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延江

作品数:515 被引量:3,488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1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4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4篇医药卫生
  • 43篇理学
  • 27篇化学工程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8篇中药
  • 71篇光谱
  • 71篇红外
  • 69篇近红外
  • 53篇红外光
  • 53篇红外光谱
  • 51篇近红外光
  • 51篇近红外光谱
  • 42篇色谱
  • 34篇药性
  • 30篇相色谱
  • 28篇液相色谱
  • 28篇清开灵
  • 28篇注射液
  • 26篇网络
  • 25篇偏最小二乘
  • 24篇指纹
  • 22篇药理
  • 22篇药物
  • 21篇丹参

机构

  • 502篇北京中医药大...
  • 30篇教育部
  • 2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5篇北京康仁堂药...
  • 10篇沈阳药科大学
  • 9篇首都师范大学
  • 9篇中国食品药品...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江苏康缘药业...
  • 5篇滨州医学院
  • 5篇长春地质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药制药过程...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4篇天津中医学院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15篇乔延江
  • 186篇史新元
  • 106篇王耘
  • 104篇张燕玲
  • 83篇徐冰
  • 68篇吴志生
  • 34篇艾路
  • 25篇卢建秋
  • 23篇林兆洲
  • 21篇马群
  • 20篇高晓燕
  • 18篇陶欧
  • 18篇顾浩
  • 15篇詹雪艳
  • 14篇戴幸星
  • 14篇姚美村
  • 13篇杜敏
  • 13篇隋丞琳
  • 12篇张加余
  • 12篇王灵芝

