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勤

作品数:51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动脉
  • 19篇手术
  • 17篇外科
  • 14篇心脏
  • 11篇外科手术
  • 9篇心室
  • 9篇室间隔
  • 9篇主动脉
  • 9篇先天性
  • 8篇心脏病
  • 8篇心脏外科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心脏外科手
  • 7篇心脏外科手术
  • 7篇室间隔缺损
  • 7篇缺损
  • 7篇转位
  • 7篇外科治疗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51篇严勤
  • 38篇徐志伟
  • 34篇刘锦纷
  • 33篇张海波
  • 27篇苏肇伉
  • 27篇郑景浩
  • 26篇丁文祥
  • 9篇朱德明
  • 9篇祝忠群
  • 7篇史珍英
  • 7篇杜欣为
  • 4篇张玉奇
  • 4篇高伟
  • 3篇仇黎生
  • 3篇王顺明
  • 2篇王顺民
  • 2篇杨欢欢
  • 2篇祁泉
  • 2篇钟玉敏
  • 2篇石磊

传媒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性化一期手术矫治复杂性主动脉弓中断-Berry综合征的效果
严勤徐志伟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王顺民杜欣为
采用国产同心伞片经胸小切口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总结我们通过微创经心室采用国产同心伞片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临床经验,探讨这项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34.1±24.2)个月;体重(12.4±9.2)kg]采用胸下小切口经心室途径封堵治疗,患者均为膜周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基底部直径2~9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所选伞腰直径4~10mm。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放入室间隔封堵伞。结果术后发生室性早搏1例,经治疗好转并未复发。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稳定,随访1~6个月,患儿伞片位置无移位,无心律失常和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小切口采用同心伞片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对于初学者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张海波郑景浩鲁亚南祝忠群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儿童右心室功能评价的进展
2008年
右心室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儿童各种心脏疾病时右心室功能失调及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右心室缺乏轴对称性以及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影响了其心腔容量、面积等的测定,故对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并不深入。目前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有创、无创两种。任何有创的导管检查均可能发生并发症;最近Tel指数、多普勒组织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核素心血管造影等无创检查手段在儿童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寻找一种无创、简便、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对于儿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祁泉严勤
关键词: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心血管造影术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有室缺和肺动脉狭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效果.方法 对46例TGA/VSD/PS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其中采用主动脉根部移位/重建双室流出道术,即Nikaidoh术27例(N组),Rastelli手术19例(R组).N组采用自身心包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其中1例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R组使用Homograft重建RVOT.两组均无手术前姑息手术史.结果 N组因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3.7%),R组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近.手术平均年龄N组(16.3±16)个月,R组(51±20)个月,N组明显小于R组(P=0.028).N组术后无明显残余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RVOTO),而R组有37%患者分别存在LVOTO或RVOTO(P<0.05),但N组术后89%患者存在轻-中度肺动脉血反流现象,R组仅1例患者存在轻度反流(P<0.05),两组手术早期心功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两组均无死亡,但R组有4例(23.6%)因LVOTO、RVOTO再手术治疗.结论 Nikaidoh术矫治TGA/VSD/PS患者,在解剖上更胜一筹,适宜于小的年龄患者.
严勤徐志伟刘锦纷杜欣为史珍英朱德明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RASTELLI术
一种安全高效的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的胸腔引流管,其设有内置管、引流连接管和接头;所述内置管壁上设有若干引流孔,引流孔有若干列,相邻列的引流孔呈交叉状分布,位于同一列的相邻引流孔间距为5‑8mm,引流孔相邻列的距离为3‑5mm,引...
