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银龙
- 作品数:68 被引量:3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可原池倒池的美洲鲥工厂化养殖池
- 一种可原池倒池的美洲鲥工厂化养殖池,采用长方形水泥池,其特征是长方形水泥池中间纵向有一道高50‑70cm的隔墙,将长方形水泥池隔成2纵向仓,隔墙一端设有宽60‑70cm、高50‑70cm的闸口和倒池时用的闸板,其中一仓设...
- 张根玉施永海严银龙朱建明徐嘉波张海明
- 文献传递
-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被引量:3
- 1998年
- 为满足市场需要,支持养殖生产,近年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不断探索并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技术,取得了单位水体育苗产量5万~10万尾/m3(平均仔虾成活率50%),万尾仔虾耗饵量(以丰年虫卵为主要指标)降到140~200g的成绩,显示了较好的技术水准和经济效益。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是:选好亲虾,加强越冬培育,掌握适当的布苗密度,投喂适口饵料,维持良好水质,重视防病工作等。在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措施上力争同批次孵育的幼体同步发育。
- 严银龙刘建忠吴锦忠张根玉
- 关键词:罗氏沼虾育苗技术成活率
- 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
- 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是饵料培育池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
- 刘永士谢永德施永海张海明严银龙
- 文献传递
- 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体繁育技术
- 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体繁育技术,本发明选择雌蟹规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体格健壮的中华绒螯蟹亲体,其特征是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将选来的中华绒鳌蟹亲体浸入微流水氧气充足的新鲜水中2-3分钟后取出,过3-5...
- 严银龙施永海张根玉徐嘉波朱雅珠王建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东方鲀仔鱼开口方法
- 一种东方鲀仔鱼开口方法,本发明在充气式锥形孵化池进行,其特征是受精卵发育到眼点期,用100目抄网捞取受精卵调整受精卵密度在12-15万粒/m<Sup>3</Sup>,仔鱼出膜后,仔鱼密度10-12万尾/m<Sup>3</...
- 施永海张根玉张海明谢永德严银龙
- 文献传递
- 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育苗方法
- 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是抱卵蟹放养在蟹笼内,置于育苗池中孵化出膜;挂笼20‑24小时后,蟹笼换池继续布苗;溞状幼体Ⅱ期开始换水,每天换水量为30‑50%;溞状幼体1期开始投喂蛋黄和冰冻轮...
- 严银龙施永海徐嘉波陆根海张海明邓平平刘永士
- 文献传递
- 哈氏仿对虾人工海水繁育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经过25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刘建忠施永海陆根海张根玉严银龙谢永德张海明徐嘉波张宗锋
- 关键词:哈氏仿对虾苗种培育
- 一种获得批量美洲鲥受精卵的方法
- 一种获得批量美洲鲥受精卵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塑料大棚水泥池进行后备亲本越冬培育,采用当地淡水,换水时逐步提高盐度,到最后盐度达到12‑15‰,越冬培育水温保持在8℃以上,饵料为商用淡水鱼膨化颗粒饲料3号料,3月底‑4月初...
- 施永海陆根海徐嘉波严银龙张海明谢永德刘建忠
- 文献传递
- 哈氏仿对虾野生亲虾人工驯养技术
- 哈氏仿对虾野生亲虾人工驯养技术,本发明采用水泥池暂养和驯养野生亲虾,其特征是水泥池池底一半面积铺10cm黄沙,水泥池上口覆盖遮荫膜,池内设置气头密度为0.5个/m<Sup>2</Sup>;放养前对水泥池进行清洗、消毒,使...
- 施永海张根玉严银龙刘建忠徐嘉波谢永德
- 文献传递
- 美洲鲥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早期发育被引量:18
- 2017年
-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19日龄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23日龄所有椎体形成。各附鳍支鳍骨发育顺序先后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胸鳍在2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3日龄形成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19日龄仔鱼肩带和上匙骨开始骨化;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5日龄,12日龄尾鳍形成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和6枚尾下骨,19日龄仔鱼尾椎和尾鳍率先开始骨化,直至23日龄尾鳍骨骼系统钙化完全。最终背鳍和臀鳍分别形成18和22根鳍条。美洲鲥骨骼发育研究对其早期发育功能趋向、环境优化及分类鉴定有重要作用。
- 邓平平施永海徐嘉波严银龙谢永德刘永士张宗锋
- 关键词:美洲鲥仔稚鱼脊柱胸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