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绞痛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绞痛
  • 2篇不稳定型心绞...
  • 1篇心肺功能
  • 1篇心绞痛疗效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血压
  • 1篇血粘
  • 1篇血粘度
  • 1篇运动心肺
  • 1篇运动心肺功能
  • 1篇衰竭
  • 1篇通心络
  • 1篇通心络胶囊
  • 1篇培哚普利
  • 1篇稳定心绞痛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高华
  • 2篇张振英
  • 2篇孙广江
  • 1篇马乔炎
  • 1篇曹倩
  • 1篇王永
  • 1篇刘艳玲
  • 1篇张建秀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3):予以传统治疗;观察组(n=43):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具有安全、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孙广江高华张振英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血粘度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培哚普利4mg组和培哚普利8mg组各45例,分别在培哚普利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后3个月后评估其运动心肺功能、血压和血浆肌酐水平。运动心肺功能采用Yaeger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定,采用V-slope法计算无氧阈值,观察指标有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运动试验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运动方案采用改良的Bruce运动方案。结果两种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患者运动时间、无氧阈、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负荷等指标均较给药前显著改善;与培哚普利4mg组比较,培哚普利8mg组患者运动时间、最大摄氧量及最大运动负荷分别增加11.6%、8.0%、7.8%。使用培哚普利8mg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对血浆肌酐无明显影响。结论使用培哚普利8mg更有效控制血压,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患者耐受性较好。
高华张振英张建秀刘艳玲曹倩马乔炎
关键词:培哚普利高血压心力衰竭运动心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口服,4粒/次,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降低hs-CRP水平,起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孙广江王永高华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心络胶囊高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