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梅雄

作品数:39 被引量:24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吸虫
  • 15篇东方田鼠
  • 14篇血吸虫
  • 14篇抗体
  • 14篇弓形虫
  • 12篇日本血吸虫
  • 8篇虫病
  • 7篇抗日本血吸虫
  • 6篇弓形虫抗体
  • 5篇血清
  • 5篇免疫
  • 5篇弓形虫感染
  • 4篇动物
  • 3篇蛋白
  • 3篇日本血吸虫童...
  • 3篇杀伤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杀伤

机构

  • 38篇上海市疾病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动物园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9篇魏梅雄
  • 20篇蒋守富
  • 17篇张述义
  • 15篇何艳燕
  • 14篇潘彩娥
  • 12篇李浩
  • 11篇林矫矫
  • 9篇傅志强
  • 8篇曹琳
  • 7篇刘金明
  • 6篇王龙英
  • 5篇石耀军
  • 4篇邱倩雯
  • 4篇马杏宝
  • 3篇朱民
  • 3篇孙军
  • 3篇林邦发
  • 2篇刘瑞三
  • 2篇陈永军
  • 2篇周忠勇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兽医寄生...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0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囊尾蚴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2003年
张述义魏梅雄
关键词:囊尾蚴病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
东方田鼠血清被动转移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力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被动转移东方田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力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东方田鼠血清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被动转移至小鼠 ,观察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减虫率、减卵率 ,并采用ELISA分别检测抗日本血吸虫童虫、成虫和虫卵的 8种抗体。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东方田鼠血清受体小鼠获得的减虫率为 3 6.2 % ,减卵率为 5 4.0 % ;血清IgE、IgM、IgG及其亚类抗体均有升高 ,其中抗童虫抗原的IgG1抗体水平增幅最大。各试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天然抵抗力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 ,使之获得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
蒋守富魏梅雄林矫矫潘彩娥李浩曹琳何艳燕傅志强
关键词:东方田鼠血吸虫
中国附红细胞体与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近况被引量:27
2005年
马杏宝王龙英魏梅雄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红细胞表面动物
一种检测弓形虫抗体的快速ELIB技术
2001年
蒋守富曹琳潘彩娥张述义王龙英魏梅雄
关键词:弓形虫抗体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东方田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的特性 ,观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 ,可为阐明其抗病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用间接 EL ISA方法检测东方田鼠抗成虫可溶性抗原 (SWAP)和几种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 (Sj2 8- GST、L HD- Sj2 3、Sj14、Sj TPI、C- Sj Param yosion)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 ,并检测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的 Ig G3亚类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东方田鼠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后 ,抗 SWAP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所升高 ,而抗几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低 ,没有显著变化。东方田鼠正常血清中抗SWAP的 Ig G3亚类抗体的 OD值是牛血清白蛋白 (BSA)对照的 31倍。结果表明 ,在东方田鼠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抗 SWAP的 Ig G3亚类抗体 。
傅志强刘金明蒋守富李浩石耀军何艳燕魏梅雄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东方田鼠抗体抗体检测
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及IgG亚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研究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及其 Ig G亚类。方法 采用 EL ISA试验 ,分别检测室内繁殖的东方田鼠、Balb/ c和昆明种小鼠血清中 8种抗童虫 (SSA)、抗成虫 (SAWA)和抗虫卵 (SEA)抗体及 Ig G亚类。结果 首次发现东方田鼠抗 - SSA Ig G3水平明显高于 Balb/ c和昆明种小鼠 ,分别为后者的 1.44倍和 1.5 5倍 ,而抗 - SAWA Ig G3和抗 - SEA Ig G3水平则无明显增高。结论 东方田鼠体内确实存在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抗体 。
蒋守富魏梅雄林矫矫潘彩娥李浩曹琳何艳燕傅志强邱倩雯王梅芳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抗体IGG亚类
弓形虫感染者血清IgM和IgG抗体免疫印迹谱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索近期和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免疫诊断标志物。方法采用无毒灵敏的TMB为底物的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弓形虫感染者IgM或IgG抗体阳性血清与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反应谱。结果IgM抗体对p35、p38和p22的识别比例达80%以上,且反应带出现率较其它抗原组分高,而p32、p30与IgG抗体的反应带出现率和识别比例也分别高达40%和80%以上。其中,反应最强烈最具代表性的分别属p35(出现率81.5%,P<0.0001)和p32(出现率57.1%,P<0.0001)。结论p35、p38、p22可能为近期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标志物,p32和p30则可能是慢性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标志物。
蒋守富张述义曹琳曹琳魏梅雄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血清IGMIGG抗体
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疟疾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王龙英张述义王克泰韩瑾南曹琳魏梅雄
关键词:疟疾
改良凝集试验(MAT)与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为了评价用于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改良凝集试验 (MAT)、用MAT、间接血凝试验 (IH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动物和人的血清进行检测 ,比较阳性检出率与符合率 ,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MAT和IHAT、MAT与ELISA检测动物和人血清的阳性检出率都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AT与IHAT检测动物血清的总符合率为 78 7% (5 9 75 ) ,检测人血清的总符合率为 81 6 % (71 87) ;MAT与ELISA检测动物血清的总符合率为 74 0 % (5 4 73) ,检测人血清的总符合率为 79 3 % (6 9 87)。应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显示 :MAT与IHAT、MAT与ELISA检测的结果一致。因此 ,检测弓形虫抗体的MAT与IHAT和ELISA具有良好的符合性 ,这 3种方法都能用于弓形虫抗体的常规普筛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张述义魏梅雄王龙英丁贞英许雪萍
关键词: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弓形虫MATELISA
东方田鼠ADCC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3
2001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机理 ,我们对东方田鼠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 (AD CC)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进行了观察。用来源于东方田鼠和昆明鼠腹腔细胞的巨噬细胞 (M)、嗜酸性粒细胞 (Eos)作为效应细胞 ,分别以东方田鼠阳性 阴性血清、昆明鼠阳性 阴性血清进行ADCC试验。在培养 3~ 6h时 ,所有东方田鼠M和Eos样本孔中均有大量细胞粘附于童虫 ,而昆明鼠M和Eos样本孔中几乎没有细胞粘附 ;培养 2 0~ 2 4h、 44~ 48h的童虫死亡率显示 :1 东方田鼠阳性 阴性血清的杀伤力明显高于相应的昆明鼠阳性 阴性血清的杀伤力 ;2 东方田鼠 昆明鼠的阳性血清诱导的童虫死亡率高于相应的东方田鼠 昆明鼠的阴性血清诱导的童虫死亡率 ;3,4种效应细胞样本孔以及细胞空白对照孔中的童虫死亡率基本相似。上述结果提示 ,东方田鼠血清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可能是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机理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
刘金明傅志强李浩魏梅雄林矫矫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童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