严勤
文献传递
小婴儿一期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或Taussig-Bing合并主动脉弓畸形的早中期转归
2009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大动脉转换术同时进行主动脉弓矫治的Ⅰ期手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或Taussig-Bing合并主动脉弓畸形的早中期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对26例存在主动脉弓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或Taussig-Bing畸形的小婴儿进行了Ⅰ期手术矫治,其中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3例(TGA/VSD 11例,TGA/IVS 2例),Taussig-Bing 13例;主动脉弓畸形中主动脉弓中断(A型)7例,CoA19例,6例伴有冠状动脉异常类型。平均手术年龄(28±35)d,<2个月占62%,手术平均体重为(4.19±1.15)kg。在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流量下进行主动脉弓畸形矫治,采用自身组织直接吻合扩大或重建弓,伴有弓部发育不良者补片扩大成形。伴有冠状动脉畸形者在大动脉转换手术中冠状动脉移植方法予改良处理。结果:手术住院死亡3例(11.5%),死因与冠脉移植无关。平均插管时间102 h,监护室时间平均8 d。术后早期生存者主动脉瓣上压力阶差>30 mmHg有2例,主动脉瓣反流轻度2例。单因素分析中伴有冠状动脉异常类型者与术后早期死亡或并发症的风险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其与手术年龄、肺动脉高压、术前FS、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血清乳酸水平相关。随访期3个月~7年,无死亡,术后5年实际生存率为88.5%(95%可信度范围CI 76%~96%),术后1年、5年无需介入干预或手术分别为91.4%、87%。结论:TGA和Taussig-Bing伴有主动脉弓畸形者Ⅰ期进行大动脉转换术和主动脉弓畸形矫治早中期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因素为年龄偏大,肺高压严重,把握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要则之一。
严勤徐志伟刘锦纷史珍英朱德明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AUSSIG-BING畸形主动脉弓中断大动脉转换术
自体活瓣延长技术作冠状动脉移植在复杂大动脉换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复杂大动脉换位手术中采用自体活瓣延长技术作冠状动脉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这项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21例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畸形的大动脉错位和Taussig-Bing患者行大动...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张海波郑景浩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畸形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保留肺动脉瓣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被引量:1
2015年
法洛四联症传统根治手术的远期并发症备受关注。使用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引起的长期肺动脉反流可导致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不良后果。近年来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手术策略受到重视,以期从根本上减少肺动脉反流,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该文就保留肺动脉瓣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
张维敏严勤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肺动脉瓣
利用“多余”冠状动脉纽片作主动脉根部成形在大动脉转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大动脉转位术(ASO)中利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主动脉根部成形的临床经验,探讨保持主动脉瓣窦的解剖形态对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型大血管错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110例,手术年龄为出生2d~2岁,平均年龄91.1d;体重1.79~9.50kg,平均体重4.70kg。根据不同的外科处理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78例,术中采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的主动脉根部成形,减小新主动脉根部近心端开口的直径;B组:32例,术中剪除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主动脉吻合口近心端与远心端直径不匹配。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结果中影响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例,总病死率为10.9%(12/110),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6.4%(5/78)vs.21.9%(7/32),P=0.019]。随访7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后期死亡3例,A组1例,B组2例;5例患者再次手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子包括Taussig-Bing畸形(χ2=4.011,P=0.046)、合并主动脉弓病变(χ2=4.437,P=0.036)、单支冠状动脉(χ2=5.071,P=0.025)和B组患者(χ2=5.584,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主动脉弓病变(χ2=5.681,P=0.010)和B组患者(χ2=3.987,P=0.047)是构成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利用"多余"的冠状动脉纽片作新的主动脉根部成形能够较好地保持新主动脉瓣窦形态,而主动脉根部的特殊解剖形态与冠状动脉灌注有重要的关系,手术病死率降低可能与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得到改善有关。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张海波郑景浩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大动脉错位大动脉转位术
大动脉转换术113例的手术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伞性大动脉错位113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TGA/IVS)60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错位(TGA/VSD)53例。患儿体重最轻2.3 kg,年龄最小出生后6 h。在深低温停循环和低流量下行大动脉转换术。结果手术总死亡率9.7%,其中 TGA/IVS 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8.3%,TGA/VSD 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11.3%。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围手术期以及体外循环转流技术的提高,其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从早期的手术死亡率16.6%降至目前的5.6%。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导致大动脉转换术死亡的关键,TGA/VSD 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 TGA/IVS 要高。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并不影响手术成功率。左心室与有心室压力比例<0.6时,不能行大动脉转换术,否则术后将出现严重左心室低心排。
徐志伟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严勤仇黎生王顺明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大动脉转换术冠状动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