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
- 作品数:53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神经母细胞伴骨转移的MSCT诊断
-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伴全身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MS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NB伴骨转移患儿的临床及MS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10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胸部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别...
- 周俊霖丁山黄素华徐红艳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骨骼
- 儿童肝脏血管源性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血管源性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儿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择动脉期进行CTA重建以明确肿瘤血供情况。结果:15例中,11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单发8例,多发2例,共12个肿块,11个肿块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7个肿块内见钙化,另有1例为弥漫性。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均为单发肿块,平扫2个肿块密度不均匀,1个肿块内见条索样钙化。增强后肿块自周边向心性强化,CTA显示肿块内丰富的血管影,主动脉管径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肝脏血管源性肿瘤间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但不同类型的肿瘤有各自的强化方式,CT多期增强扫描是鉴别肝脏肿瘤的较好的检查方法。
- 余杨红陶强黄伟杨文萍许惠玲杨玲陶钧丁山
- 关键词:肝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
- 2005年
- 目的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 丁山周俊霖严济泳侯刚李先文
- 关键词:儿童淋巴管瘤影像诊断
- 儿童神经母细胞伴骨转移的MSCT诊断
- 周俊霖苗静丁山徐红艳
- MRI远端结肠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造瘘术后瘘的诊断价值
- 朱才娣丁山
-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转化生长因子-B1、白介素5与气道重塑关系的探讨
-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转化生长因子-p1(TGF-1β1)、白介素-5(IL-5)与气道重塑的关系;讨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气道重塑的影响。
方法:对30例住院的急性支气管哮喘...
- 陈强李莉刘建梅丁山柯江维邹音
- 关键词:哮喘患儿气道重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痰白介素-5
- 文献传递
- 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是学龄儿童常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缺乏足够的特征性,多数学者报道的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间质浸润、段或叶实变以及斑片或扇形浸润[2-3],但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未见有报道,笔者将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影像学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报告如下。
- 李莉李岚章高平吴爱民何美娟丁山陈强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球形肺炎病例报告
- 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HRCT诊断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利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住院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20例患儿资料。结果 20例均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者5例,继发于其他疾病者15例(白血病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1例)。20例均行HRCT检查,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10例,结节或肿块样改变4例,空洞3例,霉菌球3例,"新月征"2例,粟粒样改变1例。结论儿童真菌性肺炎不易诊断,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真菌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及时诊断。
- 周俊霖丁山吕静程力苗静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患者术前评估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中的术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临床及食管造影诊断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的新生儿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VR透明法重组(Raysum)],将影像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按照Gross分型:29例中Ⅰ型2例、Ⅲ型27例。所有病例的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楚地显示上端闭锁食管的形态、位置及气管支气管树的解剖情况;24例可显示食管气管瘘口并均可测出两闭锁盲端的距离,3例瘘管瘘口显示不清。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的术前评估有较高价值,可评估食管两盲端间的距离及显示食管气管瘘口位置,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吴主强丁山涂为建黄金狮章振华
- 关键词: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螺旋CT三维重建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狭窄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气道狭窄的影像学表现,研究气道异常与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经心脏超声和64排螺旋CT确诊心血管畸形且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者共46例,按照狭窄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其相对应的心脏大血管畸形类型。结果46例先心病并发气管支气管狭窄患儿中,按照狭窄部位分类后以Ⅲ型支气管狭窄(29例,63%)最多见,其次为Ⅱ型气管下段狭窄和Ⅳ型气管、支气管两处以上狭窄,均为7例(15%),Ⅰ型气管上段狭窄发生较少(3例,7%)。并发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先心病类型包括非紫绀型、紫绀型、梗阻型及血管环等,其中以非紫绀型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35.6%)最高。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较非复杂型更容易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容易伴发气管支气管狭窄,狭窄部位主要位于主支气管及气管下段,累及两处时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气管上段狭窄较少,最易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是复杂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吴主强曹婷余杨红丁山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三维重建先天性心脏病气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