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OH)D水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分为心肌重构组和无心肌重构组、舒张功能障碍组和无舒张功能障碍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与无心肌重构组比较,心肌重构组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25(OH)D降低(P<0.05)。与无舒张功能障碍组比较,舒张功能障碍组体质指数(BMI)、25(OH)D水平降低,LDLC升高(P<0.05)。25(OH)D是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25(OH)D水平对患者心肌重构、舒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25(OH)D水平是影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诊疗。
- 黄文霞李海涛黄玉冰廖旺
- 关键词:心肌重构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冠心病
- 微小RNA-17和微小RNA-214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7、miR-214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4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为侧支形成组115例,侧支未形成组6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入院时血清miR-17、miR-21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17与miR-214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17、miR-214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17、miR-2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支未形成组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以及血清miR-17、miR-214水平明显高于侧支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糖尿病、miR-17、miR-214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7与miR-214呈正相关(r=0.44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7预测侧支循环形成的截断值为1.64,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64~0.902),血清miR-214预测侧支循环形成的截断值为1.06,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2~0.912)。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7、miR-214水平处于高表达状态,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 黄文霞周菲黄玉冰王卫
- 关键词:微RNAS冠状血管侧支循环
- 基于MAMs探究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消退素D1(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心肌组织线粒体-内质网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将30只18月龄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RVD1组、高剂量RVD1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6月龄SD大鼠作为对照组,低剂量RVD1组和高剂量RVD1组分别尾静脉注射50、100 ng/ml RVD1,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持续干预21 d;对-硝基苯酚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胶原沉积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LC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MAMs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及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RVD1组与高剂量RVD1组的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纤维断裂与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MAMs结构较为紧密,占线粒体周长百分比也增加(P<0.05),GRP75、VDAC1及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与低剂量RVD1组比较,高剂量RVD1组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心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且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
- 郑扬黄玉冰黄文霞李海涛
- 关键词:衰老心肌细胞自噬凋亡
- 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25(OH)D3水平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5(OH)D3缺乏组(n=48)和非25(OH)D3缺乏组(n=32)。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标,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对比两组RHI、IMT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25(OH)D3与RHI、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影响心力衰竭患者RHI、IMT值的危险因素。结果:25(OH)D3缺乏组RHI低于非25(OH)D3缺乏组,IMT高于非25(OH)D3缺乏组(P<0.05)。25(OH)D3与RHI呈正相关关系(r=0.595,P<0.001),与IMT呈负相关关系(r=-0.423,P<0.001)。总胆固醇(T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RHI的影响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IMT的影响因素。结论:25(OH)D3缺乏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心力衰竭患者25(OH)D3水平有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转归。
- 黄文霞李海涛黄玉冰廖旺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