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琳慧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髓内钉治疗
  • 2篇近端
  • 2篇护理
  • 1篇丹毒
  • 1篇胸段
  • 1篇照射
  • 1篇设计原理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湿敷
  • 1篇时针
  • 1篇松解
  • 1篇器械
  • 1篇前路
  • 1篇前路手术
  • 1篇转子间
  • 1篇转子间骨折

机构

  • 6篇天津市第四中...

作者

  • 6篇任琳慧
  • 6篇赵志辉
  • 2篇毕红宾
  • 2篇綦凤桐
  • 1篇李毅
  • 1篇王永清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月,对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25个月随访,平均13.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外,无感染、髓内钉断裂、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及内科严重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练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髓内固定系统。
赵志辉綦凤桐任琳慧毕红宾
关键词:老年人
现代化机具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与医院接触最多最广泛的场所。近年来患者对医院的不满感受大多数也来自于门诊就诊时。尤其对就诊过程中排队时间长,排队次数多意见最大。认为门诊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在门诊率先引进现代化机具,对减少排队次数、缩短排队时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就现代化机具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索。
任琳慧赵志辉
关键词:门诊护理
颈胸段椎体疾病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
2018年
目的总结前路手术治疗颈胸段椎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例因颈胸段椎体疾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根据疾病特点、患者病情的相似点,制定详细的术前宣教,术后康复护理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结果 3例患者均严格执行了护理计划,依从性较好,患者非常顺利的度过危险期,康复良好。结论重视颈胸段疾病前路手术患者护理的特殊性,提前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疾病变化的具体情况,配合医师及时有效的执行护理计划,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任琳慧赵志辉
关键词:前路手术护理
一种腱鞘松解器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腱鞘松解器械,包括外套管、针样芯和剪样芯,所述针样芯和剪样芯与外套管配合使用,所述针样芯或剪样芯置于外套管内并与外套管活动连接,所述针样芯或剪样芯的外壁与外套管内壁完整紧密贴合,紧密贴合时针样芯或剪样芯的...
赵志辉任琳慧赵子宇
踝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下肢丹毒的治疗
2012年
①目的探讨有效治疗踝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丹毒并发症的方法。②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共21例踝周骨折患者在手术前后并发下肢丹毒,通过半导体激光照射和0.02%呋喃西林液湿敷患处进行治疗。③结果 18例治愈,占85.71%;3例有效,占14.29%;总有效率100%。下肢丹毒得到治疗,对骨折手术成功影响较小。④结论呋喃西林液湿敷和激光照射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治疗下肢丹毒。
赵志辉綦凤桐任琳慧毕红宾
关键词:丹毒湿敷激光照射
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解剖学、生物力学及钉的设计原理被引量:21
2018年
背景:因为胫骨近端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用髓内钉作为内固定器械治疗时存在一定困难,早期报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胫骨髓内钉结构设计的不断进步,以及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报道应用该技术治疗的优良率也在逐渐增高,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的:对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proximal tibial fracture","intramedullary nail","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为关键词。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查阅文献742篇,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判断是否与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有关,排除文献685篇,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胫骨近端解剖结构不同于胫骨干,受传统髓内钉固定技术及髓内钉结构的限制,当其用于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髓内钉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新型髓内钉出现,增加了近端锁钉,并改进锁钉的位置和方向,对近端骨折块的把持力更强;(3)联合钢板固定、Poller钉的应用、入路的改进等髓内钉固定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该技术对胫骨近端骨折固定的强度;(4)经多项生物力学测试,表现优于其他内固定方式,且临床应用中体现出了髓内钉固定技术的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牢固、术后早期活动、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对于胫骨近端骨折合并胫骨干骨折,近端软组织损伤重的患者,更加适合;(5)但在临床应用该技术时,术者必须对胫骨近端解剖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髓内钉技术及各种辅助技术,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赵志辉任琳慧李毅卢锋成Kifayat UllahBasanta Sapkota王永清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器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