1篇唐宜红
  • 1篇刘春生
  • 1篇魏浩
  • 1篇邓露

传媒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 3篇财贸经济
  • 3篇国际贸易问题
  • 3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国际贸易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国际商务(对...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商业研究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财经研究
  • 1篇财经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亚太经济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贸易方式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28省市2006-2012年面板数据
除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之外,理论上贸易方式结构也是影响排污强度的因素之一,并可能存在两个相反的影响方向。基于28省2006-2012年固定效应模型与GMM模型的分组研究发现,以东部沿海省区为代表的贸易方式转型区(表现为...
马光明
关键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环境污染
汇率波动、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与人民币结算比重
2023年
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增加对跨境交易中的人民币结算比重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基于交易双方规避风险的视角,在对同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12月—2022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同期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的提升能显著缓解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负向冲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从资产结构来看,流动性与收益性相对较强的人民币股票与债券资产的汇率波动调节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对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存在规模门槛效应,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汇率波动对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影响会由负转正,以上发现从侧面解释了已有文献关于汇率波动与人民币结算关系的差异性结论。未来应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大力拓展创新人民币流出渠道与投资渠道,提高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与多样性,为跨境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马光明
关键词:汇率波动人民币国际化
成本冲击与中国区域非对称贸易方式转型被引量:3
2017年
中国近年正面临区域非对称贸易方式转型,表现为东部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由升到降,而中西部省份显著上升,这一转型对各地就业与收入等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地劳动力工资、土地、交通运输、税收成本差异对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5年28个省份短面板数据,控制人口密度、教育水平、贸易开放度等基本面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制造业工资成本、税收成本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负向影响,及表征内生趋势性的贸易开放度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十分显著。中西部省份加工贸易发展对于低工资、低税收的依赖则更加严重,而贸易开放度则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比重呈正向线性影响。不同地区政府应针对各自贸易方式转型的阶段特点做好差别性就业保障工作。
马光明
关键词:贸易方式产业结构
外汇衍生品监管与跨境投资企业信用评级——基于“企业层面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的实证分析
2024年
“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加速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创新性地构建“企业层面外汇衍生品监管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中国跨境投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汇衍生品监管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用评级,且主要通过减少企业违规行为、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三种渠道提升信用评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提升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外汇衍生品监管可以抑制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动机。因此,监管部门应优化衍生品监管法规,倡导套期保值原则,提高评级机构违规成本,提升衍生品交易信息透明度,进而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赵峰田彦花马光明
关键词:信用评级管理者过度自信
产业结构、居民工作时间与人口出生率被引量:5
2023年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显著下降,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的居民工作时间波动增加可能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将中国城镇行业加权平均工作时间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当地人口出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工作时间对出生率存在交互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出生率的负向冲击就越被削弱,即收入水平对劳动闲暇具有一定补偿作用。构建工具变量“经济地理偏离度”、去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基于SYS-GM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结论。异质性检验则发现无论城镇男性或女性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都会负向冲击当地人口出生率。相关部门应在保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工时制度,保障职工拥有充足劳动闲暇,并对家庭生育予以必要的支持辅助,避免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马光明丁波鹦
关键词:产业结构工作时间出生率
论近期日元升值的成因与影响及走势预测被引量:2
2011年
2007年以来日元汇率出现大幅上升,其主因是金融危机前累积的经常项目顺差及危机后美国经济衰退和日美利差缩小带来的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日本政府无力干预汇市则是危机后日元升值得以持续的条件,中国增持日本国债并非升值主因。在金融危机和日本财政、货币政策均受制约的背景下,日元升值可能给日本出口和宏观经济带来比20世纪80年代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日本经济基本面走势和财务省加大汇市干预力度及大地震的影响,日元升值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马光明
关键词:金融危机日元升值利差财政货币政策
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正受到国内各类成本提高、国外贸易壁垒增加的双重压力,除了进行国内区位转移之外,亟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贸易顺差并规避贸易壁垒。笔者聚焦于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省份制造业工资成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6个指标是影响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国内区位转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0-2017年以上对应指标组合的绝对值与变化趋势,发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目前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较为合适的对外投资区位,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等8个国家是当前最具投资潜力的重点投资目标国;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与相关机构应积极出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并与潜在重点投资国签订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协议,鼓励并帮助中国企业顺利进行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投资。
马光明
关键词:外向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近期对华FDI动机的阶段性转变研究--表现、成因与影响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FDI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华FDI动机正在进行由生产-出口型向市场导向型的阶段性转变。体现在国际层面(吸收FDI占发展中国家比重减少)、产业间层面(服务业吸收FDI比重相对制造业快速...
马光明魏浩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导向型人民币汇率
文献传递
中国城镇居民工作时间变化的消费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各行业工作时间的普遍增加以及城镇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民平均工作时间呈波动增加趋势,对居民消费规模与结构可能存在影响。本文设计了一个考虑不同类型消费者、宏观与微观、工作时间内生与外生等多维度的分析工作时间、收入与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003—2019年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从消费额来看,工作时间、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工作时间增加通过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正向促进消费,同时又基于降低闲暇与消费时间直接抑制消费,导致总效应并不显著。从消费率来看,由于居民收入上升并未显著导致消费率提升,无法抵消闲暇时间下降导致的消费率降低,导致近年工作时间增加显著拉低了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类型消费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于消费的正向补偿作用越大。政府应正确认识工作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双向作用,推广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同时在不降低闲暇的前提下增加居民收入,或在不减少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增加居民闲暇与消费时间。
马光明苗壮
关键词:工作时间居民消费
北京市职住失衡驱动因素研究及其对雄安新区规划的启示
2024年
职住失衡是近年来国内城市治理领域常见的“大城市病”之一,北京市尤为典型与严重,其成因与治理经验对新城规划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采用“昼夜人口比”作为职住失衡水平的测度,发现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由核心城区向外围郊区扩散的速度暂未能跟上人口向外围转移的速度,考察期内北京市整体职住失衡程度趋于加剧,核心城区越来越偏向工作区,而外围郊区尤其是近郊区县则愈加偏重居住功能。基于2005—2021年北京市16区县面板数据模型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区县房价收入比越高,该区县越倾向成为常住人口流出的工作区;而地铁开通以及教育、医疗、零售市场的发展则会吸引居住人口流入,使之更偏向于居住而非工作的“睡城”,且该影响在去除了密云、延庆、平谷三个远郊区县后更为显著;各因素对核心城区与近郊区职住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雄安新区等国内新城规划时应注意借鉴北京经验,通过在城市区域内多点均衡配置优质产业、平衡区域间房价与房租差距、设置网格状交通系统等措施预防严重职住失衡现象。
马光明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