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134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开放研究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理学 更多>>
典型PhACs在城市水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及其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研究 由于人类对PhACs/(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的过分使用甚至是滥用,导致这类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持续不断地排入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等各种环境介质中,PhACs在环境中的迁移... 严清关键词:水系统 人工湿地 文献传递 污水处理系统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PhACs(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由于持续不断地排放及对人类和野生生物的潜在毒性风险,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作为PhACs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水环境中普遍检出。本文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它们在常规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特性。由于污水处理厂的不完全去除是水环境中PhACs的主要来源途径,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文章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几种去除NSAIDs的不同的深度处理工艺,最后对PhACs污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严清 高旭 彭绪亚关键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污水系统 深度处理 重庆主城区水域典型PhACs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分析了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心血管类、止痛剂类等8类PhACs(医药活性物质)在重庆主要地表水体长江、嘉陵江及花溪河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1种目标PhACs中,有14种在3条河流中均有检出,长江与嘉陵江的中P(PhACs)为1.1—35.5ng/L,花溪河P(PhACs)为10.3—445.6ng/L.莫西沙星、苯扎贝特、吉非罗奇、双氯芬酸、阿托伐他汀等5种目标PhACs仅在花溪河中检出,质量浓度为0.6—31.4ng/L.氨氯地平未检出.花溪河流量小且周边污水直排严重,除磺胺甲嘧啶、立痛定与辛伐他汀外,其他目标PhACs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2条河流.参照MEC/PNEC(MEC为环境实测浓度,PNEC为生态风险阈值)风险综合评估体系评估了水环境中PhACs的生态风险,在检测出的目标PhACs中,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红霉素、降固醇酸的生态风险熵(RQ=MEC/PNEC)均大于0.1,百]能会对环境产生中等程度危害的生态风险,这与这4种PhACs的大量频繁使用密切相关. 严清 訾成方 张怡昕 甘秀梅 彭绪亚 高旭 郭劲松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生态风险评估 地表水体 固定化菌、藻系统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净化研究 本文通过小球藻类生长特性实验、小藻类对氮磷去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论证小球藻是适合用于包埋固定来对污水中氮磷营养元素进行处理的材料。
固定化小球藻胶球接种密度实验结果显示,废水的氮磷去除率与藻细胞的负荷存在一定的... 严清关键词: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文献传递 固定化藻球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为解决褐藻胶球在含磷污水中结构易疏松、小球藻易泄漏及胶球易破碎的问题,进行了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活性炭和CaCl2溶液浸泡固定化藻球的加固强化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添加活性炭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进固定化小球的性能,其最佳的添加量为海藻酸钠凝胶的1%;加固胶球系统对氨氮(NH4+-N)的去除率持续增加,最高可增至80%左右;对正磷酸盐(PO43--P)也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6%以上;胶球经过加固后,胶球内藻细胞密度得到较大提高,固定化性能得到改善。 严清 冯国忠关键词:固定化藻类 活性炭 脱氮除磷 典型抗生素在中国西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 被引量:46 2014年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法调查研究了10种典型抗生素药物在中国西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中的含量水平、去除特点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0种目标抗生素均能在污水中检出,其浓度水平在ng·L-1~μg·L-1之间;在脱水污泥样中同样能检测出目标抗生素的残留,含量范围在(0.92±0.18)^(466.76±77.46)ng·g-1之间,浓度最高的是阿奇霉素(以干重计,466.76 ng·g-1).目标抗生素在进水和出水中的总质量负荷分别为1.94 mg·(d·person)-1和807.17μg·(d·person)-1.质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转化或降解是其主要去除机制,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和阿奇霉素,污泥吸附也是相关的去除途径之一(污泥吸附占进水负荷的9.35%~26.96%). 甘秀梅 严清 高旭 张怡昕 张怡昕 訾成方 彭绪亚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抗生素 污泥吸附 去除率 典型医药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归趋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2014年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污泥样品先采用超声波萃取预处理方法提取)检测分析了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心血管类、止痛剂类等8类医药活性物质在重庆某污水厂中的含量水平及其行为归趋.采用 EC/PNEC 综合评价体系评估环境中目标医药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利用质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其在水相及污泥相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目标物质在水相中均可检出,其检出浓度在ng/L~μg/L,在污泥样品中可检测出18种目标物质,其浓度在ng/g (干重,下同).仅仅1.1%的目标物质被污泥吸附去除.污水处理厂初级处理及氯化消毒阶段对目标物质无明显去除效果,目标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生物处理阶段,生物的降解或转化作用是目标物质的主要去除机制.EC/PNEC 分析表明,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与脱水红霉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及其污泥中综合评价因子均大于1,它们的存在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去除水相中微量的医药物质,为防止排放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出水及污泥中活性医药物质需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严清 张怡昕 高旭 訾成方 甘秀梅 彭绪亚 郭劲松关键词:风险评估 污水处理厂 固定化菌藻系统及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海藻酸钙分别包埋固定小球藻、活性污泥及其两者混合物。研究固定态小球藻与悬浮态小球藻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固定态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悬浮态藻,其原因主要由于海藻酸钙凝胶对氮磷的吸附,系统pH值提高引起氨的气提及磷酸盐的沉淀作用。研究固定化藻、固定化活性污泥及共固定化菌藻分别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处理效果,在同等条件下,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活性污泥和固定化藻类。这项研究显示菌藻共生在污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严清 孙连鹏关键词:脱氮除磷 污水净化 菌藻混合固定化及其对污水的净化实验 被引量:10 2010年 对菌藻共固定化系统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菌藻共固定化中较佳的污泥包埋量。在同等条件下,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的去除效果。对氨氮和磷酸盐磷去除能力的48 h实验结果表明,按去除率的大小排列为:固定化菌藻>固定化小球藻>固定化细菌,固定化菌藻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09%和88.69%,可见把细菌和藻类共同包埋于同一载体内,在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严清 孙连鹏关键词:共固定化 污水净化 水处理 模拟人工湿地中基质酶对PhACs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2 2016年 基质酶是催化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其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实验测定了5座人工湿地(CWs)反应器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进水医药活性物质(PhACs)浓度、湿地植物的关系。结果显示:种植植物反应器3种基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反应器;随培养时间增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提高,在培养150 d后达到最高;脱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随培养时间增长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于120 d和90 d时达到最高;不同基质酶对不同PhACs浓度响应不同,脲酶活性均表现为被抑制,而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PhACs浓度时被激活,在高PhACs浓度时被抑制。为CWs应用于去除水环境中存在的PhACs类污染物提供参考。 张怡昕 严清 甘秀梅 高旭 陈猷鹏 郭劲松关键词: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