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 作品数:55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无功能垂体癌1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位振清姚勇高俊冯铭包新杰代从新孙博文孙健肖健齐王任直
- 关键词:肿瘤转移
- 表面肌电信号与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是神经肌肉系统进行随意性或非随意性活动时的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维电压时间序列信号,其信号形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该信号是众多外周肌肉运动单位电位的总和,
- 曾杰卫霄青徐晓杰孔德斌张俊马轶杰高俊李建华
-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
- 垂体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垂体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其诊断常延迟滞后,只有在原发鞍区垂体肿瘤的远隔部位如蛛网膜下腔、脑、其他器官出现垂体肿瘤的转移灶才能确定,垂体癌的判定需要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诊断以及影像的支持。垂体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激素靶向药物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只是缓解性的,较难大幅提高生存期,预后较差,因此尚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位振清刘世亮姚勇魏俊吉高俊冯铭包新杰刘小海代从新王任直
- 以言语障碍和幻嗅为首发症状的左额叶罕见多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一例
- 2014年
- 颅内多发性胶质瘤(multiple cerebral glioma,MCG)较少见,国外文献报道MCG发病率占胶质瘤的10%,占所有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4%.多发性星形细胞瘤(naplastic astrocytoma,AA)是MCG的一种,在MCG中的发病率次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更为罕见.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了1例以言语障碍和幻嗅为首发症状的左额叶罕见多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 孔祥溢刘帅高俊杨义王任直马文斌
- 关键词:言语障碍多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内镜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下进行寰枕减压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8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3~52岁,平均37岁.手术方式为寰枕减压术,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术野,所有手术操作均在神经内镜鞘外进行.术中磨除后颅窝及寰椎部分骨质,减压骨窗约为2.0 cm ×2.0 cm;2例患者清除增厚的寰枕筋膜后未切开硬脑膜,其余6例患者切开硬脑膜.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根据Tator标准评价手术疗效,7例为优:痛温觉异常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为良:患者症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照明观察术野,内镜鞘外操作进行寰枕减压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的一种新的尝试.
- 高俊杨众李永宁王任直
-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神经内镜
- 新靶点用于诊断和治疗垂体腺瘤
- 本发明公开了EC和/或CAF细胞在制备诊断垂体腺瘤的产品中的应用。EC和CAF相关marker在垂体腺瘤硬肿瘤中表达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肿瘤硬度鉴定的标志物。通过数据库预测和验证实验证明了VEGFR和PDGFR的抑制剂在治...
- 常梦琪王子豪张彦若高俊王任直幸兵马文斌王裕娄继忠周刚包新杰刘芃昊王月坤
- 立体定向抽吸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老龄患者的临床研究
- 蔡云鹏高俊李建华张俊
- 胸椎管内支气管囊肿伴成人脊柱侧弯1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罕见,是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瘤样病变,其起病隐匿,多在成人后发病,本文报告1例胸椎管内支气管囊肿伴成人脊柱侧弯病例。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9岁,因"发现腰部突起不平16年,腰痛1月,腰部、双下肢持续性麻木1周"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 孔祥溢高俊李智敏李永宁
- 关键词:胸椎管支气管囊肿
- 微血管减压术辅以异常肌反应电生理监测治疗面肌痉挛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辅以异常肌反应电生理监测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协和医院于2009至2010年对47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过程中间断电刺激患侧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口轮匝肌肌电位的变化情况。手术后随诊5~22个月。结果47例患者在手术开始时,均可在痉挛侧记录到异常肌反应信号。在手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里,42例患者痉挛侧异常肌反应信号消失(其中4、9及29例患者的异常肌反应信号分别于剪开硬膜时、分离蛛网膜时、垫开责任血管时消失);全部42例患者术后未再发作面肌痉挛。5例患者异常肌反应波形在手术结束时仍未消失;随访中发现其中2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者痉挛程度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辅以异常肌反应电生理监测,可帮助判定责任血管,提高手术的疗效。
- 高俊李宽正郭毅窦万臣李永宁王任直
- 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 临床医学八年制外科见实习教学中双向评价反馈体系的应用
- 2024年
- 临床医学八年制外科见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缺少成型的教学体系,且不同教师带教风格及学生主动性存在差异,导致外科见实习医师临床培训效果良莠不齐。文章以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师生双向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为出发点,展示了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外科见实习医师及指导教师的双向评价反馈体系构成,分析了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馈机制针对性补足教学短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外科见实习医师的教学效果。
- 郭晓鹏王月坤王裕高俊易杰马文斌翁习生
- 关键词:外科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