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新明

作品数:8 被引量:26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藏
  • 5篇油田
  • 5篇塔河油田
  • 5篇缝洞
  • 4篇缝洞型
  • 4篇缝洞型油藏
  • 3篇盐岩
  • 3篇碳酸盐岩
  • 2篇岩溶
  • 2篇预警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缝洞...
  • 2篇盆地
  • 1篇大型压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式
  • 1篇堵水
  • 1篇堵水效果
  • 1篇断裂带

机构

  • 8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何新明
  • 3篇李新华
  • 2篇巫波
  • 2篇胡文革
  • 2篇鲁新便
  • 2篇罗娟
  • 2篇荣元帅
  • 2篇杨德彬
  • 1篇蔡忠贤
  • 1篇高艳霞
  • 1篇龙喜彬
  • 1篇李宗宇
  • 1篇张恒
  • 1篇王明
  • 1篇吕艳萍
  • 1篇王雷
  • 1篇鲍典
  • 1篇金燕林
  • 1篇刘遥
  • 1篇汪彦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2012年特...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顺北油气田二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重力分异特征——以4号断裂带为例
2025年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其高效开发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北油气田二区作为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主战场,储集空间呈现巨厚、板状特征。现场生产和室内实验均证实流体纵向分布受重力分异作用影响显著,且对高效开发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关于重力分异定量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重力分异作用定量化表征,以顺北油气田二区4号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投产井进行高温高压流体相态实验、可视化相态实验,并根据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原理构建了组分梯度理论模型。衰竭和注气实验结果显示重力沉降作用会加剧反凝析现象出现,注气过程中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利用组分梯度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对重力分异指标进行量化,确定了非等温组分梯度理论模型更适用于对研究区重力分异指标进行定量化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重力分异作用对轻组分和重组分的影响较大,对中间组分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深度增加,重组分占比逐渐增大,气藏类型由凝析气藏向挥发性油藏过渡。重力作用对重组分摩尔分数高的凝析气藏密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注气实验结果表明,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凝析气和干气两者呈现出明显的气-气界面。顶部注气以重力驱替作用为主、扩散混合作用为辅,底部注气与之相反。
马龙杰胡文革何新明曹飞李宗宇鲍典
关键词:凝析气藏重力分异
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被引量:240
2015年
塔河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经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后,沿大型溶蚀断裂带形成了各种不规则的缝洞体。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率、地震时间切片等技术,结合野外露头、大量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进行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断溶体圈闭的理论概念,阐述了塔河上奥陶统覆盖区断溶体油藏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依据其空间展布形态和控制因素将其划分为条带状、夹心饼状和平板状等。实践证实,断溶体圈闭(油藏)是塔河外围斜坡区极为特殊的一种油气藏类型,不同类型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条带状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最好,该类圈闭的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鲁新便胡文革汪彦李新华李涛吕艳萍何新明杨德彬
关键词:岩溶作用碳酸盐岩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海西早期大型树枝状岩溶暗河发育条件与地质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B94井区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布特征,揭示了岩溶暗河形成的地质控因,建立了岩溶暗河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B94井区奥陶系位于2个次级鼻凸之间的向斜部位;该区处在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区,主要发育中高幅度的岩溶地貌,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坡降,地表水系异常发育,呈近对称的树枝状,且从北向南汇流,最终汇入一条岩溶峡谷;该区岩溶暗河平面分布范围广,呈树枝状展布,垂向发育深度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T56以下120 ms;由于地表水向地下的转化频繁,岩溶暗河内部充填较为严重,暗河中下段充填更加明显;显著的地势坡降、次级背斜之间的向斜构造和NNE,NNW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发育,形成了向斜汇流型岩溶暗河发育模式。这一认识可直接指引B94井区奥陶系的井位部署工作。
汪彦汪彦杨德彬张恒杨德彬何新明张恒刘遥蔡忠贤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复合酸压选井优化论证被引量:9
2011年
大型复合酸压是塔河油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常规酸压未建产或产能低的油井提出的一项新型重复酸压改造技术。该技术提高或恢复了部分低产低效及未建产井产能,增油效果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系统分析大型复合酸压井前期油藏特征和酸压效果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型复合酸压的地质选井原则。分析认为,高效大型复合酸压井主要选择位于油气富集有利部位、地震属性特征较好(振幅变化率强、反射体规模较大)、前期酸压显示未有效沟通的储集体、生产能量不足且产能较低(累产低)、注水替油效果不佳的井,同时在具有前述地质特征条件下距储集体中心距离较大的井优先选择。
荣元帅何新明李新华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大型压裂增储上产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多期应力场作用下的构造演化特征
2024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西段,盆地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向的构造运动;明确研究区构造系统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对此类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地质调查与地层发育特征,根据研究区构造发育背景,以四棵树凹陷构造格局的变动和多期应力场为线索,对四棵树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深部发育挤压反转-走滑构造层、浅部发育推覆-滑脱构造层;平面上根据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可划分为南部挤压断褶带、中部走滑压扭带、北部隆起带;凹陷经历了2期强烈的构造隆升期,对应2期断裂活动高峰期;构造环境及应力场条件发生了多次转变,晚石炭世至早中二叠世为弧后裂陷背景下的NNW-SSE向伸展裂陷期、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为扎伊尔山造山运动下NNW-SSE向挤压的断坳转换期、晚侏罗世至古近纪为周缘造山带与车排子凸起的共同作用下NNW-SSE向挤压陆内坳陷期、新近纪为北天山强烈的造山活动背景下NS向挤压作用的复活前陆盆地期。通过探讨多期应力场作用下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此类含油气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变动过程,也为研究区油气资源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郭宏辉何新明朱林涛冯建伟杜赫曲君晓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应力场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高产油井见水预警评价技术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塔河油田已见水高产井资料,总结其见水预警参数,研究水淹预警机理,并结合油井见水影响因素,建立水淹预警机制。塔河油田奥陶系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油藏开采过程中,底水经历水侵前—成锥期—托锥期—突破期4个阶段的变化。托锥后期,水侵会使溶洞系统的压力发生震荡,这种震荡对井底流压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节点分析思想,井底流压变化时,井口油压也变化,在生产指标上出现流压、油压、套压或产量的异常信号。根据影响油井见水的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生产管理因素及油井见水前异常信号,总结出缝洞型油藏油井见水风险分级评价的31项指标,形成了高产井预警技术。经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146口未见水高产井验证,预警评价技术预警效果好,延长了油井无水采油期。
罗娟鲁新便巫波何新明李新华王雷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异常信号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高产油井见水风险预警评价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高产油井一直是生产主力军,很多井由于含水上升导致产量快速递减.为了高效开发未见水高产油井,以底水锥迸理论、油井节点分析和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缝洞型油藏水淹预警机理,首次揭示了见水前异常信号,结...
罗娟龙喜彬巫波何新明
关键词:油藏开发
文献传递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油藏影响因素探讨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远不及砂岩油藏堵水及碳酸盐岩油藏其他主要措施,油井堵水效果差异较大.本文在系统分析前期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体能量、储集体类型、油水关系模式、致密段发...
荣元帅高艳霞何新明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堵水储集体油水关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