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3篇乳腺炎
  • 3篇细胞
  • 3篇腺炎
  • 2篇乳腺癌
  • 2篇乳痈
  • 2篇通法
  • 2篇温通
  • 2篇温通法
  • 2篇细胞性
  • 2篇腺癌
  • 2篇浆细胞
  • 2篇浆细胞性
  • 2篇浆细胞性乳腺...
  • 1篇蛋白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穴位贴敷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嘉兴市中医医...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丁嫦英
  • 4篇冯辉珍
  • 3篇喻其霞
  • 2篇朱云
  • 1篇徐中华
  • 1篇朱云
  • 1篇朱云
  • 1篇赵虹
  • 1篇孙芸
  • 1篇钱红燕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松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清热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积分、免疫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块大小、乳房疼痛及皮肤红肿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皮肤红肿及乳房疼痛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1.27±0.49)分、(0.97±0.31)分及(0.82±0.37)分]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2.33±0.71)分、(2.15±0.76)分及(1.95±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9、10.170及10.68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A及IgG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1.26±0.30)g/L、(1.73±0.46)g/L及(6.74±1.31)g/L]下降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2.03±0.51)g/L、(2.73±0.70)g/L及(10.53±2.0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02、16.880及10.90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8.56±2.60)mg/L、(1.73±0.59)ng/L及(53.82±11.26)μg/L]降低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18.68±3.48)mg/L、(5.37±1.10)ng/L及(76.14±15.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0、20.620及8.30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vs.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4,P>0.05);联合组较地塞米松组患者的复发率(34.00%vs.10.0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00%vs.96.00%)高�
丁嫦英冯辉珍余秋燕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地塞米松乳房疼痛
乳腺癌患者糖类抗原153和异常糖链糖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糖类抗原153(CA153)、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变化及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另选取于嘉兴市中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为健康组。检测两组CA153、TAP水平。乳腺癌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复查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及CA153、TAP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健康组CA153、TAP水平分别为(17.03±2.78)U/ml、(74.23±9.82)μm^(2);乳腺癌组CA153、TAP水平分别为(38.79±4.01)U/ml、(165.79±20.37)μm^(2)。与健康组相比,乳腺癌组CA153、TAP水平均较高(t=41.768,37.166,均P<0.05)。乳腺癌组治疗前后CA153、TAP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未复发100例,复发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放疗、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CA153、TAP是影响乳腺癌复发的主要因素(均P<0.05)。与CA153、TAP单项检测相比,两项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CA153、TAP水平下降,肿瘤直径、TNM分期、放疗、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CA153、TAP均为乳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CA153、TAP联合检测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丁嫦英朱云冯辉珍喻其霞
关键词:乳腺癌糖类抗原153复发
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外科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35例乳腺脓肿患者资料,整理患者年龄、妊娠史、流产史、乳腺疾病/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婴儿吸乳方式、每次哺乳时间、哺乳后是否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抗生素使用、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不良情绪14个方面的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乳腺疾病史/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哺乳后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和睡眠姿势为平躺是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3、2.625、1.754和1.252。结论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为平躺可增加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风险。
冯辉珍喻其霞丁嫦英朱云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脓肿
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瘀滞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给予诊治,研究组患者选用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口服中药通乳方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时长、各项症状缓和时长、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乳房胀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临床疗效的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时长[(11.59±2.13)d vs.(4.63±1.36)d]、乳房红肿改善时长[(6.26±1.52)d vs.(2.64±0.63)d]、正常体温恢复时长[(3.25±1.02)d vs.(1.38±0.46)d]、正常排乳恢复时间[(7.22±1.23)d vs.(3.30±0.72)d]、乳房肿块改善时长[(5.53±1.76)d vs.(2.60±1.04)d]、并发症发生率(12.50%vs.3.75%)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66.31±4.30)%vs.(51.54±3.15)%]、WBC[(7.09±1.85)×10^(9)/L vs.(5.11±1.07)×10^(9)/L]、CRP[(6.89±2.01)mg/L vs.(3.31±1.40)mg/L]、乳房胀痛评分[(4.29±1.02)分vs.(2.68±0.81)分]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6.25%)水平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口服中药通乳方对瘀滞期乳痈患者施以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炎症指标改善,避免并发症状的发生,加快病症恢复。
丁嫦英冯辉珍余秋燕
关键词:象数思维C-反应蛋白
三阴乳腺癌化学治疗中给予乌苯美司片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析在三阴乳腺癌化学治疗中给予乌苯美司片对患者免疫功能与骨髓抑制程度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10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4例)与试验组(54例),2组均行AC-T方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乌苯美司片口服。通过流式细胞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化疗结束6个月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外周全血细胞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试验组化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变化差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小(P〈0.05),化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提高更为确切(P〈0.05);试验组化疗前后的外周全血细胞下降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小(P〈0.05),而化疗后6个月外周全血细胞均有所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化学治疗中应用乌苯美司片有助于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与骨髓抑制程度,患者得以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且近、远期不良反应少,保障患者预后,临床推广价值尤为显著。
余秋燕喻其霞丁嫦英朱云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化学治疗淋巴细胞
温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72例被引量:8
2013年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炎性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细菌性化脓性疾病。中医谓之粉刺性乳痈。温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近年来已得到认可,我院2004年10月—2011年12月共治疗72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72例,年龄24~62岁,中位年龄35岁。未婚未孕3例,已婚有哺乳、生育史67例,绝经后2例。单侧70例,双侧2例。病程3d~5年,平均3.5个月。病灶集中在乳晕附近54例,远离乳晕18例。脓肿破溃13例,其中散在多发破溃6例,形成潜在瘘管7例,脓肿形成但未破溃27例,肿块伴红肿疼痛尚未成脓32例,呈实质性肿块无明显红肿热痛14例。
沈加君丁嫦英孙芸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温通法中药离子导入外治疗法
楼丽华教授治疗乳痈经验被引量:8
2010年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丁嫦英赵虹
关键词:乳痈温通法
穴位贴敷结合红外线在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穴位埋线后线结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红外线照射对乳腺增生患者穴位埋线后线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出现线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止痛治疗,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结合红外线照射,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
钱红燕余秋燕丁嫦英朱云
多参数MRI征象对非钙化型乳腺腺病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征象对非钙化型乳腺腺病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非钙化型乳腺癌50例、非钙化型乳腺腺病46例,均经临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经乳腺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乳腺X线摄影检查全部病灶均无钙化特征,分析非钙化型乳腺癌和非钙化型乳腺腺病进行多参数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钙化型乳腺腺病相比,非钙化型乳腺癌的MRI早期强化率、最大上升斜率、峰值信号强度、最大径均明显增高,而ADC值、达峰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型乳腺腺病和非钙化型乳腺癌的MRI毛刺征、分叶征、分布、早期强化曲线、晚期强化曲线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钙化型乳腺癌和非钙化型乳腺腺病的MRI表现虽有部分重叠,但可根据平均ADC值、早期强化曲线、晚期强化曲线、病灶分布、形态等影像学特征予以鉴别。
李萍丁嫦英张程彭费芳徐中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