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志
- 作品数:38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激光照射下硫化铜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新型光热剂硫化铜纳米颗粒(BSA-CuS NPs)对HeLa细胞的光热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牛血清清蛋白(BSA)为生物模板合成BSA-CuS NPs,对其进行物理表征和光热转换实验。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硫化铜组、光照组和联合组。采用CCK-8法检测BSA-CuS NPs的细胞毒性,TUNEL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酶标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 BSA-CuS NPs为直径(26.25±1.86)nm的片状结构,紫外线可见吸收峰位于980nm。升温曲线说明BSA-CuS NPs较去离子水溶液升温效果更加明显,呈现光照强度依赖性。CCK-8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g/L浓度范围内培养24h,BSA-CuS NPs对HeLa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TUNEL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组细胞的凋亡情况较其余3组明显增强。氧化应激指标测定显示,硫化铜组、光照组的SOD、GSH-Px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36、920.00,P<0.01);联合组与硫化铜组比较、联合组与光照组比较,SOD、GSH-Px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33.84,P<0.01)。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组的Cytc蛋白表达量较硫化铜组、光照组和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P<0.01)。结论 BSA-CuS NPs对HeLa细胞具有光热杀伤效应,机制可能与BSA-CuS NPs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 葛南刘树亮高宏志张亚萍王礼兴崔莲花
- 关键词:硫化铜激光疗法超氧化物类
- 肢体温度和肌松剂停药时间对术中SEP、MEP监测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过程中,肌松剂、温度对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术中病人肢体温度分为两组,Ⅰ组(肢体温度低于32℃)15例和Ⅱ组(肢体温度33~36℃)20例。对两组上下肢的SEP波幅﹑潜伏期和MEP波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病人10、30、60 min的上、下肢SEP波幅明显小于Ⅱ组(P〈0.05),但60 min以后两组并无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上、下肢SEP潜伏期差异不明显(P〉0.05)。Ⅰ组中上、下肢MEP波幅上升缓慢,但在60 min上升到最高后维持高波幅,而Ⅱ组上、下肢MEP波幅迅速上升,但在90 min达到最高后维持高波幅。Ⅰ组SEP波幅随着肌松时间推移而增加(P〈0.05),Ⅱ组SEP波幅随着肌松时间推移而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肢体温度和肌松剂停止时间共同影响颅脑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 王金川王帆高宏志黄凤凤王翠娥刘金霞胡伟鹏
- 关键词:诱发电位肌松剂
- 七氟烷麻醉抑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表达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表达、神经功能损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七氟烷处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抽取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CRP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术中1 h、术毕和术后第1天血清炎症介质(CRP、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在术毕及术后第1天表达降低(P<0.05或0.01);七氟烷处理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在第14天GCS评分[(10.82±1.40)比(8.29±1.02),P=0.03],APACHEⅡ评分[(14.42±1.97)比(18.03±2.15),P=0.02]。结论:七氟烷处理可通过抑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伤后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和改善患者预后。
- 官瑞婷高宏志梁双吟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七氟烷神经保护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急性颅脑损伤与血液成分关系
- 2012年
- 通过研究血液成分来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选用血液中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计数等16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提取与急性颅脑损伤有关的6种因子指标;用判别分析法检验6种因子指标判别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其准确率可达85%。研究表明,因子分析法能够准确的分析出血液中与急性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的指标,期望成为研究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 王一兰金福江高宏志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血液成分
- 肥胖患者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福建省泉州地区汉族肥胖人群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肥胖症患者248例,正常对照者223例,采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水平;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脂联素基因SNP45。结果①肥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脂联素基因SNP45的GT+GG基因型的分布分别为61%和44%0(2=14.182,P〈0.0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和25%∽=10.708,P〈O.01)。②肥胖症组中,脂联素基因SNP45的GG+GT型与TT型相比,前者的TG、LDL—C水平(t=2.604,P〈0.01;t=5.507,P〈0.01)升高,而脂联素和HDL.C水平(t=2.275,P〈0.05;t=10.100,P〈0.01)降低。③正常对照组中,脂联素基因SNP45的GG+GT型与1Tr型相比,前者的脂联素、TG、TC水平(t=2.510,P〈0.05;t=2.922,P〈0.01;t=3.272,P〈0.01)显著低于后者。④以脂联素基因SNP45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症组中脂联素基因SNP45的GG+GT型与TT型相比,GG+GT型血清脂联素水平减少(OR=0.810,95%CI:0.673--0.975,P〈0.05),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OR=I.746,95%CI:1.060--2.875,/〈0.05);正常组中GG心T型胰岛素抵抗风险增3H(OR=3.962,95%CI:1.089~14.411,P〈0.05)。结论①脂联素基因SNP45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肥胖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②脂联素基因SNP45与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
