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友进 作品数:20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二尖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的随访研究 王天毅 池一凡 生伟 林明山 乔友进 吴建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方法我院心脏外科2009年1月~2017年12月行CABG手术病人206例,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30例,STEMI后急诊/紧迫性CABG;B组66例,稳定的STEMI病人急性心肌梗死1周后30天内行CABG;C组110例,同期需择期行CABG手术非心梗病人;比较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冠脉病变、移植材料、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ICU住院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应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记录出院至最后1次随访时间及一般资料。结果3组移植血管数目、移植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与B组和C组间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低心排血量、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及IABP的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3例,随访率88.8%,随访时间10~26个月[(20.7±3.12)个月],其中A组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C组死于交通事故1例,B组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对于稳定的STEMI病人心肌梗死发生1周后30天内行CABG安全,可改善病人的预后;对于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心肌缺血及合并机械并发症的病人应积极行急诊CABG治疗。 刘敬巍 王媛姗 池一凡 吴建涛 林明山 乔友进 黄强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死亡率 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体外循环后肺组织抗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钴原卟啉(Co PP)诱导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在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肺组织损伤中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48只:A组(对照组)、B组(Co PP组)、C组[Co PP+锌原卟啉(Zn PP)组]。建立改良大鼠CPB肺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采用断颈法分别于CPB前(T0)、CPB结束即刻(T1)、CPB后2 h(T2)、6 h(T3)、12 h(T4)、24 h(T5)将大鼠处死。取肺组织检测相应的指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表达以及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B组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在CPB开始前后均有明显增加,其活性测定结果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在各时间点均强于A组和C组(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Bcl-2蛋白表达在CPB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CPB后表达逐渐下调,B组在CPB后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在CPB前无显著差异,B组在CPB后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HE染色显示B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A组和C组明显减轻。结论 Co PP可以诱导肺组织HO-1的高表达,而且经过CPB后,仍保持较高的表达。内源性HO-1高表达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具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其抗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使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增高而实现的。 生伟 王海桃 池一凡 孙龙 牛兆倬 林明山 乔友进 吴建涛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 体外循环 肺损伤 细胞凋亡 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2 2016年 杂交(Hybrid)技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是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技术。分站式Hybrid手术是指将MIDCAB与PCI相结合,分2期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优势在于左乳内动脉(LIMA)的应用,现已证实对于前降支病变,LIMA的远期通畅率优于PCI。而药物支架在非前降支病变的中期疗效要优于静脉旁路血管。 生伟 池一凡 孙龙 牛兆倬 林明山 乔友进 吴建涛 王天毅关键词:杂交手术 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2012年 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磁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诱人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对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因其优越的生物学性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马平伟 乔友进 李刚 田伟臣 成明关键词:聚氨酯 心血管领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CABG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2例患者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乔友进 侯文明 牛兆倬 孙龙 生伟 林明山 池一凡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经血管CTA确诊的53例AD患者。采用STOP-BANG问卷表对所有入组AD患者进行评分,评分≥3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均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是否≥5将53例患者分为OSAHS组与非OSAHS组。结果 OSAHS组纳入18例患者[男17例、女1例,年龄(43.3±8.4)岁],非OSAHS组纳入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56.6±12.9)岁]。在主动脉夹层Stanford分型、发病时间、个人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经治后睡前血压等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非OSAHS组(P<0.01),OSAHS组患者男/女比例(P=0.021)、体重(P<0.01)、身高(P=0.028)、体重指数(BMI,P<0.01)以及经治疗后醒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28,P=0.044)明显比非OSAHS组高,OSAHS组既往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OSAHS组(P=0.04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合并OSAHS者多为男性,且年轻、高胖体型者明显多于非OSAHS组;OSAHS可能为年轻男性且合并高胖体型A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范康钧 李召水 孙展发 乔友进 林明山 刘廷兴 孙龙 池一凡 黄强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近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逐年升高,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后,因其再血管化完全、远期通畅率高,再狭窄率较低,迅速在各大医院及心脏病中心得到普及推广,相比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CABG的创伤性打击较大,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体质才能耐受手术,而且CAD常合并有糖尿病、高龄或心脏功能不全、肾脏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这些合并疾病限制了外科手术的开展。 吴建涛 池一凡 侯文明 牛兆倬 孙龙 生伟 林明山 张迪 乔友进关键词: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 TGF-β1、IL-10在门静脉预输注供者凋亡脾脏细胞大鼠移植心脏模型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凋亡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心脏移植前经门静脉输注供者来源的凋亡脾脏细胞;C组为免疫抑制剂组,移植前后给予CsA。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IL-2、IL-10及TGF-β1含量,并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判定耐受是否具有抗原特异性。结果 B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排斥反应程度减轻,受者对供者产生抗原特异性耐受;C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长,但其免疫抑制作用缺乏抗原特异性。在心脏移植术后B组血清中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10及TGF-β1显著升高。结论通过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的方法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并且此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IL-10及TGF-β1在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章佰承 叶明 安守宽 乔友进 李君权 夏求明关键词:凋亡细胞 冠心病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年 目的识别冠心病(CH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分析DEGs参与的生物学途径阐明CHD疾病发生涉及的细胞内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两个已发表的CHD微阵列数据集中mRNA表达芯片的原始数据。筛选DEG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Venn分析、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细胞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CHD病例外周血中核心DEGs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22个CHD的DEGs。GO及KEGG分析显示,这些DEGs参与了DNA转录和mRNA剪接调控。PPI网络分析显示,表达下调基因LUC7L3、HNRNPA1、SF3B1、ARGLU1、SRSF5、SRSF11、SREK1、PNISR、DIDO1、ZRSR2和NKTR位于网络中心,且这些基因均为DNA转录和RNA剪接相关基因。RT-qPCR检测证实以上基因在CHD中均表达下降,与前期芯片结果一致。结论RNA剪接在CHD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召水 王光静 乔友进 生伟 黄强 池一凡关键词:冠心病 基因表达 计算生物学 RNA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