传媒

  • 93篇中国中药杂志
  • 7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中华中医药杂...
  • 17篇中国实验方剂...
  • 17篇光谱学与光谱...
  • 17篇世界中医药
  • 16篇药物分析杂志
  • 11篇中草药
  • 8篇分析化学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7篇中国中医药信...
  • 6篇计算机与应用...
  • 5篇中国现代中药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10篇2023
  • 3篇2022
  • 12篇2021
  • 24篇2020
  • 11篇2019
  • 18篇2018
  • 26篇2017
  • 27篇2016
  • 27篇2015
  • 47篇2014
  • 51篇2013
  • 50篇2012
  • 21篇2011
  • 34篇2010
  • 25篇2009
  • 38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 11篇2005
  • 19篇2004
5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主体的中医药复杂适应系统实现途径被引量:12
2007年
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整体调节在内的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在介绍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将其用于中医药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用于中医诊疗过程的建模而非实体的建模是此类研究成功的关键。给出了基于多主体的中医药复杂适应系统建模途径,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颜素容王耘乔延江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多主体辨证论治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表面活性剂增溶性能分类预测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性能,计算了表征分子组成和拓扑等特征的148个分子描述符,经属性筛选得到13个描述符,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增溶性能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及稳定性良好,5折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2.1%,测试集验证准确率为95.1%。用中药皂苷化合物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模型验证准确率达93.8%,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广能力,可为中药增溶性能研究提供指导。
丁振浩戴幸星王宇光史新元乔延江
关键词:增溶支持向量机
模型传递在金银花多批醇沉过程中的应用
一、引言中药原药材质量波动较大使得常规校正模型的性能难以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本研究以金银花醇沉过程为载体,选择模型更新(Model Updating)、i-PLS和SPLS(Stacked PartialLeast Sq...
林兆洲徐冰史新元乔延江
文献传递
质量源于设计在银杏叶片制粒工艺中的应用(Ⅳ):原料质量波动的影响及控制被引量:6
2017年
原料质量变异影响产品质量一致性和临床疗效。该文以银杏叶片高速剪切湿法制粒工艺(HSWG)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辅料微晶纤维素,模拟原料波动。实时记录湿法制粒过程扭矩,分析湿软材黏着力。结合物理指纹图谱,考察原料粉末物理质量变异对颗粒中间体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根据湿法制粒Regime map理论,通过无量纲参数计算,判断银杏叶片HSWG中颗粒的润湿与成核处于机械分散区,颗粒收率和颗粒粒径分布曲线表明该区域过程输出的不稳定性。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建立18批原料粉末粉体学性质和和银杏叶颗粒中值粒径(D_(50))的关联模型,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原料关键物料属性(CMAs)。结果表明原料粉末吸湿性、休止角、豪斯纳比、卡尔指数、D_(10)、干燥失重影响颗粒粒度。进一步将银杏叶颗粒压制成片,并测定片剂抗张强度,发现原料质量波动未导致片剂机械强度的降低,银杏叶颗粒关键质量属性设计空间和过程设计空间稳健可靠,可有效应对原料质量波动。
崔向龙徐冰刘俊文石国琳史新元乔延江
关键词:银杏叶片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介绍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介绍PAF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结果:从PAF的结构、作用机制、PAF受体拮抗剂类型等方面介绍了PAF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结论:PAF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磷脂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而PAF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PAF引起的病理反应。对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对人类疾病的治疗有巨大意义。
袁奇张小华乔延江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生物活性化学结构PAF受体拮抗剂
基于QbD理念的安宫牛黄丸整体混合终点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大品种中药-安宫牛黄丸混合终点判断是关键的技术问题。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控制策略,研究提出一种整体混合终点的判断方法,为含矿物质中药混合提供方法学。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获得安宫牛黄丸混合中间体的光谱数据。结合移动窗相对标准偏差法(MWRSD)法,朱砂、雄黄和珍珠粉为整合研究指标,通过比较相邻混合时间光谱的差异,快速评价整体混合过程。雄黄、朱砂和珍珠粉3个药味的混合过程并非完全一致,但在混合的最后一个阶段,3个药味均达到了混合均匀;得到建议混合终点。采用LIBS过程技术建立的微区时序分析方法,实施过程控制。所建立的方法无需标准光谱库,具有分析快速、近似无损、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的等特点,为大品种中药制剂的质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晓娜郑秋生车晓青吴志生乔延江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论中药制造测量学之4个关键工程技术难题被引量:1
2023年
围绕中药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战略,破解“卡脖子”困局,要重视中医药新工科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体系生态化和产业革命背景下,超大规模的信息交互与多维融合必将引发中药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中药制造测量学是在中药生产过程控制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思维的发展延伸;是中药学科坚持“四个面向”再认识论的提高,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交叉融合学科。针对中药制造原料来源复杂、过程工艺粗放、物质基础不清晰、装备工艺适用性较差等难题,开拓形成了“瞄准药工融合-研发智能产线-赋能产业转型”的转化研究模式。该文提出了开展中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辨识、中药制造工艺质量源于设计与产品研制、中药制造质量传递与过程能力指数研究、中药制造测量技术与装备开发4个关键工程技术难题,以实现中药质控指标系统化、工艺管控实时化、制造过程数字化、质量传递透明化以及全程控制智能化。该文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技术将为中药产业化提供参考。
吴志生乔延江肖伟王琦
沙漠嘎种子的TLC鉴定及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GC-MS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药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测定超临界CO2 萃取物化学成分 ;药材鉴定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结果 从哲里木盟产沙漠嘎种子超临界CO2 萃取物中 ,共检出 72个成分 ,鉴定了其中 6 0个 ,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物中 ,9,12 -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 ,达 2 8 5 2 % ,其次是n -十六酸 ;建立了沙漠嘎种子TLC鉴定方法。
王延年乔延江
关键词:种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超临界CO2萃取
中药混合过程终点在线判定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混合过程是制剂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固体制剂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随着《工业过程分析技术指南》的发布,在线分析技术在混合过程应用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对混合终点在线判断算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以移动块标准偏差法为原型,建立适于在线应用的混合终点判断方法——递增窗口移动块标准偏差,并将其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混合过程终点的判断。通过在线学习调整窗口大小,将混合过程物料状态的变化实时体现在标准差的计算过程中。在3种不同中药饮片提取物和辅料糊精混合过程的应用中表明,与传统的移动块标准偏差法相比,基于递增窗口移动块标准偏差法计算得到的窗口尺寸变化可以更为清晰地反映混合过程物料状态变异,适于在线应用。
林兆洲杨婵徐冰史新元张志强付静乔延江
基于QbD理念的三七总皂苷定量分析方法持续改进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该文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中药分析方法持续改进策略。以三七总皂苷(PNS)5种皂苷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方法开发为例,完成分析方法从HPLC到UPLC的转换。在UPLC开发中,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理解关键方法参数(CMP)与关键方法属性(CMA)之间的关系,建立贝叶斯概率设计空间;优选稳健色谱条件为初始乙腈20%,等度时间10 min,梯度变化速率6%·min^(-1),分析时间17 min,采用Accuracy profile进行方法学验证。在相同的分析目标(ATP)下,从色谱条件、CMP辨识结果、CMP-CMA关系模型、系统适用性等方面对PNS的HPLC和UPLC定量分析性能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PLC可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关键峰对分离度、色谱系统适用性满足要求,UPLC可替代HPLC进行PNS定量分析。
戴胜云徐冰史新元徐翔孙英强乔延江
关键词:UPLC三七总皂苷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