- 陈晓毓李希圣林夏鸿高宏志李秋兰查金顺
- 关键词:脂联素单核苷酸放射免疫测定
- 咪达唑仑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eKo-1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咪达唑仑(midazolam)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eKo-1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CCK8法观察咪达唑仑对JeKo-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咪达唑仑对JeKo-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咪达唑仑对JeKo-1细胞BCL-2、细胞色素C(Cyto-C)、pro-caspase-9、pro-caspase-8、pro-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JeKo-1细胞增殖,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40μmol/L;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处理48 h后JeKo-1细胞出现凋亡,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JeKo-1细胞内BCL-2、pro-caspase-9、pro-caspase-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yto-C蛋白表达呈相应增加,而pro-caspase-8蛋白表达则未发生变化。结论:咪达唑仑可能通过下调JeKo-1细胞BCL-2的表达,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但不活化死亡受体途径,导致线粒体Cyto-C的释放,并引发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启动了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了JeKo-1细胞的凋亡。
- 洪金全吴珊瑚陈志远庄伟煌高宏志
- 关键词:咪达唑仑套细胞淋巴瘤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Ghrelin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浆Ghrelin等动态变化与伤后食欲下降及应激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Ghrelin在伤后48h内,7d进行动态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伤后48h内及7d内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变化与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呈负相关性,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Ghrelin水平降低,为应激性反应所致,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同时其浓度下降可能加重胃粘膜损伤,导致或加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高宏志胡伟鹏李亚松陈峻严余茂清黄天造林玲
- 关键词:GHRELIN应激性反应应激性溃疡
- 额叶眶部损伤BDNF及其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 目的探讨额叶眶部挫裂伤后1个月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 水平及其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三种基因亚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特点。方法应用简...
- 陈峻严戴伟川高宏志
- 关键词:BDNF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巨囊性病液状蛋白-15在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巨囊性病液状蛋白-15(GCDFP-15)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CDFP-15的表达差异;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的GCDFP-15的表达差异及对GCDFP-15高/低表达组的肺癌患者进行生存期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的GCDFP-15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株肺癌细胞系与1株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中的GCDFP-15 mRNA和蛋白表达量;ELISA实验检测以上5株细胞系培养液上清中的GCDFP-15浓度,综合分析GCDFP-15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GCDFP-15的表达、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的GCDFP-15表达、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浆中的GCDFP-15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肺癌细胞株的GCDFP-15 mRNA均高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5株细胞均未检测到GCDFP-15蛋白,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检测到GCDFP-15,且4株肺癌细胞系中,A549和H620培养基上清中的GCDFP-15表达均高于16HB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中的GCDFP-15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4株肺癌细胞系的GCDFP-15 mRNA均高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系,2株肺癌细胞系培养液上清中的GCDFP-15蛋白高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的结果,推测GCDFP-15可能是肺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
- 周爽苏小珊林国福刘怡飞高宏志
- 关键词:肺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腺癌
-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下一步?被引量:3
- 2015年
- 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某一地区的人群中H.pylori耐药发生率也应考虑。高效、快速、准确地检测出H.pylori抗生素耐药性和及时监控群体耐药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pylori抗生素的耐药机制逐渐清楚,这有助于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检测技术。该文总结了用于H.pylori根除治疗最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回顾了H.pylori抗生素耐药的基因检测技术进展,以期对改进H.pylori抗生素耐药的分子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 李云振葛安国王庆波高宏志王明席胡伟鹏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