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开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并血脂异常患者左室肥厚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并血脂异常患者左室肥厚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病并血脂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降压治疗,试验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时间为1年。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BNP、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的变化。结果 (1)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相关分析示BNP与LVMI、RWT分别呈正相关(P<0.05)。(2)两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BNP、LVMI、RW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NP、LVMI、RWT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3)试验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左室肥厚有明显关系,瑞舒伐他汀具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降低血浆BNP的作用。
- 关健何忠开陆如茵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脑钠肽左室肥厚
- 气道内滴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气道内滴注腺病毒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干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模型大鼠,观察Ad-HGF干预对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采用随机单位(区)组设计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组)10只,MCT诱导PAH组(PAH组)10只、单次和重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预治疗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组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磷酸盐缓冲液;HGF组和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和一周后重复一次共2次。再饲养两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GF浓度。结果与PAH组大鼠比较,HGF组和THGF组大鼠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管壁指数和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肺苏木素伊红染色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少,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匀浆H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NOR组水平。结论经气道内滴注转染Ad-HGF,能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逆转MCT诱导PAH大鼠的mPAP,减少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程度,从而达到延缓PAH进程的作用。
- 刘珍君王俊贤张如俊何忠开陈建英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肝细胞生长因子野百合碱
- 孕期营养不良对宫内发育迟缓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孕期营养不良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IUGR组,每组3只。采用妊娠全期饥饿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分别有16只正常仔鼠和16只IUGR仔鼠纳入实验对象。仔鼠3周时断乳,16周时测定各组仔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结果与正常仔鼠相比,IUGR仔鼠出生时平均体质量和身长明显落后(P<0.01)。给予正常饮食后,IUGR仔鼠出生后呈现追赶生长现象,并于第15周赶上正常对照组体质量水平。IUGR组仔鼠的LVM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其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孕期营养不良可导致IUGR仔鼠心肌发生重构,出生后正常饮食亦未能干预心肌重构的发生和发展。
- 黎明何忠开黄石安陈建英梁政吴小玲陈灿
- 关键词:营养不良宫内发育迟缓心肌重构
- 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右心室系统及内皮膜微粒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染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压力,右心室系统及内皮膜微粒(EMP)的影响,探讨HGF治疗对PAH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组)10只,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AH组)10只,HGF治疗肺动脉高压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 PBS液;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1周后再重复气道内滴注Ad-HGF 0.2 ml共2次.不同的干预处理后两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厚度指数(TI)和面积指数(AI),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内皮膜微粒的浓度.结果 气道内滴注腺病毒携带HGF 2周后,HGF和THGF组mPAP、RVHI、TI、AI均较PAH组显著降低(P<0.05);PAH组EMP浓度随时间点增加升高,不同时间点EM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GF组给药后7 d(59.1 ±2.8)、14 d(55.9±3.7)的EMP浓度较PAH组[(75.4±3.3)、(78.8±3.0)水平明显下降,仍高于NOR组(35.2±11.1)、(39.9±10.2),P<0.05],且给药7d和14 d后HGF组EMP水平明显低于给药前[(69.5±2.8),P<0.05].结论 经气道内滴注转染HGF后,能较大程度降低肺动脉压力,可能通过抑制肺动脉管壁的增厚及保持有效管腔面积,延缓右心室肥厚,不能达到完全逆转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内皮膜微粒水平,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来达到干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标.
- 刘珍君张如俊杨宇王俊贤何忠开陈建英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药物的多样性、长期性,服药的频繁性和不便性造成患者依从性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失败。经皮给药系统能克服上述缺点,因此,进一步研究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与经皮给药系统相结合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 何忠开陈灿黄石安
- 关键词:心脑血管药物
- 心力衰竭后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及美托洛尔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后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及美托洛尔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HF组34只和正常对照组(NC组)6只,HF组采用阿霉素4 mg/kg腹腔注射建立模型。6周后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并检测血浆NGF。将HF组存活大鼠分为HF对照组5只(HF-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5只(HF-M组)、NGF注射组5只(HF-N组)、NGF注射+美托洛尔干预组6只(HF-N-M组),其中鼠NGF以60μg/(kg·d)尾静脉注射,美托洛尔以0.25 mg/(kg·d)灌胃,共4周。干预4周后进行心律失常诱发,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和血浆NGF表达,并检测心脏组织的酪氨酸羟化酶(TH)、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NGF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建模后HF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GF表达明显下降(P<0.05)。干预4周后,与HF-C组比较,HF-M组、HF-N组和HF-N-M组LVEF及NGF表达明显升高,LVESV明显降低(P<0.05);HF-N-M组的NGF水平较HF-M组和HF-N组升高,且LVESV明显降低(P<0.05)。HF-C组、HF-M组、HF-N组和HF-N-M组TH、GAP43、N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但HF-M组、HF-N组和HF-N-M组TH、GAP43、N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HF-C组明显升高(P<0.05),而HF-N-M组与HF-M组、H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F-C组、HF-M组、HF-N组、HF-N-M组心律失常诱发率分别为0、80.00%、20.00%、20.00%、16.67%。结论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可以成功诱发HF模型,HF后交感神经重构与TH、GAP43、NGF有关,而美托洛尔和NGF可以改善HF后交感神经重构及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梁政陈文江何忠开陈灿
- 关键词:心力衰竭交感神经重构心功能神经生长因子美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